文章插图
北京的秋天,从来少不了糖炒栗子 。图源网络 。
北京的秋天太短了,刚脱掉短袖没几天,就穿上秋裤了,再过半个月,就该供暖了 。
虽然短,但北京的秋天却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层林尽染,满山红叶,银杏叶落,一地金黄 。
景色虽美,但作为一枚普通的吃货,秋天最深刻的记忆,却是街头巷尾支起的大铁锅,在沙沙的翻炒声和弥漫满街的甜香之中,出锅的则是冒着白腾腾热气的糖炒栗子 。
文章插图
糖炒栗子 / 图源网络
一想到这,不禁口齿生津,真如老舍先生所说:“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
北京板栗:几十万年的考古史 两千年的种植史
栗子原产自我国,南北皆有 。据考古资料记载,在距今9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的西安半坡村等遗址中,都曾挖掘出栗实 。
而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内,赵丰才在《中国栗文化》中记载:“也发现有板栗的化石” 。这些来自几十万年前的板栗化石,或许就来自北京地区最早的一批栗树吧 。
文章插图
北京怀柔九渡河镇,水长城边的明代栗园,左为栗园,右为水长城 。图源微博@山水怀柔 。
关于板栗,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 。诗经有云:“山有漆,隰(xí)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
北京地处燕山山脉,自古以来就盛产板栗 。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史记》中就有“燕有鱼、盐、枣、栗之饶” 的记载,当时的北京,就属燕国 。
文章插图
怀柔板栗,即燕山板栗 。图源网络 。
《战国策》也有相关记载称,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攻秦之时,向燕文侯分析燕国的优势,其中就说到燕地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 。此所谓天府也 。”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枣和栗,都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可作充饥,燕地人民即使不精耕细作,只吃野外的枣子和栗子便足以吃饱,实在是天府之国 。
文章插图
怀柔栗花溪谷 / 图源微博@山水怀柔
《吕氏春秋》中就有“果之美者有箕山(在今密云境内)之栗”的记载 。
三国时期,陆凯更是在《毛诗·草木鸟兽鱼蔬》中称赞道:“五方皆有栗,唯渔阳(今北京密云境内)、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 。”
文章插图
怀柔板栗 / 图源网络
汉代时,种植栗树甚至发展成为一道产业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
金代,香山大永安寺有板栗七千株 。此外,中都(今北京)还设有栗园司,专门管理经营直隶的栗园 。
元代,熊梦祥在《析津志揖佚》记载:“紫荆灵下(房山西部紫荆关)有栗园,尤富,岁收数千斛 。”
到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陆续发展起许多官家私人栗园,像怀柔,至今还还保存有明代栗树10万多株,仅九渡河镇西水峪村明代板栗园就有80余株,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栗树森林 。
文章插图
北京怀柔,九渡河镇,水长城边,栗树万株 。图源微博@山水怀柔 。
文章插图
怀柔九渡河镇栗树王,距今约850年 。图源微博@山水怀柔 。
不仅栗园广阔,如今京郊还有很多诸如“栗榛寨”“栗园厂村”等以栗命名的村落,也很好地说明了历史上燕山一带曾广植栗树 。
?燕山一带的板栗,以“良乡板栗”最为著名,但其实历史上良乡并不产栗 。
作为华北商贸重镇,房山及周边燕山一带的板栗多在此交易,良乡因而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发往各地的板栗包装袋上均写有“良乡板栗” 。由此,“良乡板栗”才名冠天下 。
文章插图
上海陈记糖炒栗子店内柜台前海报上有四个大字——“良乡栗子” 。图源网络 。
糖炒栗子:南宋初年传入燕地 清代则已炉火纯青
栗子的做法很多,除了生食,最负盛名要数糖炒栗子,无数人倾倒在它香甜和软糯之下 。
文章插图
糖炒栗子 / 图源网络
糖炒栗子,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东京梦华录》卷八中也提到过李和:“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 。”
陆游紧接着还讲了一段小故事:“绍兴中(1145年前后),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此指金国),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亦各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 。’挥涕而去 。”
南宋时期,汴梁已沦为金国属地,宋廷派人出使北方,至燕山一带,有自称是李和儿子的人,给使节送去了李和家的栗子,然后挥泪而去 。
据此可知,李和应在此间已经家业破败,他的儿子带着他的炒栗绝技流落至燕山,也就是说,在南宋初年,汴梁的炒栗绝技已经传入了燕山一带 。
文章插图
北京日报1986年12月1日第3版,《北京的糖炒栗子始于金代》 。图源网络 。
文章插图
上世纪90年代,在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中,曾发现一桌历经千年的酒席,桌上酒仍在,菜还余,旁边还有一碗炒栗子,光亮如新,引为奇谈 。图源网络 。
李和所炒之栗,是否加糖?炒法如何?现已不得而知 。
不过,在《析津日记》中记述了明代糖炒栗子的做法:“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饧(即糖)拌杂石子爆之” 。这里的“杂石子”和后来炒栗子常用的黑色粗沙,想必作用相差不多 。
文章插图
将栗子混入黑沙中翻炒 / 图源网络
到了清代,北京糖炒栗子工艺已炉火纯青 。清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记载:“及来京师,见京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偏 。”
另外还有八字要诀:“和以濡糖,借以粗砂”,这样就可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效果 。
文章插图
糖炒栗子 / 图源网络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就有“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 。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的诗句,这不就跟我记忆中的秋夜买糖炒栗子的场景一模一样嘛!(当然,除了价钱)
北京的糖炒栗子如此受民众欢迎,清人赵翼就在《陔馀丛考》中记载:“今京师炒栗最佳,四方皆不可及 。”可见京城糖炒栗子的繁盛 。
不止文人墨客、市井平民,北京的糖炒栗子还是清朝皇室盖戳认证了的美味 。不信?乾隆帝就有一首《食栗》:
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 。短短20字,便将炒栗子的炒制火候描述得入木三分,不是真心喜爱,皇帝哪有闲心研究市井小吃?
