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天喝点盐水 , 晚上则喝蜜水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 , 空气中缺少水分 , 人体同样缺少水分 。但是 , 光喝白开水 , 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 。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 , 晚晚蜜汤 。”换言之 , 喝白开水 , 水易流失 , 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 , 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 。白天喝点盐水 , 晚上则喝蜜水 , 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 , 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 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 真是一举三得 。
2.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礼物 , 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 , 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 , 两者的含量达70% , 此外 , 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 , 久服可延年益寿 。现代医学证明 , 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 , 均有疗效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 , 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 , 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 , 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 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
3. 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季养生防秋燥的7个方法】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 , 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品属于热性 , 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 , 食后容易上火 。当然 , 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 , 问题并不大 , 但不要常吃、多吃 。比如生姜 , 它含挥发油 , 可加速血液循环 , 同时含有姜辣素 , 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 。生姜还含有姜酚 , 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 , 秋不食姜;一日之内 , 夜不食姜 。”看来 , 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 , 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 , 这是很有道理的 。
4.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
这是因为立秋之后 , 天气慢慢地变得凉爽起来 , 人的食欲大开 , 夜间的休息也舒服多了 , 闲暇时间疲惫的身体更愿意安静地休息 , 而不愿意参加有体力消耗的活动 。这样一来 , 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大都超过热量消耗 , 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 。如果不加以调整 , 经过秋、冬两个季节 , 人就会胖很多 。年复一年 , 人就会很快“发福”起来 。更要命的是 , 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 , 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 , 所以一定不能“纵容”它 。
5.诗云:“秋凉好个爽”、“已凉天气未寒时” , 人们趁此不热不冷的气候 , 适宜吃补 , 健身过冬
所以古谚有“一年补透透 , 不如补霜降”而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 , 所谓“秋补” , 比“补冬”更要紧 。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 , “羊”与“阳”谐音 , 有“三羊开泰”之说 。民间食俗“煲羊肉”、“煲羊头”常以姜、枣为佐料调味而成 , 男女老幼均可食用 。俗语“吃脑补脑” , 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 。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 , 中医书上有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誉称 。秋季蒸制栗子糕果食用 , 有补肾强筋 , 健脾养胃的功效 。
栗子煮粥吃 , 能补中气 , 单独蒸、炒 , 剥壳而食 , 不仅口味好 , 而且营养价值高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 过后就是“立冬” 。俗语“补冬不如补霜降” 。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
6.水果作为时尚食品 , 尽人皆知 。然而 , 水果也可以作为补品 , 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
7.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冻 , 核心的问题是饮食的选择和搭配 , 有以下几方面:
防寒温里
每日的早餐 , 用温热性质的食物 , 如煮粥配大枣和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 , 也可以食用豆浆、胡辣汤、羊肉汤、醋熘白菜、糖蒜等 。
排湿祛风
遇有风雨阴湿天气或者体内有湿、大便稀的情况 , 应增加祛风排湿的饮食 , 如选用大米、扁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葱、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
润燥滋阴
在干燥天气或口干舌燥、大便干的情况下 , 应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 , 此类饮食品种能增强免疫力 , 可选用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莲菜、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蒸鸡蛋羹等 。
收敛阳气
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敛阳气 , 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 ,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 , 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
五味调和
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 , 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 。以上归纳概括为:防寒温里排温气;润燥滋阴增正气;降温降暑敛阳气;五味调和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