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上位的话秦朝还会灭亡吗 扶苏能挽救秦朝吗

秦国二世而亡是个古代悲剧,后世很多人将源头归结于秦始皇嬴政,认为他在世时没有立长子扶苏为继承人,是最错误的决定 。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趣古代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人们可以试想一下,扶苏能被立为继承人的概率有多高?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后登上皇位的时候将胡亥改成了扶苏,大秦的古代是否会改写?
不论人们从哪一角度去研究这些问题,本来得到的答案只能是一个:扶苏改变不了古代的进展轨迹,他注定拿不到成为太子或登上帝位的剧本 。那就更别提扶苏凭一己之力改写大秦的命运了 。那么,扶苏到底输在了哪里呢??
诏自沙丘至,怎么便释兵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扶苏并不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 。现在人们尊称扶苏,也只是尊称其为公子扶苏 。这就相当于是皇子的一个尊称,像公子胡亥、公子高等等,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前缀 。
这也就表示,扶苏身份地位的高度与秦始皇嬴政其他的孩子,基本在一个水平 。这样的真相就在于秦始皇嬴政生前最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说立太子这类的话题 。因为往往立太子也就表示帝王要考虑继承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自己要面临死亡
但秦始皇嬴政一心期盼着东去的徐福能够为自己带来长生不老药,他不愿意听到关于死的任何字眼 。所以没有大臣敢在秦始皇嬴政面前说应该立哪位公子为太子的建议 。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就可以明确扶苏的身份了,他也仅仅只是公子而已,并非是太子 。但扶苏和胡亥与公子高等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扶苏为长子 。他也不是嫡长子,就只是长子 。在嫡长子继承制度影响极其深远的秦国时期,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长子的身份明显更高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很多人认为推扶苏为继承者,更符合那时人们的期盼 。
介于秦始皇嬴政不愿意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这一拖也就拖到了扶苏直到自杀前,都没有拿到晋级成为太子的剧本,也就导致他心中长期留有遗憾 。沙丘之变时,扶苏也不知道秦始皇嬴政病危的消息,他还对于秦始皇嬴政有一种怨言,这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
扶苏身上的第二大薄弱之处在于他的政治观点与秦始皇嬴政的政治观点明显不在一条线上 。事实上,真正能够和始帝王的政治路线有一星半点相似的人本来只有秦国丞相李斯 。但扶苏和秦国丞相李斯的政治观点明显背道相驰,从这一对照中也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嬴政早已和扶苏产生了隔阂 。
为何呢??因为扶苏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一生推崇仁义礼 。但秦始皇嬴政不是,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刚刚完成了六国统一,中原的经济进展和政治高度为了能够被推到一个新阶层,用最温柔的儒家思想没有办法快速起到效果 。所以秦始皇嬴政重用法家思想的秦国丞相李斯,就是为了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
这时候扶苏没有看清楚帝王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于政治观点方面就已经和父亲产生了较大隔阂 。仅仅是焚书坑儒这一件事情,父子俩人就吵得不可开交 。扶苏认为帝王通过焚书就已经让全国百姓接受不了,更让北方的儒生和一些贵族子弟心生怨言 。现在还要坑儒,那完全是不给大家留活路 。
帝王因为扶苏的这一番话,当时就大发雷霆 。说天底下的人都可以误解自己,但扶苏身为这个家的长子却也看不清事实的原因 。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稳定,加速国家的进展 。一切都是从大局观的角度出发,为什么扶苏一句抱怨就把自己所有的辛劳抹去?同时扶苏还要抬高自己,树立一种替别人着想的形象呢??
