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重建图显示一只成年魏氏双脊龙(Dilophosaurus wetherilli)正在照料一窝孵化中的蛋 。ILLUSTRATION BY BRIAN ENGH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2年的发掘现场,当时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科学家正在发掘一副双脊龙化石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1950年代早期,沃恩. 兰斯顿(Wann Langston,Jr.)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督导第一副双脊龙骨骸的重建工作 。TEX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OLLECTIONS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OHN PICKRELL 编译:石颐珊):新的化石发现与目前最详尽的双脊龙分析首度描画出这种有冠恐龙的真实样貌 。
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电影里,一名恶毒角色的生命终结于他与一只双脊龙(Dilophosaurus)的相遇 。片中这种身高不比人高的奇异恐龙突然展开巨大的颈伞,变身为恐惧的化身,嘶叫着朝人的眼睛喷毒液 。这一幕将双脊龙定型为流行文化的标志──但是现实中这只侏罗纪掠食者和电影里完全不一样 。
「我称双脊龙为最知名的最不为人知的恐龙,」亚当. 马什(Adam Marsh)说 。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国家公园(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的古生物学家,带领团队重新完整描述了这个物种,其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初出版的《古生物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 。
虽然这个物种早在80年前就已经出土,科学家却对他所知甚少 。
现在这份新研究分析了两具先前没有人研究过的亚利桑那州化石标本,并首度描绘出双脊龙在世时的清晰样貌 。实际上,双脊龙不只是靠着毒液和颈伞这些小把戏来制服猎物的小型恐龙,而是孔武有力的掠食者,而且在2亿100万年前至1亿74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北美大陆上,双脊龙是最大的陆生动物之一 。
「它比你在《侏罗纪公园》里看到的还要大很多 。」马什说 。
部分化石与部分石膏
1940年,一名名叫杰西. 威廉斯(Jesse Williams)的纳瓦霍族(Navajo)男子在亚利桑那州图巴市(Tuba City)附近的纳瓦霍族领地发现了第一副双脊龙化石 。1942年,威廉斯向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古生物学家们展示这些化石,其中包括后来在1954年将之命名为新物种的山缪. 威尔斯(Samuel Welles) 。
重建这只恐龙的团队为了展示目的而以石膏骨头来填补缺失的化石 。如此拼凑出的恐龙「被刻意地做成和(另一种掠食者)异特龙(Allosaurus)相似的长相...... 因为化石要挂在墙上展示,而他们希望挂上去的化石看起来是完整的,」马什说 。问题在于1954年的研究和威尔斯在1984年出版的后续研究都没有说明哪一根骨头是真的化石,哪一根又是石膏制品 。
以这些早期论文为基础的后续研究又造成更多困惑,双脊龙究竟和腔骨龙(Coelophysis)那种火鸡大小的三叠纪肉食动物关系比较近,还是更像角鼻龙(Ceratosaurus)或异特龙那样侏罗纪晚期的大型物种?
「1984年以后的论文都不确定是在讨论真正的双脊龙解剖学,还是由石膏所描述的标本,」马什说 。在没有人花费时间与资源进一步研究的情况下,这种动物的解剖学图像数十年来都维持混沌不明的状态 。
「每个人的研究都或多或少仰赖那单一篇论文,但是结果那篇论文完成的方法有些问题 。」彼得. 马科维奇(Peter Makovicky)说,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并未参与这项新研究 。
重新发现双脊龙
为了厘清化石纪录,马什耗费七年时间研究三副最完整的双脊龙骨骸,这些化石归纳瓦霍族人所有,并且存放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他还检视了另外两副未经研究的化石,20年前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古生物学家提莫西. 罗威(Timothy Rowe)在纳瓦霍保留区内发现这两副化石,而他是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也是马什的博士班指导教授 。
双脊龙的早期研究指出它双颚无力且头冠脆弱──马什相信这样的描述可能影响了麦可. 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于1990年出版的《侏罗纪公园》小说,使得书中将这种动物描绘成喷毒液的纤细恐龙 。而电影中添加的毒液和颈伞都没有任何化石证据可作为基础 。
这些新化石中有些早期标本中未知的部分,包括一条完整的后腿与其他数个不同部位的骨头,其中有脑壳、骨盆,还有一些骨头显示出双脊龙有着配备有力肌肉的强壮下颚 。它身长约6米,大概有半只成年霸王龙那么大,而且体重有四分之三公吨重,意即它可以轻易猎捕和它比邻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大型猎物,例如莎拉龙(Sarahsaurus),那是一种长颈蜥脚类恐龙的亲戚,体型大如休旅车 。
「双脊龙的构造显然生来就是要当大型掠食者的 。」马什说:「牠是为了捕食其他动物而生的大型动物 。」
这篇研究「让人非常乐意接受文中对这种动物的描述,」马丁. 艾斯库拉(Martín Ezcurra)说,他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贝纳迪诺. 里瓦达维亚阿根廷自然科学博物馆(Bernardino Rivadavia Natural Sciences Argentine Museum)研究早期肉食性恐龙的古生物学家 。「论文作者增加了标本数量,这非常有趣...... 告诉我们双脊龙在侏罗纪早期生态系中比我们想的更常见 。」
有冠的美丽生物
《侏罗纪公园》拍出的双脊龙特征中有一项是正确的,那就是这种生物口鼻部上方的双冠 。双冠可能是展示性特征,实际上可能有着明亮的色彩,它可能也有威吓敌人或求偶的功能,就像鹿角或孔雀尾巴那样 。
「它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动物 。它这两片轻薄的骨板头冠沿着头骨顶端生长,基本上从鼻腔延伸到眼窝 。」马科维奇说 。
除了由薄骨板形成以外,这对头冠「构造独特,」由蜂巢状的气孔达成强化与保护头冠之效,马什说 。他和罗威也发现这些气孔延伸至脑壳与其他骨头,暗示着双脊龙的祖先如何发展出较轻的骨骼 。如此一来这种动物就能在长成更大体型的同时避免因自身重量而行动不便,更长成北美洲最早的大型肉食性恐龙 。
双冠中间的空间与这种动物的鼻腔相通,这里可能曾经连接着可膨胀的展示性气囊,或许和当代军舰鸟的气囊属相同类型 。然而,这个理论有待其他古生物学家利用新发表的解剖资料进行检验,马什说 。
双脊龙、冰脊龙(Cryolophosaurus),与其他来自中国和阿根廷的有冠恐龙都出现在侏罗纪早期,呈现出「跨越三叠纪-侏罗纪界线之际突如其来的体型增长,与此同时,大型劳氏鳄类掠食者(Rauisuchia)消失,」马科维奇说 。「那个顶级掠食者的生态区块空下来了,而这些有冠恐龙似乎非常快就跳进了这个位置 。」
虽然有冠恐龙一开始成功了,但是从演化的角度看来,他们被其他物种如角鼻龙或异特龙取代以前只存在过一小段时间──仅有短短数千万年 。后来的恐龙很少有头冠,或许因为这些动物开始发展出羽毛,而羽毛用作展示更有效率,在生物层面上负担也比几片骨板更小 。
【侏罗纪公园恐龙种类图解 恐龙公园–侏罗纪】
推荐阅读
- 注销公司需要公章吗
- 韩信的初恋为什么要嫁给屠夫
- 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变色唇膏
- 打包回来的披萨怎么加热 买回来的披萨怎么加热
- 夏威夷火山喷发视频 夏威夷火山之谜
- 自制花盆最简单的方法
- 三角肌后束练出型要多久
- 种南瓜的方法和技术
- 名创优品爽身香体喷雾怎么用 名创香体喷雾哪个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