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迷心窍(痰迷心窍是精神病吗)
控涎丹出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又名妙应丸 , 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 。后世方书 , 多赞其效 。它和同出一书的十枣丸 , 均由仲景十枣汤演变而来 。
陈氏一以十枣汤改为丸 , 一以芫花易白芥子为丸(即本方) , 各有所主 , 颇具深意 。由于本方是一个药价甚廉而疗效卓著的成方 , 值得研究和发扬 。兹谨整理有关资料 , 作简要的介绍 。
一、处方
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分 。
制法:共研细末 , 面糊或炼蜜或滴水为丸 , 如梧子大 , 晒干 。
服法:每服5~10丸 , 或15~20丸 , 临卧时以生姜汤或热汤送下 , 以知为度
二、方义
李梃曰:“控 , 引也 。涎 , 痰涎也 。”
王晋三曰:“控 , 引也 。涎读作羡 , 湎涎也 , 水流貌 。引三焦之水 , 湎涎出于水道也 。芥子色白入肺而达上焦 , 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 , 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 。故曰白芥子走皮里膜外之水饮 , 甘遂决经隧之水饮 , 大戟逐脏腑之水饮 , 三者引经各异 , 湎涎于水道则同 , 故复之为方 , 而名控涎也 。”
说明了甘遂、大戟、白芥子三者同用 , 可以发挥高度的排除痰液作用 , 因此定名为控涎丹 , 是名实相符的 。
三、主治
一切痰证 , 如癫疾 , 胁痛 , 颈项、腰背、筋骨牵引钓痛 , 流注不定 , 手足冷木 , 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 , 似若梅核 , 时有时无 , 冲喉闷绝;偏身或起筋块 , 如瘤如栗 , 皮色不变 , 不疼不痛 , 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 , 流水如涎 , 经年不愈有若漏管;并治疗瘰疬贴骨 , 鱼口便毒 , 一切阴疽 。
上述主治范围 , 虽然相当广泛 , 但却都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记载 , 可以作为临证指导 。
我个人在临床上多将其用于下列疾患:1、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颈淋巴结核);2、湿性胸膜炎;3、急慢性关节炎;4、骨结核;5、湿性脚气;6、气管炎或肺炎而痰涎涌盛者;7、腹水而兼胸水者 。
不过控涎丹用于上列病证时 , 必须依据中医辨证论治 , 确定系痰水蓄积而致病的实证 , 始能应手奏效 。徐大椿氏说:“本方乃下痰之方 , 人实证实者用之 。” 是非常确当的垂示 。
四、古人对本方的评价
《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同引《世医得效方》:“凡人忽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 , 连筋骨牵引钓痛 , 坐卧不宁 , 时时走易不定 , 俗医不晓 , 谓之走注 , 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 。又疑风毒结聚 , 欲为痈疽 , 乱以药贴 , 亦非也 。此乃痰涎伏在膈上下 , 变为此疾 , 或令人头痛不可举 , 或神思昏倦多睡 , 或欲食无味 , 痰唾稠粘 , 夜间喉中如拽锯声 , 口流唾涎 , 手脚冷痹 , 气脉不通 , 误认瘫痪 , 亦非也 。凡有此疾 , 只服控涎丹 , 其疾若失 。”
