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翻译: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该句出自《谏逐客书》,《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 。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翻译】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谏逐客书》注释 1、吏:官吏 。
2、窃:私下 。
3、以为:认为 。
4、产:生,出生 。
5、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应当是约数 。并,吞并 。
6、孝公:即秦孝公 。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州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 。
7、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 。殷,多,众多 。
8、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
9、惠王:即秦惠王,名驷 。
10、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 。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取得韩三川全郡,重设三川郡 。
11、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 。
12、上郡:郡名,原为魏地,今陕西榆林 。魏文侯时置,辖境有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河以西,东北到子长县、延安市一带 。公元前328年,魏割上郡十五县给秦 。公元前312年,又将整个上郡献秦 。秦国于公元前304年于此设置上郡 。
13、汉中:郡名,今陕西汉中 。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 。公元前312年,被秦将魏章领兵攻取,秦于此重置汉中郡 。
14、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 。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
15、鄢(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 。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 。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 。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
16、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 。春秋时属郑国称虎牢,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属韩,公元前249年被秦军攻取 。
17、六国之从(zòng):六国合纵的同盟 。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 。从,通“纵” 。
18、施(yì):蔓延,延续 。
《谏逐客书》译文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 。
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安定强盛 。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 。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 。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
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 。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
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 。
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 。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 。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 。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 。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 。
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 。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 。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 。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
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 。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 。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
《谏逐客书》赏析李斯的《谏逐客书》不只是一篇好文章,而且是一个好策略 。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逐客”,更加为秦王朝的统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础 。
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
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识见,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 。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畛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现代也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谏逐客书》创作背景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写了《谏逐客书》 。
《谏逐客书》作者介绍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 。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 。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 。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