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已明 , 友未定① , 引友杀敌 , 不自出力 , 以损②推演 。
【注释】①“敌已明”:指主敌已经确定 。“友未定”:友 , 此指涉及主敌与我方之外的第三方 , 或是敌方暂时盟友 , 或是我方暂时盟友 。“友未定” , 此指处于犹疑之间尚未定性第三方 。
②“损”:即指《易经》中的“损卦” 。《易经·损卦》曰:损下益上 , 其通上行 。”又曰:“三人行 , 则损一人;一人行 , 则得其友 。”此卦认为 , “损、益” , 不可截然划分 , 二者相辅相成 , 充满辩证思想 。
【按语】
敌象已露 , 而另一势力更张 , 将有所为 , 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如:郑桓公将欲袭郐 , 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 , 尽书姓名 , 择郐之良田赂之 , 为官爵之名而书之 , 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 , 衅之以鸡缎 , 若盟状 。郐君以为内难也 , 而尽杀其良臣 。桓公袭郐 , 遂取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 , 及关羽围樊、裹 , 曹欲徙都 , 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 , 关羽得志 , 权心不愿也 。可遣人蹑其后 , 许割江南以封权 , 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 , 羽遂见擒 。
【解义】借刀杀人 , 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 。用在军队上 , 重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 , 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 , 达到取胜的目的 。
【出处】
〔典故一〕春秋时期 , 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 , 先将郐国良臣、谋士及勇武之士 , 登名造册 。故意选择郐国良田对这些人予以贿赂 , 把分封给他们的官爵都写下了来 , 并煞有介事地在城门外设祭坛 , 埋下这些名单 , 还伪造了歃血为盟的假象 。郐国国君得知后 , 以为出了内患 , 怒不可遏 , 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 。此后 , 郑国轻而易举地攻取了郐国 。
〔典故二〕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 , 联络孙权 , 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 。还有 , 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 , 一代奸雄曹操惊慌 , 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 。司马懿和蒋济力劝一代奸雄曹操说:刘备与孙权 , 表面亲和 , 内心里是疏远的 。关羽若得志 , 则孙权是不愿意的 。可以劝孙权于关羽背后下手 , 并答应分封江南地方给孙权 。一代奸雄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 , 关羽终于兵败麦城被擒 。典故三:当年努尔哈赤父子亲率满兵进犯明朝 , 锐不可挡 。明朝天启六年 , 努尔哈赤亲自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 , 以十余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 。因宁远守将袁崇焕备战有方 , 奋勇抗敌 , 致满军惨败 。怒尔哈赤亦于此战中身负重伤 , 不久而亡 。皇太极继位后又几次率师攻打宁远 , 皆兵败而回 。朱由检三年 , 皇太极避开袁崇焕守地 , 绕道直攻京城 。袁崇焕立即率部日夜兼程入京勤王 , 使清军遭到迎头痛击 , 狼狈而逃 。皇太极为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 , 于是定下借刀杀人之计 , 阴谋制造与袁崇焕有密约假象 。朱由检勃果然中计 , 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皇太极借朱由检之刀 , 除掉心腹之患 , 此后再无劲敌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作者是谁】
推荐阅读
- 范仲淹是历史人物吗? 在范仲淹的故事中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 耶路撒冷墙为何哭泣 耶路撒冷哭墙意义
- 长平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林冲对王伦的痛恨
- 一个井一个点读什么 井中间一个点怎么读
- 平妻是正室还是侧室 平妻是什么意思
- ai渐变文字怎么做 ai文字渐变教程
- ai各种快捷键使用方法 ai快捷键有哪些
- 路由器如何管理 路由器网络管理怎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