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古诗杜甫解释 杜甫月夜的意思

《月夜》赏析文章很多,大都是围绕杜甫写诗的背景、对夫人的思念来做阐叙 。都不错,这里就个人常用角度写赏析 。
诗成背景 这首诗成于杜甫贼陷时期 。安史之乱中,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 。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 。郭子仪攻城之时,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大为感动,让他当了左拾遗 。
逃出长安之前,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时期 。他在叛军中求生存,就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 。这段时间的代表作就是“国破山河在”的《春望》以及这首表达相思之情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首先看平仄 首句“今夜鄜州月”,鄜(fū),发平声,所以平仄为“中仄平平仄”,这就是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我们根据格律诗平仄推导关系(以前文章有讲,这里不复述),推出整首五律的平仄格式,进行验对,看《月夜》是否合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注意,“看”字在这里发音为“kān”,是平声 。而“湿”字是入声字,归入仄声 。逐字对应,我们发现除了第三句和第七句的平仄有不同之外,其他的字词都是严格合律的 。
第三句“遥怜小儿女”,平仄为“平平仄平仄”,看过我以前文章的同学肯定知道,这就是“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常见的变格,或者说句内拗救,我们称之为“鲤鱼翻波” 。同时第七句“何时倚虚幌”,平仄为“平平仄平仄”,和第三句的情况完全一样 。所以,这里是诗人特意为之 。作为格律诗的标杆人物,除非特意写拗救体寻求突破,杜甫的作品在格律上是完美的 。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韵“十四寒”的五言律诗 。
再来看内容 首联“起”:“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当时,杜甫的家小都在鄜州,而他身陷长安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明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
颔联“承”:“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继续首联的想象,将目光从夫人转到小孩子们身上 。儿女们还太小,不会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
颈联“转”:“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一联转到对夫人形象的描写,其实还是想象,所以转换跨度不大,从意境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转 。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
尾联“合”:“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尾联在意境中营造了颈联没有作的转换,将思绪拉回了诗人本身,角度完全发生了变化 。并且用“双照泪痕干”回应首联“闺中只独看”,“转”、“合”一气呵成,气韵流转,收笔不凡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帷旁,让月光擦干两人思念的泪痕?
我们说“起承转合”是普遍文法,所谓普遍文法,也不一定要遵守的 。如能奇峰突起,转换自如,只要能达到篇幅内的情感起落,也是没有问题的 。
特殊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题为“月夜”,情境紧扣赏月,“独看”是现实,虽然是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其实隐含了自己也在独自望月思念妻子的情思 。“双照”则是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一同赏月的希望寄托于未来 。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被后人学习并广泛使用 。
但这种手法并非杜甫首创,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在写自己的孤独、思念的时候,并没有写自己,而是写想象中别人思念他的情况 。我想你,我却不说我想你了,而是说,你现在也一定在想我啊 。
这艺术手法,感染力、表现力就非常强大了 。
杜甫的这首《月夜》很明显学习使用了王维的这种方式 。
他写诗表达对老婆孩子的思念,但是没有一句说自己思念他们 。
首联,写自己的老婆今晚肯定是一个人看着月亮,在思念丈夫 。颔联,写自己的孩子们还小,还不知道想他爸啊 。颈联,写自己老婆看月亮想自己,夜深还不肯回去,还失眠了 。
写的都是对方,而不说自己 。
最后一联才提到自己啊,啥时候能一起看月亮看星星呢 。
这种手法,咱们今天还有好多女孩子在用,明明想男朋友了,却发信息说:“是不是想我啦?你怎么能不想我?”其实,这就是说“我想你了” 。
多学学诗词,不但可以提升气质,追女孩子也会“闻弦歌而知雅意”,找到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 。
这种艺术手法才是欣赏这首诗的重点,杜甫把这种用别人的情境说话,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手法使得出神入化,而且平仄严合,章法紧密,用字遣词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丝毫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
格律之上,游刃有余 。
【月夜古诗杜甫解释 杜甫月夜的意思】诗圣之名,名副其实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