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吕岩: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傍晚时分在野外看到连天的碧草铺满野地,看去一望无际,这时晚风吹来了断断续续地几声笛子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浮现出了一个牧童悠闲自在的样子和安然自乐的神态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
清平乐·村居:一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鸟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吕岩: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傍晚时分在野外看到连天的碧草铺满野地,看去一望无际,这时晚风吹来了断断续续地几声笛子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浮现出了一个牧童悠闲自在的样子和安然自乐的神态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
清平乐·村居:一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鸟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古诗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 。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 。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二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 。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 。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歧的理解 。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如,第一首诗中“出”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 。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 。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苏轼两位诗人的资料 。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 。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
古诗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 。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 。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二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 。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 。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歧的理解 。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如,第一首诗中“出”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 。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 。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苏轼两位诗人的资料 。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 。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
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
3.品味诗歌的意境 。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
2.作者作品简介 。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 。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
5.小结 。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
7.作家作品简介 。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 。《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
【诗五首教案】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 。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 。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
8.赏析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
9.小结 。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推荐阅读
- 关于名胜古迹的诗句有哪些
- 用烤箱做饼干用多少度 烤箱烤饼干多少度
- 古诗《草》
- 昨夜沉醉不知归路全诗词
- 关于路的诗句
- wegame支持xbox手柄吗 wegame怎么连接手柄
- 李宁超轻16脚感怎么样
- 形容纯净的诗句
- qq群里图片加载不出来怎么回事 腾讯TIM群聊图片加载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