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胡艳玲朗读


今天回忆的这个猪蹄灯 , 准确的说应该叫猪蹄甲灯 , 是小时候用猪蹄甲子做成的 , 值得回味 。
小时候生活在鲁西南农村 , 一进入腊月 , 便有了年味 , 集市上的年货越来越多 。那几年刚刚改革开放 , 风调雨顺 , 粮食和棉花获得丰收 , 老百姓安居乐业 , 人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 , 大多数家庭还有了存钱来置办年货 , 人们都是面带笑容的去赶大集 , 大包小包的往家买东西 , 特别是临近春节时候的集市 , 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 人挨人、人挤人 , 甚至是水泄不通 。

鲁西南记忆胡艳玲朗读

文章插图
老家的村子秦滩集 , 是个集市 , 小时候逢二、八成集 , 记忆中最热闹、最繁华的一个集市就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八 , 集市虽然不大 , 但赶集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那时候我都不敢去赶集 , 生怕被挤扁了 , 也担心发生了意外跑不掉伤着自己 。因为我经历过一次鞭炮炸市 , 人们乱跑 , 差点没被人踩在脚下 。
冬天的农村是萧条的 , 孩子没也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 , 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可以穿上妈妈做的新衣服 , 可以吃上热腾腾的白面馍和水饺 , 可以喝上香喷喷的羊肉汤 , 可以肆无忌惮的放鞭炮 , 还可以挣上几块钱的压岁钱…… , 过年 , 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事情 。
鲁西南记忆胡艳玲朗读

文章插图
那时候农家都会养头猪 , 等到过年的时候杀掉卖钱 , 自家也可以留点用来改善生活、招待宾朋 。每到年关 , 几个杀猪手便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支起一口很大很大的铁锅 , 再摆上几块大门板当做操作台 , 便开始为村里的乡亲们杀猪 。那时候杀猪不要钱 , 把杀好的猪收拾干净交给主家后 , 杀猪手一般会留一挂“下水”、一个猪头或者一块后坐蹲当做劳务报酬 , 都是乡里乡亲 , 谁也不在乎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
鲁西南记忆胡艳玲朗读

文章插图
【鲁西南记忆胡艳玲朗读】进入了腊月 , 杀猪场是非常热闹的地方 , 每天都会围着很多人看杀猪 。围观的人越多 , 杀猪手越兴奋 , 总想显示一下高超的技术 , 白刀子进去 , 红刀子出来 , 放血、吹气、烫猪、褪毛、开膛……每一个工序都是一门技术活 。我们小孩子放学后 , 一般也都是先去杀猪场场子转一圈 , 除了看热闹之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 就是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个猪蹄甲子 。
猪蹄甲子是杀猪匠把猪烫好褪毛后用钩子勾下来的 , 小伙伴们都抢着要 。我那时候脸皮薄 , 有时候几天也抢不到一个猪蹄甲 , 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点燃着猪蹄灯 , 心里非常羡慕 , 只好央求父亲出面 , 找熟悉的杀猪匠给我要一个猪蹄甲 。得到一个猪蹄甲子 , 就如获至宝 , 心里非常兴奋 , 回到家找出一撮棉花 , 搓成捻子 , 一头塞进猪蹄甲里面 , 一头露在外边 , 然后再向母亲要点猪油 , 塞进猪蹄甲压紧捻子 , 一个猪蹄甲灯就做成了,便急切的盼望着天黑 , 好点燃自己的猪蹄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