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传统特色名菜“宫保鸡丁”,大家或许有所耳闻,相信吃过的人,也有不少,那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跟清朝一位名臣有关 。
宫保鸡丁,也叫“宫爆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 。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十大经典名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甚至还成为“贡菜” 。连皇帝贵妃都喜爱不已 。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在原料、做法有差别 。
一般来说,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黄瓜、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 。它的特色是辣中有甜,甜中有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入口鲜辣酥香,红而不辣,辣而不猛,肉质滑脆 。
宫保鸡丁入口之后,舌尖先感觉微麻、浅辣,而后冲击味蕾的是一股甜意,咀嚼时又会有些“酸酸”的感觉,麻、辣、酸、甜包裹下的鸡丁、葱段、花生米使人欲罢不能 。
关于宫保鸡丁的说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朝名臣沈葆桢有关,就是计除慈禧身边红人,大太监安德海的这位名臣,胆略让曾国藩都佩服不已 。
第一种说法是,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 。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 。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 。
【宫保鸡丁的典故介绍 宫保鸡丁的来历】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 。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
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出现了将鸡丁演变为肉丁的“宫保肉丁” 。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第二种说法是,有一天山东巡抚丁宝桢穿着微服带了一个家仆去山东济南大明湖一带私访 。到了中午,觉得肚子饿了,突然闻到一股子香味从附近一农家院中飘出,于是信步走进院中 。
只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内炒菜 。喜爱烹调的丁宫保连忙走上前问汉子炒的是何菜,汉子答道:“爆炒鸡丁” 。汉子热情地让丁宝桢品尝一下,丁宝桢毫不客气地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连忙又问道:“既为鸡丁,为何却这般鲜嫩?”汉子答道:“此乃取当地笨鸡鸡脯肉切丁,而外薄裹淀粉糊(即是水淀粉),以利于快熟且可防味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盐、酱油、南酒、葱、姜、蒜等调料,经旺火爆炒而成 。成品色泽红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咸鲜香辣,佐酒下饭均宜 。”
丁宝桢抚须点头,找出盘中一花生入口里,细细咂摸,果然是别有滋味 。这道菜令丁宝桢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 。每每远客到,必用此道菜为压轴菜招待客人,百吃不厌世称美味 。
后来,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汉子意见,汉子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宝桢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过把胡椒换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宫保鸡丁 。
丁宝桢去世后不久,宫保鸡丁因其美味,还成为清朝的“贡菜”,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之一。
这道菜式的起源跟鲁菜中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总之都跟清朝名臣丁宝桢有关,这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之后宫保鸡丁也为国争光,流传到国外 。
其实古代士大夫之中的吃货也很多,比如大文豪苏轼,发明东坡肉,深受人们喜爱 。被贬也不忘用美味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算是顶级吃货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青禾有什么寓意
- 吮吸的意思
- 眉弓填充多久恢复自然
- 白醋和盐一起泡衣服可以吗
- 狼青几个月就不长了
- 坐飞机为什么要开飞行模式 坐飞机为啥要开飞行模式
-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注释 陈涉世家注释翻译
- 钢木门怎么选 木门如何选择
- 峨眉山月歌的全诗意思 峨眉山月歌李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