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1.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内容 。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 。如 骆宾王的《咏鹅》,鹅是小朋友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熟悉它高吭的叫声,熟悉它在河中戏水的景态 。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诗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脑海里 。又如 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好作品 。
2.选择与季节相符的古诗内容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许多古诗是诗人赞美季节特有的景物、景色的 。为了能让幼儿在每个季节中加深对景物的印象,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从幼儿的实际领悟能力入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选择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配合教育,如冬季时,梅花开放了,带幼儿参观梅花,在认识梅花的外形特征和了解梅花的品性后,学习古诗《梅花》,再画梅花,使幼儿对冬天特有的景物有深刻的印象 。又如秋天可以学习了张籍的《秋思》,杜牧的《山行》等古诗 。
3.选择与节日主题相符的古诗内容 。一年中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幼儿在节日中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和特有的风土习俗,激发幼儿的情感,要有意识地选择与节日相关的古诗内容 。如: 在春节来临之际学习王安石的《元日》 。清明节可学习 杜牧的《清明》,重阳节学习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 。
二、古诗教学环境的灵活性
1.在自然环境中学古诗 。每周带幼儿外出参观、远足活动时,可随时选择情景教幼儿学古诗 。如在公园里观察荷花活动,让幼儿看看讲讲荷花、荷叶的颜色,莲子、耦的用处后,学习 《采莲曲》,这样幼儿玩玩、看看、想想、念念学得轻松愉快 。
2.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古诗 。课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好古诗内容,准备好教具,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由表及里,让幼儿在自觉状态中学会、学好 。如学习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先出示四幅画,让幼儿观察画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想象这是怎么回事? 然后用故事解说古诗含义,让幼儿理解 。再出示有节奏的文字,学习有节奏的朗诵 。接着创编动作加深印象,最后倾听配乐吟唱古诗,体会它的意境,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轻松愉快,兴味盎然 。
3.在日常生活中学古诗 。将古诗教学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学习,受到教育 。如每天吃饭时幼儿会将米粒洒到桌子上、地上,无意中浪费了粮食 。于是餐前可与幼儿一起学习 《悯农》,让幼儿了解米饭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以后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会情不自禁地说:“粒粒皆辛苦”并将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 。
三、古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讲述故事法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一个个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讲述,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 。
2.图示、图文结合法 。图示、图文结合法是将所要学的古诗的图片、图示、文字先后出示在幼儿面前,给幼儿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幼儿理解接受起来容易 。如教古诗《一望二三里》先出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幼儿感受一下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画,然后讲述画中的自然景色有些什么,再出示图示,这样幼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出示文字,让幼儿看看有几句,数一数每句有几个字,并用空格表示出节奏,让幼儿有节奏地诵读 。
3.动作表演法 。动作表演法是在幼儿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既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如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创编出动作,左手向左前方打开,右手食指点几下,表示几枝梅花 。双手合扰,手掌不动,手指慢慢地分开,表示梅花冒着寒雪独自开放 。两手不停地摇动表示不是雪花 。双手由前向鼻扇动,表示梅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种方法能增加活动的气氛,使幼儿投入到古诗的意境中获得成功感 。
4.欣赏吟唱法 。不同内容的古诗都配有不同旋律的音乐,如古诗《咏鹅》它的旋律是活泼轻快,节奏鲜明 。古诗《游子吟》、《梅花》它的旋律是缓慢、抒情、节奏流畅,听起来很优美 。又如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它的旋律激昂,听起来催人奋进 。幼儿特别喜欢吟唱古诗,在吟唱古诗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
通过以上多种的方式,培养了幼儿对唐诗的兴趣,幼儿在掌握一定量的唐诗后,就会进一步品味诗中之意、诗中之情、诗中之景,才会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升华,才能摘取中国古文学中这一璀璨的明珠 。
如何给孩子讲古诗词 步骤/方法教孩子吟诵诗歌入情悟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有感情的吟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音乐美 。出声诵读,要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这种有规律的反复形成的节奏,产生了整齐划一的音乐美感 。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便会使静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融为一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步入诗的意境 。当然,出声诵读要和低声慢吟结合起来 。注重整合提升感悟 。教学中,选取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整合,既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同一主题作品的整合 。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有不少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二是同一作者作品的整合 。这样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对作者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学习陆游的经典古诗《示儿》,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古诗固然是要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与作者对话,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应鼓励学生在与人对话、演讲、写作文中恰当引用古诗词 。如开展综合实践课,假想有一名沉湎网吧的少年,让学生用古诗词对他进行规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运用 。尤其要引导在作文中引用或择用,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文采和说服力 。诗歌是充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古诗词 。
如何用游戏的方式教幼儿古诗,教幼儿园古诗的小游戏 1.多媒体化:借助图片、视频、音乐和课件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幼儿更直观深入理解诗意,幼儿的思维以直观行动为主,借用多媒体的辅助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再现古诗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感受诗词意境 。
2.游戏化: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诗词的教学自然融入到游戏中,利于幼儿接受 。如情景剧表演古诗《咏鹅》,让幼儿在表演中巩固已学的古诗,并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再现古诗;如竞赛游戏,在学习掌握大量的古诗词后,通过分组或个人的竞赛,比一比谁掌握的多,谁朗诵得好 。
3.日常化:古诗词具有音韵优美的特点,需要一定的复习和诵读,因此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如餐后活动、升旗仪式等环节中引导幼儿诵读,久而久之幼儿会自发在零碎的自由时间里念诵古诗词 。www.smtxjs.com
4.音韵化: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些古诗新唱的曲目或教师根据诗词的内容和特点,为其配上吟唱的曲调,供幼儿吟唱 。古朴优美的韵律让幼儿陶醉,新鲜有趣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经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
如何教小学生赏析古诗 在诗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课堂现象就是师生纠缠于字里行间的意思,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解释,讨论不休,导致全诗意境的支离破碎 。引导小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要注意意境的导入与营造,淡化对诗歌本身的解释,从诗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体感悟 。一首优秀的诗歌,给读者提供的是个多层次的结构:在确定的框架外,还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在有形的内容之外,还有许多无形的暗示 。在鉴赏过程中,读者仅仅知觉有形的内容和确定的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想象,对无形的暗示予以发掘 。可以把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头脑中浮现的审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变得更加丰满,更为亲切 。
要鉴赏诗歌,理解诗意,走近诗人,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势必要引导学生鉴赏、评点诗歌的语言 。可以这样说,诗人所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有深意的,词语之于诗歌的重要性,就决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柔软、多义、情感、心灵化,并且富有弹性 。词语自身有很多特性,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对词义轻重、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体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进行辨析与区分 。除此,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一些词汇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性活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词语的摆放位置 。在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词性变异:“春风又绿江南岸”,“啊,红了荔枝,黄了菠萝,绿了槟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愿望”,诗人把形容词“红”“黄”“绿” “熟”“甜”“美”活用为动词,再把这些词置于句首,这不仅渲染出一个斑斓的、多彩的、丰收的季节,而且写出了自然的变化带来的人心的变化,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诗人喜悦美好的情绪皆跃然纸上 。如果漠视词语的超常搭配,我们就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
