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是什么年代,至道元宝是哪个朝代的货币( 二 )


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发展面貌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於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 。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
书法发展史上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 。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 。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 。笔划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嫺熟技巧 。书法风格也随著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 。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徵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 。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 。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从这裏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於笔意是不容忽视的 。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 。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甲骨文已包含著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於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
北朝碑刻
北朝指当时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王朝政权 。由於北朝不禁碑,因此,其碑刻书法比南朝要丰富多彩,北魏初期书法方劲古拙,仍保留著隶书的笔划,《太武帝东巡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等都属於风格雄强一类 。439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达到高潮,书风随著起了变化 。北魏帝王提倡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大兴,因此,造像碑也大为兴盛 。这些造像、造像碑大多有题记,书法艺术保留至今的也非常丰富,著名的龙门石窟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书法以《牛橛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等最著名 。后世选择龙门造像题记有:“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等名目 。
在太和以后又出现了象:《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曹恪碑》等著名的碑刻 。北朝的碑刻书法艺术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风格多样 。北魏碑刻书风大体上可分雄强、秀丽两大类 。前者以《张猛龙碑》为代表,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 。北朝的摩崖石刻著名的有北魏的《石门铭》、《论经书诗》等,北齐的《泰山金刚经》、《天柱山铭》等,因山凿石,书写常随石势而成,又因石质不同,镌刻也有所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