从焚书坑儒这件事情之后,扶苏就被始帝王派往了北方的边境地带去做了监军,和蒙恬将军待在一起 。从这一点当中就可以看出扶苏的政治观点,在那时候并不受父亲重视,菜叶网,这也是扶苏身上一大缺憾 。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再说扶苏身上第三大缺憾,就是扶苏自己的问题了 。
因为扶苏的性格过于悲观,上面说到帝王通过焚书坑儒的事件之后,将扶苏赶到了北方的边境去做监军一职 。
本来有很多古代学家推测,帝王本来对于长子扶苏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扶苏能够通过监军这一职位慢慢提高自身的军队才能能力 。更何况蒙恬在当时也属于一位国家功臣,获得了更多的民心 。
但是扶苏并没有想到这一层面,他认为自己因为焚书坑儒的事情和父亲吵了架,父亲就有意疏远自己,才将自己打发到了边境地带 。这句话也不是推测,且看沙丘之变时扶苏的表现 。那时的胡亥为了加速自己能快速登上帝位,需要立即拔除扶苏一党 。这时候他就给扶苏寄了一封信,在信件中控诉了扶苏四大罪状 。
其中就有一条刺痛了扶苏的内心,因为其中有一条是说扶苏对父不孝 。还沉痛在过去的事情中无法自拔的扶苏,一看到这一罪状立马腿就软了,他跪在地上面朝苍天,并没有多做思考,立马就自刎谢罪了 。是个正常的人,或许都会先去问候一下父亲 。如果父亲真的对自己和生气,道个歉再接受惩处也不晚,他偏不 。
就是这样一个对事情本质都不愿意再过多探索的人,说他太过于仁义也好说,说他太畏惧父亲的威严也罢 。总归来讲,这样的男人没有秦始皇嬴政那样的霸气感,更主要的是他的性格太过于悲观,别人说什么他连质疑的空间都不留给自己 。这难道不是扶苏身上的第三大缺憾吗??
再继续讨论扶苏身上的第四大缺憾,那就是他坚信自己的儒家思想能够救国治天下 。本来这一思想本身,它当作伟大的哲学成果而言,没有多大的错误 。但是儒学思想在秦国时期不能够成为最主流的哲学流派,因为秦国所面临的社会背景,是需要将六国统一之后再促进中原的经济进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必将要快刀斩乱麻,法家思想无疑更有优势 。但扶苏并没有看到这一高度,而是坚信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最终导致扶苏慢慢变得更加柔弱,成为了赵高眼中的软柿子 。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唯唯诺诺胆怯别人骂自己把对方的嘴巴骂得口干舌燥的儒生,遇到了一个阴险狡诈,对皇权又有强烈欲望的赵高 。两人如果发生了角逐,谁能赢得更胜一筹些呢??
那毫无疑问,赵高在那个时代自然会走得更加顺利一些 。
太过于仁义的扶苏在秦国时期得不到重用,那是必定的事情,这不符合社会的进展需要 。关键真相是秦国那样的时代背景,无法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最主流的哲学流派 。但是没有看到这一本质的复苏,坚持不改原则 。只能说他在自己的热爱面前,太过于死板和不灵活 。
而扶苏最终一大缺点也是最主要的、最令人遗憾的,就在于他不如胡亥那样狡猾 。公子扶苏自始至终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行踪和一些详细消息都不了解,但胡亥不一样,胡亥的老师就是赵高 。通过赵高这一个眼线,胡亥对于信息的把握都非常及时 。
可以试想一下,在沙丘事变之后,胡亥寄给了公子扶苏一封信,要其谢罪 。如果在这时,公子扶苏也收到了秦始皇嬴政病危的消息,他是否还会坚持自己的谢罪想法呢??
并不一定 。扶苏手中也有很好的牌,他的师傅就是蒙恬将军 。蒙恬有百万大军在手,军队实力这一块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而且秦始皇嬴政将公子扶苏派到了北边去做监军,在军中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
扶苏如果真的有心奔着帝位而去,第一步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信息系统 。而不是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在捕捉信息不灵敏的情况下,成为了任胡亥等人随意宰割的对象 。
如此一来,扶苏成为不了太子,并不仅仅只是秦始皇嬴政不愿意听别人说起立太子这样的话题 。最主要的是,扶苏从始至终就不是秦始皇嬴政心里那个最理想的继承人 。不论秦始皇嬴政怎么加大力度去培养他的长子,公子扶苏的政治高度永远不及秦始皇嬴政的一半 。大秦帝国的伟业交给这样一个人,秦始皇嬴政不会放心的 。
总结:
公子扶苏身上虽然有很多优势,值得后代人去尊敬他 。但在帝位和皇家继承人这两个身份面前,公子扶苏永远都不会是最佳选择 。
当然,这也并不是为了抬高公子胡亥,只是说秦始皇嬴政并没有着重培养自己的子孙,导致了烂尾问题的出现 。别说扶苏登不上帝位了,就算赵高和胡亥把帝位让给了公子扶苏,在秦国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公子扶苏手中也没有王炸,他依然改变不了秦国悲剧的命运 。
【扶苏上位的话秦朝还会灭亡吗 扶苏能挽救秦朝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