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是成语吗 好大喜功成语故事

【好大喜功成语出处】
《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
【好大喜功是成语吗 好大喜功成语故事】释义: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 , 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 。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
【好大喜功成语故事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 , 南征北战 , 打了无数胜仗 , 为平定内乱 , 建立李唐王朝 , 立下了大功 。后来 , 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 , 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 , 作为一位文武兼备 , 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 , 取得了辉煌成就 , 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 , “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
然而 , 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 , 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 。“人无完人 , 金无足赤” , 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 。《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 , 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 , 勤兵于远” 。
贞观六年 , 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 , 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 。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 。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 , 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 , 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 , 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
贞观十一年 , 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 , 任情以轻重”的情况 。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 , 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 , 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 。所以 , 有人指出 , 贞观后期 , 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 , 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 , 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
贞观十三年 , 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 , 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 。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 , 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 , 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 。有一次 , 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 , 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
贞观十九年 , 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 , 一心兴师东征高丽 , 结果惨败而归 。这场战争劳民伤财 , 削弱了唐朝国力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 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 , 不使我有是行也 。”事实上 , 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 , 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 , 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 , 然而 , 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 , 而是刚愎自用 , 执拗不回 , 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 , 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 , 制造战船 。
就这样 , 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 , 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 , 而且越滑越远 , 直至生命的终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