李时珍《本草纲目》:“痰涎之为物 , 随气升降 , 无处不到 , 入于心则迷窍而癫痫 , 妄见妄言;入于肺则闭窍而成咳唾稠粘 , 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 , 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膝手足牵引钓痛 。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 , 殊有奇功 。”
上述记载说明对“痰涎”所造成的各种疾患 , 控涎丹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 古人对本方的辨证论治是很明确精当的 , 清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上亦颇推重之 。
张石顽谓其主治胁下痰积作痛 , 在《医通》痰饮门中说:“湿痰积于胁下 , 隐隐作痛 , 天阴更甚 , 轻则二陈汤加白芥子 , 重则控涎丹缓攻之 。”
又说:“痰挟死血 , 随气攻注 , 流走刺痛 , 有时得热则止 , 有时得热转剧 , 此本寒痰阻塞 , 亦以本方为主 。”并介绍了李士材以控涎丹治愈遍身如螫的痰饮沉疴一案 , 由知张氏对本方亦甚重视 。
此外最常用本方的则为王洪绪氏 。王氏是清代有名的外科专家 , 在他的名著——《外科证治全生集》里 , 对于本方治疗瘰疬、贴骨疽等疾患 , 大为推崇 。
他说:“瘰疬生于项间 , 初起一小块 , 不觉疼痒 , 在皮里膜外 , 渐大如桃核 , 旁增不一 , 皮色不异者 , 以子龙丸每服三分 , 淡姜汤送服 , 一日三次 , 至消乃止 。”
在他的医案中 , 述及枫镇闵姓瘰疬之疾 , 溃烂成串 , 虽以多方治疗 , 九十日收功 , 因未服子龙、小金二丸 , 其毒根未除 , 后腋生恶核 , 仍以子龙丸消之杜患 。
这充分反映了王氏在临床上对本方是具有深刻体会的 ,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魏玉璜氏也认为本方乃治疗瘰疬、恶核、流注之专药 , 绝非过誉之辞 。从这些介绍就可看出古人对本方评价之高了 。
五、药理作用和临床治验
甘遂含有一种无水酸 , 能刺激肠管 , 引起肠蠕动亢进 , 产生峻下作用 , 兼有利尿之功 。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硷 , 与甘遂之作用类似 。
二者均能泻下及排除水毒 , 因而对于腹水、湿性脚气、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淋巴腺炎等症 , 均有泻下利导之作用 。
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 , 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外 , 对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 , 尤有殊功 。
甘遂、大戟伍以白芥子 , 实为促使控涎丹发挥更广泛疗效的关键 。
再从古人对本方三种药物功效的说明来看 , 就更能体会到本方组织的缜密 。《本经》论甘遂曰:“主大腹疝瘕 , 腹满面目浮肿 , 留饮宿食 , 破癥瘕积聚 , 利水谷道 。”黄宫绣《本草求真》谓:“甘遂能于肾经或隧道水结之处奔涌直决 , 使之尽从谷道而出 , 为下水湿之第一要药 。”
《本经》论大戟曰:“主蛊毒十二水 , 腹满急痛积聚 , 中风吐逆 。”《外科证治全生集》谓:“消颈腋痰块症结 , 下痞堕胎 , 治臌胀 , 利二便 。”
由此推知甘遂去经隧脉络之水湿力强 , 大戟去腹膜胃肠间之水力猛 , 甘遂得大戟而力显 , 大戟得甘遂而其用著 , 散布于肌腠关节脏腑之间的水湿 , 自可排泄净尽 。
