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食须知》卷六"鱼类篇"中写道,"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 。"作者对海参的药性进行了探索,他认为海参属于寒性的东西,如果有腹泻和痢疾等疾病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免得加重病情 。
文章插图
明代海参的药用价值
明代开始,海参正式作为宫廷菜品,御厨们的推动之下,海参的食用价值被深度发掘出来 。做过长工、乞丐和行脚僧的明太祖,对饮食特别有研究,珍稀的海味是他餐桌上的常客,《明宫史·饮食好尚》中载,"先帝(明太祖)最爱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 。"
明清是辽参大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辽参作为一种贵重的滋补药物,已经在民间被广泛认可并食用,当然,这种贵重之物,普通人家是难以食用到的,现在看到的记载中,都是上流社会的宴席中才现面,但是吃不到却未必未能闻其名,对于中下层百姓而言,即便吃不到辽参,也不妨害成为一种谈资 。
海参的神奇,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表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遇胡僧现身施药"一文中,介绍了一道汤菜,"一个碗内两个肉圆子,夹着一条花肠滚子肉,名唤一龙戏二珠汤 。"在胶辽一带,海参又称"滚子参",如今乡俗仍有此称呼,因海参表面带刺,类似守城木制滚子而得此名 。文中的花肠滚子肉,即含有参卵的雌性海参,民谚有"一花(参卵)二肠(参筋、参肠)三滚子(参肉),"花肠滚子肉即由此而来,颇有些闺房性味 。
海参因其形状,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被叫做"海男子",认为"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中医传统有"以形补形"的说法,海参也一直都被视作壮阳之极品 。明代海参稀罕难得,非平常民居所能享用 。《镜花缘》一书中,记载唐敖遇到一个女子,因母有阴虚旧疾,非海参不治,家中无钱,只好冒死入海求药 。穷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救命神药,在西门大官人的府邸,却变成"高雅情调"的壮阳汤,成就一段金瓶妙事 。
文章插图
清代海参的饕餮文化
《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临安城(今浙江杭州)有位医生叫盛天然,某日接诊一个急症妇人,诊断发现是惊厥中暑,气血已脱,情况危急 。盛大夫开出救命方剂——独吊海参,竟收回天奇效 。只因海参生血之力迅于归芍,补气之力不输芪参黄芪、人参,且性温不燥,正是一味好药 。
清代名臣梁章钜曾在《浪迹丛谈》中分享自己食用海参的经验,"自言二十许时,因纵酒得病几殆,有人教以每日空心淡吃海参两条而愈,已三十余年戒酒矣 。或有效之者,以淡食艰于下咽,稍加盐酒,便不甚效 。"梁章钜认为,海参应当保持原汁原味食用,如果用调味料烹制,就没有很好的效果 。这与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所记"其壮如男子势,然淡菜之对也"的看法一致 。
关于海参作为菜肴的制法和食材挑选,清代道光年间的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鳞介类》写道,"凡产虚病后,衰老尪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 。种类颇多,以肥大肉厚而软者,膏多力胜 。"海参参龄越大,所积累的营养也就更高,肥大肉厚的海参,饱含海参多糖和胶原蛋白,长期服用确有延缓肌体衰老,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
清朝是封建时代的最后辉煌,海参成为各类高档筵席的开桌首菜,素有"参打头,鱼打尾"的说法,有了海参烹制的菜肴作为先锋,这道席才算有面子够分量 。清代吴江破额山人《夜航船》卷八中说,曾经与好友"观荷小饮于衡山别业之四宜轩,第一品芥辣拌海参 。"从菜品名称看,这一定是一味凉菜,既有高贵之名,又符合国人上菜先冷后热的程序 。
推荐阅读
- 电脑打不开怎么重装系统win7 win7如何重装系统
- XP系统下Word文档工具栏消失的五种解决方法
- win7怎么自己重装 win7如何重装
- 正版win10如何重装系统 win10系统如何
- win10版本1909和2004 win10有哪些版本
- xp系统下酷狗音乐如何设置定时关机
- 描写黄河的优美句子 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 win7c盘满了哪些文件可以删除 win7c盘哪些文件可以删除
- 描写秋天的诗歌 关于秋天的诗歌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