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 。
京城炒栗:前有前门的通三益 后有西单的公义号
正如上文所说,清末民国时期,糖炒栗子已经成为北京的特色美食 。每至秋冬,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大多都有卖糖炒栗子的,尤其是诸如“西单、东四、鼓楼前”这样的繁华街市,更是满街飘香 。
文章插图
北京街头的糖炒栗子 / 图源ICphoto
除了常见的街边摊子,上世纪30年代初,糖炒栗子“登堂入室”走进了干果店 。
用唐鲁孙的话说,北京果局子里面的排场款式,别处是比不了的 。老舍先生认为,论样子,论味道,其中栗子最有势派儿 。
当时老北京最有名的糖炒栗子,出自前门五牌楼南路东的“通三益”,通三益以秋梨膏冠绝京城,兼而经营干果,其中糖炒栗子也是一绝,据传当年曾专门进奉到清宫,袁世凯也曾专门差人到“通三益”去买栗子 。
文章插图
前门外的糖炒栗子老店“通三益” / 图源bjd.com.cn
当时,通三益门口还曾走出过一位“栗子大王”——富连成出科的丑角詹世辅 。
据传,当时北平报人吴宗祜(笔名绿叶)和剧评人景孤血,都酷爱糖炒栗子,各有一口气吃两斤糖炒栗子的记录,平素他们也都颇为自豪 。有一次碰见詹世辅,詹说只要有人请客,他吃两斤以上不成问题 。吴、景两人不信,三人就在通三益的柜台旁打起了擂台 。
结果,吴、景两人连皮称各吃三斤二两,詹世辅居然吃了将近五斤,按实际分量算恐怕都有三斤出头了!大为震惊的报人吴绿叶,在梨园花絮栏目一通报道,詹世辅“栗子大王”之名不胫而走 。
文章插图
《打鱼舟配》剧照:华世丽饰婆子、毛世来饰玉姐、詹世辅饰周渔婆、赵世璞饰邹老丈、江世玉饰陈春生 。图源京剧剧目考略 。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单北大街西单菜市场南边有一家 “公义号”食品店,糖炒栗子颇有名气,人称“栗子大王” 。
文章插图
1961年西单北大街西侧的清真公义号,招牌上有“北京栗子王”“冷食茶饮 糖炒栗子”的字样 。
炒栗子的满大街都是,公义号在选材上下了大功夫 。每年寒露过后会派伙计到怀柔、延庆等地方收购板栗,收上来的栗子精心挑选、过筛,力求没有虫蛀的和破碎的,个儿头匀称饱满 。
另外,公义号门口的两台炒锅是电力的,这在北京城也是头一家 。
文章插图
就这样,公义号炒出来的栗子不仅好剥,坏子也少,而且软糯香甜、火候均匀,尽管价格比街头巷尾的其他店贵些,可也总有人排着长队在寒风中等候,两台电力炒锅也供不应求 。
说说您有没有排队买糖炒栗子的经历?
有好吃的糖炒栗子也欢迎踊跃分享~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
参考文章
1. 唐鲁孙,酸甜苦辣咸·桂子飘香栗子甜
【秋天应该是糖炒栗子的味道 北京好吃的糖炒栗子】2. 周作人,炒栗子
3. 梁实秋,雅舍谈吃·栗子
4. 户力平,老北京何时有了糖炒栗子?
5. 张一帆 王亚芝 曹庆昌,“北京板栗”探寻
6. 燕都蓟城50,我记忆中西单北大街上的“栗子大王”——公义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老北京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爱种柿树?
文章插图
老北京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种石榴树?
文章插图
老北京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种枣树?
推荐阅读
- 早安格言经典语录,过来人的感悟!
- 澳大利亚留学懂得都懂,留学澳洲怎样
- 麦考瑞雅思培训,麦考瑞大学申请要求
- 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去英国留学可以选择什么专业呢,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考虑留学吗?
- 留学生简单菜谱,留学生食谱
- 澳洲留学如何申请,怎么申请澳洲留学
- 如何做好文综选择题题库,做文综选择题的方法
- 深圳大学市场营销研究生
- 澳洲市场营销硕士,墨尔本大学市场营销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