而白芥子一味 , 在本方的作用 , 根据朱丹溪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 , 非白芥子不能达 。”王洪绪曰:“皮里膜外阴寒痰 , 非此不消 。”《本草经疏》谓其“能搜剔内外痰结 , 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 。这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本品能吸收组织中不正常渗出物的结论 , 是完全一致的 。
本方临床应用疗效是卓著的 , 近人也有不少治验报道 。例如聂云台氏所著《结核辅生疗法》中举出很多证例 , 介绍了朱少波用治肋膜积水、推拿医陆泉源施治于鹤膝风及瘰疬 , 以及聂先生本人治愈足关节炎肿与内痔出血、腹水的治验 , 都是很生动的事例 。
江西章菊生氏治愈痰核流注数例 , 收效甚捷 , 已发表于《江西中医药》52年2月号月刊 。我在临床上也曾使用多例 , 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兹择近年来所治湿性胸膜炎2 例 , 作简要的介绍 。
例1:李某 , 女性 , 51岁 。1955年5月11日初诊 。病历号:47416 。
病历摘要:4月底始觉恶寒发热 , 头痛肢楚 , 继则咳呛痰粘 , 两肋引痛 , 延医服药 , 效果不著 , 截至5月上旬 , 咳逆增剧 , 呼吸不利 , 不能右侧卧 , 来本院门诊治疗 。
检查体温37.8℃ , 脉搏104次/分 , 脉象沉弦而数 , 舌苔满布白腻 , 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 , 叩诊自第4肋下呈浊音 , 右肺呼吸音粗糙 , 并有湿啰音 。印象为湿性胸膜炎 。
治疗经过
第1日处方:子龙丸2.2g , 同量3包 , 每晨食后服1包 , 并予祛痰镇咳利湿汤剂 。
第3日来诊 , 主诉服丸药后 , 畅泻6次 , 纯为稀水 , 气促较平 , 已能右侧卧 。听诊左肺呼吸音在上中部已能闻及 , 叩诊浊音界下移 。续予子龙丸2.5g , 给同量2包 , 嘱间日服一包 。
服后并未泻下 , 咳逆全平 , 肋痛逐渐轻减 。续以肃肺、祛痰、通络、蠲饮之剂 , 调理10 余日而愈 。
例2:陈某 , 男性 , 29岁 。1955年9月22日初诊 。病历号:52844 。
病历摘要:发热胸痛 , 咳逆不平 , 已经两旬 。在苏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透视证明为左侧胸膜炎 , 已经注射链霉素5g 。检查体温38.2℃ , 脉搏100/分 , 脉象弦数 , 舌苔薄白 , 听诊左肺中野以下呼吸音减弱 , 叩诊呈浊音 。印象为湿性胸膜炎 。
治疗经过:给子龙丸9g , 分为3包 , 每间日服一包 。服后泄泻数行 , 热势即渐挫降 , 咳逆已平 , 胸痛亦减 。至27日来诊 , 体温37.2℃ , 脉搏90/分 , 听诊左肺呼吸音较前清晰 , 仍有湿性啰音 , 叩诊已呈清音 , 但有头昏自汗之虚弱现象 , 改用肃肺化痰 , 参以益气培元之剂 , 调理旬日而安 。
六、结语
【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是精神病吗】1、控涎丹对痰水的排除有卓越疗效 , 而且药价低廉 , 可以广泛应用 。
2、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 , 始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否则易致偾事 , 此点必须注意 。具体说 , 在辨证上 , 体气虚弱者应慎用 。在剂量方面 , 慢性疾患如瘰疬、流注、痰核等症 , 宜小量持续服之 , 一般每服0.9g , 1日3次 。
肺炎痰多气促、湿性胸膜炎、腹水等症 , 宜每次服2.5~3.8g , 每日或间日服1次 。如服后隔半日仍未泄下者 , 可续服1次 。倘剧泻者 , 则稍减其量 。总之 , 必须凭脉辨证 , 相体论治 , 权衡活变 , 始获佳效 。
3、 本方用量小而奏效快 , 主要是药物经研为极细后制丸 , 便于胃肠溶解吸收 , 充分发挥效能 , 因而提高疗效 。陈无择氏所以将十枣汤演变而为十枣丸和控涎丹二方 , 是通过实践体会而获得的经验创造 , 这在今后剂型改革上值得参考 。
