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卢前 王后卢前君有意

王后卢前(王后卢前君有意)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文人相轻” , 那意思是文人与文人是相互看不起对方 , 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 ,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 , 毕竟同样读古人的经典 ,  同样是写文章 , 如果承认了别人文章写得好 , 那就意味着自己的文章不行 , 自然就不会承认别人的文章好 , 还要去贬低对方 , 以此来抬高自己 。我们才会看到很多的文人 , 经常是抨击对方 , 处处突出自己的才华 , 好以此来证明自己 。

其实要我说这主要还是自尊心在作怪 , 如果是别人文章写得好无话可说 , 毕竟是技不如人 。但是自古到今 , 文人与文人之间始终是不对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 那就是“初唐四杰” , 作为初唐时期的一张文化名片 , 这四位鼎鼎大名的才子 , 同样彼此不太对付 , 尤其是排在王勃之后的杨炯 , 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愧在卢前 , 耻居王后” , 那意思是 , 我排在卢邻照的前面 , 其实是觉得愧疚 , 可是排在王勃的后面 , 却又是我的耻辱 。

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 , 一直是王、杨、卢、骆 , 杨炯在世人的心目中 , 一直是排在第二位 , 可是他自己却又是极其看不起王勃 , 认为他排在第一 , 那是一种耻辱 。那杨炯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呢?毕竟王勃名声在外 , 有着许多的粉丝 , 留下了很多的不朽的经典 , 仅仅是那一篇《滕王阁序》 , 便足以令他名垂青史 , 可是杨炯的名气好像并不是很大 , 并没有什么作品 。

杨炯 , 字令明 , 公元650年生于华阴 , 唐朝著名的诗人 , 初唐四杰之一 , 少年时代的杨炯就被称为神童 , 十一岁时就熟读各种儒家经典 , 并且还能够写诗 。长大后名气更大 , 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 , 授校书郎 , 在这一点比王勃要强一些 。从他的这一份履历可以看得出来 , 杨炯非常的优秀 , 可是与王勃放在一起 , 其实还是差一些 , 毕竟王勃在文学上的成就 , 杨炯还是无法比拟 。

王勃同样少年成名 , 而且只活了二十七岁 , 却是留下了很多的经典 , 除了《滕王阁序》之外 , 还有很多经典的诗歌 。所以仅以一篇文章 , 便是在“初唐四杰”中力压群雄 , 有着极高的成就 。相对于杨炯来说 , 尽管也是神童 , 也是属于天才 , 但是作品流传不如王勃 , 只有其中的《从军行》、《夜送赵纵》、《战南城》比较有特点 , 不过大家能够记住的还是《从军行》 。

烽火照西京 ,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 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 ,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 胜作一书生 。

这首诗气势磅礴 , 应当说还是写出了新意 , 体现出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 还有远大的人生志向 。特别是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 , 胜作一书生 。”也是脍炙人口 , 我宁愿去做一个低级的军官 , 去到战场冲锋陷阵 , 也是胜过一位白面书生 , 只会写文章 , 不会做其它的事情 , 所以还是愿意去到战场 ,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 。
杨炯的诗很有特点 , 其写作一气呵成 , 不过王勃同样有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这也是一首经典名篇 , 写出了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 当时诗人送别好友入川 , 在离别之时 , 写下这首诗安慰对方 , 以此突出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 , 而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也是深入人心 , 所以相对于比较 , 还是王勃更胜一筹 。

可能王勃在杨炯的心目中 , 只是一位很纯粹的文人 , 而他是有远大的理想 , 有远大的人生抱负 , 对于王勃的有些不屑一顾 。才会说“愧在卢前 , 耻居王后” , 不愿意屈居王勃之后 。但是综合比较的话 , 还是王勃更优秀 , 当然杨炯也是大家 , 也是了不起的大文豪 , 只不过彼此个性不一样 , 才会使得杨炯看不起王勃 。
【王后卢前 王后卢前君有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