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官印的印文仍以标准小篆为宗,篆法圆劲朴茂,结体行刀自然流畅,体势较为自由,显得拙朴生动 。它即不像汉魏时代那样方正取势、印画布满,转折角度非常分明,也不像宋元以后官印那样过于追求“九叠文”形式,而是较少模式化,印的边栏也与印文基本相同,整体上谐调统一,气势浑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朱记>>>>
南齐.永兴郡印
隋.广纳府印
隋.观阳县印
唐.平琴州之印
唐.唐安县之印
唐.静乐县印
唐.齐王国司印
唐.瓜沙州大金印
唐.中书省印
唐.涪娑县之印
唐宋宫廷印
宫庭在书画作品上钤印,应该说始于唐而盛于宋 。唐太宗曾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朱文印,命玉工刻成后,专门盖在内府珍藏的书画典籍上 。之后,唐玄宗有“开元"长方印专门用作鉴藏名迹的记号 。张彦远《书法要录》引窦皋《述书赋》载:“贞观、开元,文止于二” 。
宋朝皇帝徽宗赵佶雅好书画,喜欢在御府收集的名书画之上和自画的作品上加盖鉴藏印 。因此,宋徽宗时代御府装卷,常常钤有许多印章,琳琅满目 。特剧是手卷形式,在绫天头、前后隔水、本幅和贉尾纸等位置上,内府各印的钤印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最多见的有“大观”、“颐和”、“宣和”等联珠形式的小玺印和一枚圆形双龙印 。宋高宗也有“绍兴”、“御书之宝”等鉴藏印 。
唐宋文人士大夫印>>>
唐.贞观
五代南唐.建业文房之印
宋.宣和
宋.宣和
宋.政和
宋.绍兴
宋.绍兴
宋.绍兴
宋.双龙玺
宋.内府书印
隋唐官印
隋唐至宋元,乃至南北朝,是中国印章艺术的相对低潮时期 。隋唐官印存世极少 。隋朝短祚,唐代制度据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规定要上缴废印 。一律送至礼部员外郎,先在厅前的大石上碎其字然后在销毁,故传世唐印更少 。清以前甚少有这方面的资料,清人瞿中溶《集古官印考》收录了唐以来的官印一百多方,但只有考证,不见印文 。1916年罗振玉著《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录有二百八十多方,有关隋唐以来的官印方有专书著录 。
隋唐官印的一个特点是尺寸明显增大,一般在5至6厘米见方 。另一个特点是改用朱文,这是因为南北朝后纸张代替了竹木简,废除了泥封之制,开始用印色直接钤盖在纸帛上 。在纸帛上钤印,朱文的清晰醒目优于白文 。又由于纸用面积都较大,以往的小印很难与之协调,印面自然也较汉魏时放大了许多 。尺寸的扩大,细朱文篆体布白易失之疏散,所以隋唐以后的官印逐步脱离了汉篆风貌 。为了追求章法上的匀整,对疏处以屈曲盘绕的笔画充实之,萌发了“九叠篆"的早期形态 。
隋唐官印的印文仍以标准小篆为宗,篆法圆劲朴茂,结体行刀自然流畅,体势较为自由,显得拙朴生动 。它即不像汉魏时代那样方正取势、印画布满,转折角度非常分明,也不像宋元以后官印那样过于追求“九叠文”形式,而是较少模式化,印的边栏也与印文基本相同,整体上谐调统一,气势浑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朱记>>>>
南齐.永兴郡印
隋.广纳府印
隋.观阳县印
唐.平琴州之印
唐.唐安县之印
唐.静乐县印
【隋唐宋金元明清,哪种白文印大多都有边框】唐.齐王国司印
唐.瓜沙州大金印
唐.中书省印
唐.涪娑县之印
“朱记”官印
唐宋官印中还有末尾不用“印”,而用“记”或“朱记”的,后人谓之“朱记” 。当然,这个“朱记”与泛指唐宋以后印章蘸红色印泥,钤于纸帛上,显得殷红醒目的那个“朱记”是两回事,可以说这两个“朱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
推荐阅读
- 考研作文模板作文会被扣分,英语二作文落款没写扣几分
- 狴犴怎么读
- 羽生结弦北京冬奥比赛时间什么时候
- 甲鱼是海鲜类食物吗
- 华为p40Pro、p40怎么升级鸿蒙系统
- 滚筒洗衣机脱水不干净怎么解决 滚筒洗衣机不能脱水怎么办
- 北京限行几环不能进
- 公猫什么时候发情
- 鱼糕的三种基本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