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北京的冬季 , 地上还有积雪 , 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 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 ,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故乡的风筝时节 , 是春二月 ,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 , 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 没有风轮 , 又放得很低 , 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 , 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 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 , 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 , 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 不但不爱 , 并且嫌恶它 , 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 , 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 , 多病 , 瘦得不堪 , 然而最喜欢风筝 , 自己买不起 , 我又不许放 , 他只得张着小嘴 , 呆看着空中出神 , 有时竟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 , 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 , 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 , 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 可鄙的 。
有一天 , 我忽然想起 , 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 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 , 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 推开门 , 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
他向着大方凳 , 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 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 , 还没有糊上纸 , 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 , 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 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 , 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 , 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 , 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 踏扁了 。论长幼 , 论力气 , 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 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 于是傲然走出 ,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 , 我不知道 , 也没有留心 。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 , 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 , 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 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 忽地在眼前展开 ,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 , 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 , 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 , 坠着 。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 , 赞成他放 , 劝他放 , 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 , 跑着 , 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 , 早已有了胡子了 。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 , 等他说 ,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那么 , 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 , 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 , 我们会面的时候 , 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 而我的心很沉重 。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 , 我便叙述到这一节 , 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 , 他要说了 , 我即刻便受了宽恕 , 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 , 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
全然忘却 , 毫无怨恨 , 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 , 说谎罢了 。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
现在 , 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 , 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 , 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 , ——但是 ,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 , 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
【赏析一】: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叙述往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例如,文章开头"我"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着,引起了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呢 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这段文字不仅叙述了故乡早春的景象,而且在这一景一物的描写中,都凝聚"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我现在在那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廖别的故必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就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不单纯是为了抒发"我"对故乡的深情,如联系全文来看,回忆故乡,目的或落脚点是使"我
想起幼时欺凌小兄弟之事."我"在这里进行了反思.透过这个小"我",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它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当作者挖掘的酿成悲剧的社会原因."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这一地可挽回的过错过后,心情无比沉重.这种忏悔意识,否定了旧"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进轨迹明晰了,"我"的复杂心理状态显示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当"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而感到"惊异与悲哀".
另一个特点,是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传神地勾画出来.例如描写"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为别人放的风筝"惊呼","跳跃",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当他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作者描绘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时这样写道:’他向着大方登,从大小登;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这不单纯是胆小的缘故,其深层原因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依据.当"我"彻底毁坏了他既将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作者对其它并未着力渲染,只是抓住小兄弟的表情神态,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长的威严.
另外,文章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如作者在写"我"时,主要抓住人物我心理描写,着重写了"我"的沉重的.心情,谋求补过的方法,以及补过不成后感受.这些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我"的悔恨与悲哀,尤其是当"我"向小兄弟提起儿是的这桩旧事时,弟弟却惊异地问:"有过这样的事么 "显然,他已经"全然忘却."这一笔的含义的深刻的,它意味着直到作者写不文时有的人对封建思想的奴役还不觉醒.这使作者深感沉重和悲哀!
【赏析二】:
这篇散文中 , 有鲁迅的兄弟之情 , 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 , 有鲁迅的自省精神 , 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 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 , 行为十分粗暴 。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 , 鲁迅醒悟过来 , 自己当年的行径 , 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 , 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 , 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 , “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
从手足之情上看 , 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 是为小兄弟有出息 , 那气恨 , 是恨铁不成钢 。一旦明白自己错了 , 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 , 虽为兄长 , 也要讨小兄弟宽恕 。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 , 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 。因此不准游戏 , 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 , 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 , 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 , 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 , 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 , 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 , 严于自省的 , 往事 , 小事 , 都一丝不苟 , 知错必改 , 郑重其事 , 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 , 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 , 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 , 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 。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 , 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 , 以为兄长该管 , 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
初读后 , 可以感知鲁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 , 他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有落后的一面 。但是鲁迅先生可贵的是 , 一旦接受科学思想 , 是知错必改的 , 鲁迅先生充满自省精神 。鲁迅又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 , 在他看来 , 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 。
“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说明什么呢?
“我”过去认为 , 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 作为兄长 , 严格管束弟弟 , 原是为弟弟有出息 , 现在反思起来 , 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 , 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 。从这一幕里 , 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 。“论长幼 , 论力气 , 他是敌不过我的” , 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 。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 , 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 。做弟弟的呢 , 兄长不许放就不敢放 , 只得偷偷做风筝 , 被兄长发现 , 惊惶失措 , 快要完工的风筝被兄长践踏 , 也毫无抗争的意思 , 除了绝望 , 没有一句抗辩的话 。
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 , 就认识错误 , 设法补过 , 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 , 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 , 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 , 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 , 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解剖自己 , 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
“我”讨弟弟的宽恕 , 弟弟却全然忘却 , 毫无怨恨 , “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 , 只得沉重着 , 这又翻出一层意思 。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 , 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 , 做风筝要偷着做 , 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 , 一旦被兄长发现 , 自认该罚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 , 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
探究这篇散文 , 可以悟到这样一层道理 ,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 , 惟有这样 , 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 , 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 。只有科学思想 , 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
《风筝》发表以后 , 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锋芒灼然毕露 , 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当时有的文学青年说:“我所喜欢的是《野草》的《语丝》 , 是同传统思想 , 同黑暗势力 , 同虚伪绅士奋斗的《语丝》 。”据方志敏的爱人缪敏说 , 方志敏青年时代热爱文学 , 对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欢的” 。由于包括《风筝》在内的鲁迅的散文诗杂文、随笔 , 思想新进 , 技巧高超 , 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 , 于是“《语丝》的销路 , 一期比一期好起来 , 由一千五百份 , 而二千份 , 而三千份 , 再后是五千八千 , 她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话是不错的 , 30年代前期我国城乡不少中学校使用过赵景琛编的一套《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 , 其第一册就选了这篇《风筝》 , 作为中学生学习写作白话文的楷范……
还要介绍的是 , 《风筝》也曾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推荐给世界的读者 。1936年9月 , 亦即鲁迅逝世前的一个月 , 纽约出版的《亚洲》杂志(英文版)刊出了美国进步采访人员斯诺与中国作家姚莘农翻译的《风筝》 , 正巧赶上鲁迅生前看到了 , 而1936年10月斯诺编译的一本《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在伦敦乔治·哈拉普书局出版 , 里面收有鲁迅的《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婚》 , 作者生前未及亲睹 , 则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
【鲁迅的风筝的句子赏析 鲁迅的风筝原文及赏析】1950年莫斯科真理报出版社出了一本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俄文) , 都是选自《呐喊》《彷徨》 , 不知怎么一来把《风筝》也收进去了 。1955年莫斯科儿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学生读物丛书 , 其中有一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 《风筝》也选在里面 。看得出 , 这里把《风筝》跟鲁迅其他小说放在一起 , 是沿袭了斯诺的做法;这样分类是否正确 , 姑且勿论 , 也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可以想见 , 《风筝》作为鲁迅的一篇杰作 , 受到中国读者、尤其是其他肤色的少年儿童的欢迎 , 是我们感到欣慰的 。
推荐阅读
-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全诗
- 瀑布感悟人生的一句话 黄果树瀑布课文原文
- 举人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历 举人是现在的什么官
- 手势微信头像图片,微信的手势怎么使用
- 教你快速学会left函数的用法 left函数的使用方法
- 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对身体有害吗 牙膏含氟的好还是不含氟的好
- 糖炒花生米怎么炒才脆香 糖炒花生米的做法
- 简爱中各个人物性格特点 简爱的人物形象
- 英雄联盟fps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玩英雄联盟fps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