4.考《圣济总录》脚气门载有趁痛丸 , 方药与此完全相同 。《圣济总录》成书于公元1118年 , 较陈氏为早 , 本方是否由趁痛丸易名而扩大了应用范围 , 还是陈氏自创 , 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原载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8月号)
主治痰阻塞胸肺 , 癫痫 , 中风痰涎阻塞 , 主要治痰的 , 这些痰症容易引发癫痫中风等病 , 这都是因为其痰 , 怪病皆因痰 , 要注意化痰 , 化痰去治痰实际上是一个通的过程 。无论是痰饮血瘀 , 这些东西全部都是阻 , 阻则不通 , 不通便病 , 治疗这样的东西治疗这样的病症 , 就是让它去通 。我们看原文:
此方流传于明清时期 , 如果追朔到源头 , 可以到唐朝的孙思邈< 药王> , 此医为唐朝之最 , 与汉张仲景其名 , 我一生最尊敬的二位先贤 , 之所以我采用汉唐名称 , 就是要说明我所有的汉唐系列处方皆源自此二名医 。
在仲圣方子里有十枣汤 , 实际上是控涎丹的源头 , 不过来说控涎丹力量比较缓一点 , 十枣汤力量比较急 , 属于比较峻猛的药物 。在控涎丹里面的药主要是甘遂大戟与白芥子 , 主要用这样一些要去驱其痰的 , 在十枣汤里面是甘遂大戟元花 , 用枣煮药汁 , 用枣煮药汁把药粉服下去 , 用大枣保脾胃之气 。
我们再来面对一下目前社会自从明清以来流传的十八反的问题 , 就是说都大戟甘遂与甘草相反 , 但是说 , 仲圣有的方子里面有的用到十八反里的药在一起在一个方子里使用 , 为什幺他有时候十八反的药在一起使用 , 有时候他绝对不使用 , 这是什幺问题?我们看十枣汤 , 他为什幺用大枣护脾胃 , 而不用甘草 , 他不管什幺十八反不十八反的 , 包括我们现在看病也不要管 , 十八反说它错误就是错误的 , 说它正确就是正确的 。一会我就会给大家讲到这一个问题 , 仲圣为什幺用十枣用十个大枣?因 为甘草别名国老 , 其性是缓 , 是和事佬 , 它的性质是一缓 , 十枣是峻药马上把人的痰邪气排出来 , 这是大将的风格 , 就不能用和事佬在里面和事 , 不然想吐吐不出 , 人就中毒死亡 , 所以里面不能用甘草 。而在有的用少量里面配成丸药 , 可以甘草与甘遂合用 , 为什幺要合用?少量服进去就可以用甘草充当和事佬 , 缓缓把身体中痰邪之气一点点拨出来 , 这个时候就可以同时使用 , 在俊猛的攻的时候 , 就不能再用甘草 , 所以说十八反正确也正确 , 说它错误也错误 , 但关键问题是医生如何用它 。现在社会不同了 , 半夏贝母白敛和乌头都是十八反 , 现在来说 , 半夏不敢同用附子 , 说是十八反 , 甚至更可笑的 , 天花粉是栝蒌的根 , 栝蒌是和乌头反 , 现在天花粉不能和乌头同用 , 也有说天花粉不能和附子同用 , 这都不知道源在于谁的理论 , 这都是极其错误的 。即使半蒌贝敛 , 单独的乌头 , 用量太过了 , 也会伤人性命 , 不是这样反出来的 , 是本来就有毒性 , 但是其毒性要会兼治 。要有办法用它 , 在这个时候 , 所有有毒的都可变成无毒的东西 , 试想一下哪种东西没有毒?只要达到阴阳合一一合象真空妙有到太极这样的层次才是无毒的 , 一个太极分一阴一阳 , 一阴一阳谓之道 , 宇宙万事万物都分成万事万物 , 万事万物的每一个物都站在太极里面的一个偏性 , 所有的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才是无毒的 。什幺是毒?毒就是偏性 , 人身体病了 , 是由于阴阳不平衡了 , 出现这个偏杂之气 , 就用药物之偏去医人身体之偏 , 这就叫以偏治偏 , 然后达到一个中和 , 这是里面的道理 。但要学会兼治 , 要会用它 。怎幺用 , 如三国里面 , 刘备在世的时候就能用到魏延 , 刘备一死了 , 魏延就有反骨 , 就会反 。为什幺?诸葛亮就镇不住它 。一个医师去用中药也是如是 , 如果来说 , 你要是会用药了 , 所有一切的毒药大毒之药都能变成好药 , 全部是同一个道理 。好 , 接着再看:
