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回归,阿里全面争夺中小商家市场


阿里妈妈扶持中小商家
今年618,中小商家、小众品类走到了聚光灯下,成了各个电商平台招揽、扶持、宣传的对象 。从最初的低价策略,到聚焦品牌商家,再到回归中小商家,阿里似乎又重回了老路 。
近日,618当日收官了 。由阿里妈妈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小商家参与数提升了170%,生意增长率为整体平均的430% 。
这一明显变化,得益于阿里妈妈的补贴激励 。5月4日,在618新精英发布会上,阿里妈妈就宣布为商家和淘宝客,推出超3亿的红包补贴和百亿流量扶持,并推出了四大商家激励计划 。
早在618之前,阿里妈妈就推出了“龙腾飞跃计划”,在人群、货品、活动场域三个方面助力商家 。具体来说,在人群方面,阿里妈妈通过万相台推出“拉新快—百万新客计划”,打通免费+付费+站外的联投 。此外,通过推出“人群击穿”场景,加速人群的流转 。在货品方面,阿里妈妈则推进新品成交流转以及优化单品直接成交的转化率 。
近段时间的种种举措,显然说明了阿里妈妈对中小商家的越发重视 。
不过,阿里妈妈补贴中小商家的举措,也与阿里重新争抢中小商家生意的策略相关 。马云在会上曾谈及:“阿里妈妈的初衷是让再小的商家都能买卖广告,所以要去帮助中小商家 。”
在近日的非公开会议中,马云就提出了阿里电商应该“回归淘宝”的主张,以更多地扶持中小商家 。作为阿里重要的收入贡献来源,阿里妈妈自然成了阿里集团战略调整的关键部分 。
除了阿里妈妈采取的各种发展策略,在行动上,今年阿里集团也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还推出了服务中小商家的“淘宝好价节” 。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超过256万名中小商家今年618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同期,118万名中小商家达成了“1万元成交”的小突破 。
这些耀眼的数据都告诉我们,中小商家正在阿里和阿里妈妈的关注下迎来了新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在2023年,马云和阿里要选择“回归淘宝”,重视中小商家的健康发展呢?
阿里重做“小生意”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阿里巴巴的业绩情况 。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082亿元,同比增长2%;同期,经营利润为152.4亿元,同比下降9% 。
可见,阿里正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压力 。
也就是说,虽然今年618,淘宝、天猫的成交额成绩亮眼,但阿里自身也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 。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
在今年5月下旬的小范围沟通会上,马云强调,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应该迅速改掉 。并指出淘天集团的未来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而今年关注中小商家的成交额,也与“回归淘宝”的理念相符合 。
过去,淘宝电商就通过低价策略迅速打开电商市场 。随着张勇继任阿里CEO后,行业内很多人看好中国的消费升级,至此之际,阿里成立的天猫在流量分配上更偏向于品牌商家,并带走了淘宝的大部分流量 。但是对于更多的中小商家来说,处境越来越困难,由此转向了拼多多的怀抱 。
那么,为什么淘宝不要的中小商家,转向拼多多之后,就成了阿里需要的香饽饽了呢?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说过:“如果失去了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随着3C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丝毫不再关注京东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对于阿里,这或许也同样适用 。
从中小商家的优势来看,一方面,中小商家主要售卖低价商品,以及白牌产品,也就是小厂商生产的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低的产品 。对于这类商品,消费者往往更考虑其功能和性价比 。与品牌商家相比,中小商家有性价比高的优势 。另一方面,中小商家的产品种类更丰富、更多元,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 。
当前,各大电商平台都推出了低价策略,中小商家的优势自然受到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欢迎 。淘宝作为低价策略的起始平台,回归淘宝,也就意味着回归中小商家 。
此外,消费趋于萎缩,消费者回归理性,会更偏向购买有实用价值的商品 。与此同时,市场已经饱和、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愈发激烈 。回归淘宝,重新扶持中小商家,是阿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合理举措 。
不仅是阿里巴巴,嗅到市场的变化,京东、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也把关注点放中小商家身上 。早在今年年初,京东就推出了“春晓计划”,在开店上取消了京东小店的平台使用费,而且最快10分钟开店、推行90天“0元试运营”、2100元“新店大礼包”、5300元推广虚拟金等扶持政策 。
可以说,阿里不仅要面对自己的经营压力,还要应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比拼 。然而,全行业都在争夺中小商家,提供各种扶持措施,但生意真的好做吗?
中小商家的生意好做吗?
据亿欧智库的《2022双11电商金融服务报告》,中小商家仍然是电商的主要群体,占比超过8成 。这也意味着,中小商家群体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不容忽视 。
但中小商家的生意并不好做,如何平衡用户和中小商家的利益,考验着平台把控问题的能力 。
根据多方消息,今年3月底,拼多多的自营店铺“多多福利社”在新品上线几小时内,便因中小商家们的恶意下单而匆匆下架关店 。其中有不少商家认为拼多多平台政策长期向用户倾斜,用户稍有不满就强迫商家全额退款、让商家承担损失的举措,和海盗无异 。
黑猫投诉显示,以“拼多多罚款”关键词搜索,中小商户对于平台“仅退款”、强制罚款等规则的投诉也频频出现 。
此外,为了补贴用户,拼多多往往向商家压价 。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就是一直秉持着低价策略,并且有卖家爆料,Temu还拟出了一份商品竞价规则 。具体竞价规则包括:1、每周进行一次同款商品竞价,价低者胜(周一早9: 00-周四晚23: 59);2、系统自动发起竞价后,卖家需及时进行邀约确认,未及时确认会导致竞价失败;3、竞价失败的商品将被平台限制上新与备货,竞价成功商品则不受限制 。
另外,在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新趋势下,各家电商平台以及商家都在争夺全网超低价,这无疑加重了中小商家的竞争和经营难度 。
然而,消费者真的享受到低价了吗?或许未必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协会,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消委会对拼多多、淘宝、京东、天猫、闲鱼、苏宁易购、唯品会、美团、抖音、快手、小红书、当当、淘特、京喜、网易严选、得物、蘑菇街、微信视频号、抖音火山版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 。
发现11家电商平台的部分商家存在低价诱导问题,包括:1、商品搜索/详情页面的最低价格所对应下单选项与介绍(文字描述、图片)不一致;2、商品搜索/详情页面的最低价格所对应下单选项商品在功能、规格尺寸、款式等方面与日常生活需求严重不符;3、商品搜索/详情页面宣传的价格并非实际价格 。
(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协会)
综合来看,对中小商家的重视,是平台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但单从中小商家或者用户着眼,并非有效应对之策 。如何在做好用户服务和商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才是各大电商平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只有让中小商家经营生态繁荣起来,平台才能走得更长远 。
【马云回归,阿里全面争夺中小商家市场】作者 | 智叔 编辑 | 老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