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人家诗句

“大山深处有人家”应该是有《山行》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化用而来 。原诗《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 , 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
扩展资料: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 , 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 , 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 由下而上 , 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 ,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 , 故可乘车游山 。
【大山深处有人家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 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 , 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 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 鸡鸣犬吠 , 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 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 , 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 , 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 因为停车甚久 , 观察入微 , 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 ,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 而且更能耐寒 , 经得起风霜考验 。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 , 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 志趣的寄托 , 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行
关于深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深山的诗句有:
1.《君不见 , 简苏徯》

杜甫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 , 君不见前者摧折桐 。
百年死树中琴瑟 , 一斛旧水藏蛟龙 。
丈夫盖棺事始定 , 君今幸未成老翁 , 何恨憔悴在山中 。
深山穷谷不可处 , 霹雳魍魉兼狂风 。
2.《偶见·深山曲路见》
明代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 , 马上匆匆日欲斜 。
可奈玉鞭留不住 , 又衔春恨到天涯 。
3.《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 》

姚合
诗境西南好 , 秋深昼夜蛩 。
人家连水影 , 驿路在山峰 。
谷静云生石 , 天寒雪覆松 。
我为公府系 , 不得此相从 。
4.《送袁肇归山阴 》

郑巢
论文意有违 , 寒雨洒行衣 。
南渡久谁语 , 后吟今独归 。
河帆因树落 , 沙鸟背潮飞 。
若值云门侣 , 多因宿翠微 。
5.《山路木芙蓉》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 , 两株晴笑碧岩隈 。
枉教绝世深红色 ,  只向深山僻处开 。
万里王孙应有恨 , 三年贾傅惜无才 。
缘花更叹人间事 , 半日江边怅望回 。
关于“深山”的诗句有哪些? 1、深山穷谷不可处 , 霹雳魍魉兼狂风 。——唐 杜甫 《君不见 , 简苏徯》
2、何计能相访 , 终身得在山 。——唐 姚合 《寄崔之仁山人》
3、枉教绝世深红色 , 只向深山僻处开 。——唐 崔橹 《山路木芙蓉》
4、谁知缘法有到处 , 少茂林泊处深山 。——宋 陈著 《为茂林老乘独舟四句》
5、深山大泽绝异处 , 造物冥锢难轻捐 。——宋 王柏 《挽朱宜人》
6、染练江山宿雨余 , 枝枝叶叶润如酥 。——宋 杨万里 《晓炊黄竹庄三首》
7、江边行人暮悠悠 , 山头殊未见荆州 。——王氏高丽王建《荆门行》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 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姚合 , 陕州硖石人 。生卒年均不详 , 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 。以诗名 。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 。初授武功主簿 , 人因称为姚武功 。调富平、万年尉 。宝历中 , (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 , 户部员外郎 。出任荆、杭二州刺史 。后为给事中 , 陕、虢观察使 。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 , 李频师事之 。诗与贾岛齐名 , 号称“姚、贾” 。仕终秘书监 。合著有诗集十卷 , 《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 , 为极玄集一卷 , 又摭古人诗联 , 叙其措意 , 各有体要 , 撰诗例一卷 , (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 崔橹 , 唐代诗人 , 进士 , 曾任棣州司马 。他善于撰写杂文 , 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 , 今存诗十六首 。他的诗作风格清丽 , 画面鲜艳 , 托物言志 , 意境深远 。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 , 崔橹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 , 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 , 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
  • 陈著 , 字谦之 , 一字子微 , 号本堂 , 晚年号嵩溪遗耄 ,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 寄籍奉化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 调监饶州商税 。景定元年(一二六○) , 为白鹭书院山长 , 知安福县 。
  • 王柏(1197-1274) , 字会之 , 婺州金华人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 , 卒于度宗咸淳十年 , 年七十八岁 。少慕诸葛亮为人 , 自号长啸 , 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 , 遂改号鲁斋 。金华(今属浙江)人 。从何基学 , 以教授为业 , 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 。度宗咸淳十年卒 , 年七十八 , 谥文宪 。柏著述繁富 , 有《诗疑》、《书疑》等 , 大多已佚 。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 , 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 , 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 。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 , 《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 杨万里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男 , 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 ,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王建(877年—943年) , 字若天 , 松岳郡(今开城)人 , 朝鲜半岛统一之后的第一位君主 , 高丽王朝的开国国王 。祖上可能为中国人 。[1]他在新罗末年大乱时投奔弓裔 , 918年依靠兵变夺权登位 , 建国号高丽 , 年号天授 , 935年取新罗 , 936年平后百济 , 统一朝鲜半岛 。他依照中国的典章制度初步组建国家机构 , 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 , 广泛与豪族联姻 , 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同时定平壤为西京 , 积极北拓;文化上弘扬佛教;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 , 对契丹则持敌对态度 。945年去世 , 临终前留下《十训要》 , 死后庙号太祖 , 谥号神圣 , 葬于显陵 。
参考资料
古句子迷: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https://baike.zhangchenghui.com/584868/%E7%8E%8B%E6%9F%8F
形容大山里住的人的诗词 1、初到山中常静静地面对着绵延不断的山峰
山却迈过头去望着远方
难道它知道远方有我的姑娘我的爹娘
山里人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山里人不善言辞
要讲话就把劳动号子喊得漫山遍野震天响
山里人虔诚地把山扛在肩上
一代又一代
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
第一次进山场
师傅递给我一把砍刀对我讲
别瞧不起养育了我们的山也别怕山高
如果你不到山里
山怎么会成为你眼中的巨人
2、
树下的落叶 , 混乱 , 整齐
叠得跟暮秋一样高了
驼背的爷爷恰巧坐在上面
感觉十分舒坦
群山环绕
年代久远的围屏
依然拥挤 , 空旷
风从豁囗不断涌入 , 不断跑远
他搂紧自己
陈旧失修的老屋
树杈上的鸟窝
一顶破败的毡帽
倘若继续扣在头顶
它能熬住漫长的寒冷么
秋后的晒谷坪
寂寥 , 清冷
秕谷东一堆西一堆
被老鸡小鸡反复遴选
围墙的外面
陈二嫂在训斥孩子
饭粒撒落一地 , 不知稼穑
蚂蚁成群结队 , 乘虚而入
搬运它们 。道路逶迤
翻过最近的山梁
就可到达初冬
围墙高上去 , 天空低下来
匍匐墙头的草
弯曲身子 , 看见阶矶上排列的矮凳
一动不动
相互依恋的词语
沉静 , 温暖
描写 深山景色优美的诗词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影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 连山到海隅 。
白云回望合 , 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 , 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 , 隔水问樵夫 。
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的 ,  , 人穷 ,  ,  , 富的时候深山来找你不觉得远 ,  , ??大概啊 这句话的原话是穷在都市无人问 , 富在深山有远亲 。讲的是如果是穷人 , 即便在大城市都无人问津 , 但如果是富人乡绅 , 即便在乡下也是人脉路子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