痰的问题不知难倒多少医师 , 也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命 , 几乎所有重病或慢性病患 , 都有痰的问题 , 不单是会使病情恶化 , 更而会引发心脏病与肺衰竭等危险性 ,
为什幺会出现这样的病情?肺心病之类的 , 因为心肺在膈之上 , 为清阳之气 , 也最容易受其痰的堵塞 , 这是因痰而病 。在人的身体下部 , 就是在腹部 , 稍微有点痰 , 人的身体没太大感觉 , 当痰气很重了引发痰饮症了 , 如腹水了 , 象这种情况感觉病重了 。但在心肺部位 , 稍见一点痰饮 , 马上就病 , 因为痰是阴浊之气 , 而在清轻之地 , 只要一到达轻清之地 , 必然发生剧烈战争 , 所以人为什幺经常有咳嗽的疾病?要注意咳嗽不是病 , 这是人身体正常的生化反应 , 也就是人身体正常的自我保护机 制的启动 , 要把东西杂物咳出去 。一旦碰到痰及咳嗽的问题 , 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 , 家长吓的了不得了 , 喝止咳糖浆 , 消炎 , 说什幺别发展成肺炎心肌炎 , 用止咳药后人不咳了 , 问题又出来了 , 这个止咳药是干什幺的?都是一些滋阴之品 , 就是清润滋阴之品 , 这样使身体正气向外化生慢 , 从而不能推动痰外出 , 所以 , 咳嗽减轻了 , 而身体的痰气越来越重了 , 人到最后变成很重的疾病 , 这些全部是误区 。
因此去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 所有中风病患都有痰涎拥塞的情形 , 因此这去痰的药就变得非常重要 ,
中风的病人一般喉中有痰在那憋着 , 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 中黄太医到最后是犯了中风病 , 而喜来乐多年前就看出来了 , 因为喜来乐在坐牢的时候 , 王太医写了一幅字 , 喜来乐一看字之后 , 就说他多年后便会发生中风 , 后来果然中风了 , 在那一口痰在喉中吐不出去 , 他就差一点憋死了 , 喜来乐是如何治的?他用的捻子 , 过去的油与现在的油不同 , 现在是煤油 , 清朝时一般是植物油或动物油 , 里面有火芯然后点着以照明 , 除了油灯外还有蜡烛 , 这个油捻子 , 就是用筷子上绑棉花 , 用热油 , 在痰盛时通过嘴里面然后点进喉中 , 马上这痰就化出来 , 这是救急之症 , 喜来乐用的是这个办法 。这个症是特别厉害的 。现在的人条件好了 , 吃的脂肪类的东西多 , 这是属于一条 。第二条来说这些脂肪类的东西又是喂抗生素激素等等这些人工添加饲料而养起来的肉 , 毒气比较足;第三条来说现在的人条件好了 , 人懒于运动 , 身体气血而不足 , 造成了垃圾堆积 , 这是第三条 。除此外是生活不规律造成人体的气血损伤形成了这个痰涎之症 , 现在痰涎之症的人多 , 从这些中风症 , 中风的增多就可以看出来了 。并且这个痰涎之症 , 很多的精神病 , 就是精神上有问题 , 基本都与痰有关系 , 我们俗语就是称为痰迷心窍 , 痰把心窍迷了 , 人就变傻了变呆了 , 人就神精病了 。这就叫做无痰不作怪 。会治疗痰症 , 很多的疾病都可以会治疗 , 同时 , 再看这些癌症的问题 , 癌症基本上都伴随着痰症 , 因为痰饮之气是形成癌的环境 。能够去其痰 , 然后人的身体内部的这些病变就没办法生存 , 病也就相对好治 。因此 , 去痰的药变得非常重要 。
一般去痰药既缓又不强 , 紧急时缓不济急(一般的去痰药不能救这个急症) , 所以才有此控涎丹的出现 。
举凡去胶痰我们须要使用皂荚丸之外(皂荚丸是出自《金匮》里面 , 主要治肺痈 , 皂荚丸就是一味皂荚 , 后配的枣泥 , 然后做成的丸 , 这个东西特别的辛辣 , 这一个走窜性比较强这个东西在以前我也配过 , 好多年都没配过这样的药了 , 吃两粒黄豆大小一样的一点点 , 马上就感觉有什幺东西往上催 。这是皂荚丸) , 其它都可以使用此方来去痰(就是说去胶痰要用皂荚丸 。而对其它的一些痰的急症 , 都可以用其控涎丹去治疗) , 记住 , 当病人须要去痰时就必须立刻下药 , 不可徘徊犹豫在街头 , 如果病患已经失去元气 , 再使用它就来不及了 。
服用方法 : 早晚饭后 30 粒。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就是属于这样的道理 , 当邪气盛的时候 , 要当机立断该下药就下药 。
目前社会怎么说呢?不适合于中医的生存 ,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 西医治死一万 , 一点事也没有 , 中医治死一个人 , 这马上是非就全都出来了 , 这都是现实 , 比如说此病已不可治 , 而只在于最后一击 , 或十枣汤或控涎丹或其它的峻猛之药 , 只在于最后一击了 , 你说这病人在你面前时 , 你说要救还是不要救 , 这病人基本上来说就是达到九死一生了 , 而如果死在医院里 , 病人的家属还高兴的向医院里面送钱 , 一分钱都不会少 , 如果让中医治 , 你可能除了搭上药钱之外还要陪着住进监狱 。这就是中医目前的症状 , 所以说这样的很多事情都是不可说 , 这一个大医精诚 , 药王孙思邈的这个大医精诚 , 这个真正说能做到大医精诚之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 至少来说 , 要达到菩萨的境界 , 也就是说我看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大医精诚 , 包括我在内 , 不要在口头上没事说要求别人去大医精诚 。根本来说这种境界很难达到 , 这都是能达到菩萨的境界才能达到大医精诚 。只要来说 , 在其良心上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病患 , 尽量能保就保 , 能守就守 , 该下手时该治也要去治 , 但同时 , 也要择有缘去治 。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了 。好 , 今天又发了一点感慨 。
这是控涎丹的用法 , 基本上很多方剂很多的病情都能用到它 , 特别是针对一些精神病变的疾病 , 用这个控涎丹的效果是很好的 。但用控涎丹时要注意另外一条 , 此药不能久用 , 待其邪实之实要当机立断 , 一次就中目标 , 然后要注意身体气机的流通 , 去养护人的精气 , 再视其实 , 然后再用 。就是择其实 , 视其机 , 关键是把握住这机 。如果来说病人此时病实是病实 , 元气大亏了 , 病人的邪气也催出来一点 , 但正气已经不堪一击了 , 马上就会伤人的性命 , 很快的 。如果正气还可以 , 邪气同时比较实 , 要是不敢用控涎丹去其邪 , 这就是养虎为患 。然后邪气会一点一点的增多 , 就会把正气吞噬掉 , 当你再想用时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守住其机 , 这是中医里面很困难的事情 , 包括平时治的时候 , 药用到什幺部位 , 守方守到什幺时候 , 什幺时间该停药 , 这全是机 , 这些都是很困难的 , 这东西只要学员自己临床学习观察 , 慢慢的才能体会到 。好 , 这一节课就先讲到这里 , 休息一下 。
推荐阅读
- 亲子照作品 亲子照哪里拍的好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专业排行榜 招生专业排名
- 菏泽学院最新排名2022年,在山东排名和全国排名数据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专业排名 特色重点专业
- 山西财经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具体院系和比较好的专业名单
- 办公室桌椅的摆放风水禁忌有哪些?
- 为什么说菱形的办公室风水不好?办公椅的摆放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