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把一些与本能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感官反应,经过艺术符号的转化,从实用中解放出来,它们作为想象的材料 。有了这些材料,有了鉴赏对象的制约,读者的想象也不至于无边无际,而是一种有所依傍的想象,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生新的信息 。
对于诗歌鉴赏而言,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诗歌鉴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所不同的是,教师往往先于学生读到这首诗 。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是满堂灌或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 。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释放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 。那么,教师的诗情从何而来?教师就要动用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多读好诗,诗歌常读常新,唯有教师把诗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动学生 。
古诗词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资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诗词看似短小,其实每一首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要了解这些,就要从了解诗词背景入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 。作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作品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他们领悟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 。
例如《泊船瓜洲》一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 。创作此诗时,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将施展政治抱负的喜悦,又有面对险象环生的官场的无奈,便于长江之岸以诗寄情 。
还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诗人,潇洒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苏轼……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等均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
2.时代背景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以唐宋为主,兼顾明清 。在这一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不停地发生着演变 。安治、动乱……动荡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古诗词的演变与繁荣 。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 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殊不知,诗人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社会由盛转衰 。历经八年安史之乱,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漂泊,终于传来了土地被收复的消息,杜甫怎么能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是时代的映射 。
3.人文背景
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资料 。
如《元日》一诗提到了春节的习俗,“桃符”“屠苏”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诗词的价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会逐渐厚重起来 。
2
【怎样教孩子学古典诗词】学法引导——厚在策略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可以说句句如玉、字字珠玑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品读悟情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学法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
1.读通读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诗 词读通、读顺 。多种方式的朗读是突破诗词“点”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 。一是可以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学间合作读,以检查字音和节奏的正确性;三是可以个别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检查,明确字音 。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理解诗词内容,是实现“短文厚学”的重要保障 。
2.品味含义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诗词内容的学习了 。每首诗都有“文 眼”,俗称重点字,也就是全诗的“点” 。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到“面”,体会诗词的内涵 。因此,品味关键词语至关重要 。
3.展开想象
在初步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这样,文本才会更加厚实、饱满 。教师可以结合课前收集 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想象 。
一是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教授叙事性诗词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白的性格展开想象:面对渐行渐远的小船,李白会想什么?学生可以从回忆、盼望、惆怅等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诗中表达的送别的深情,不用教师强调,学生也能理解了 。
二是想象故事情节发展 。进行这方面的想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读写结合,进行扩写 。如《赠汪伦》一诗,学生品味词语含义后,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分别时,汪伦会唱什么歌?”“听到歌声,李白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从多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后,学生可以将二十八个字的诗歌扩展成上百字的现代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
三是想象特定环境 。在对人物内心活动与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的同时,还可以想象特定的环境背景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进行背景资料补充后,教师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安史之乱时,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一切毁于战火,那是怎样的景象?”“战争平息后,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通常想象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难理解了 。
4.明理知情
通过品味词语含义、多角度想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怀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层次 。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 。
一是用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如果在学生想象、资料补充的基础上,将杜甫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会更直接触动学生心灵 。
二是用音频资料辅助教学 。悠扬的古琴、琵琶、古筝等乐曲的使用,可以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意、领悟诗情 。
三是用板画辅助教学 。如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绿柳、春雨等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将诗中蕴含的情境之美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
总之,在读熟、读透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情、诗意,这样,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就会变得丰富、 厚重 。
3
课后拓展——厚在积累
为了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厚重,内容与数量的积累尤为重要 。
1.积累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多按照统一主题归类安排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同类主题的其他古诗词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古诗词,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 。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的一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 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描写童年生活的一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入同主题的其他古诗词,增加学生的诗歌储备量……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接触、学习教材之外的许多篇目,古诗词的积累会不断丰厚起来 。
诗歌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一、 指导学生朗读吟诵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是美读,读出情感美,读出节奏美,二者兼有,就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美 。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很难听到那节奏明朗、声音谐美、感情充沛的朗诵,要么是老师的以讲代读,陷入逐句逐字讲析的深潭,要么是学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应付考试上的默写诗句)囫囵吞枣地狂背 。使诗歌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师生疲惫不堪 。笔者在诗歌教学中则力求改变现状,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做好范读 。每一首诗的教学中,总是要认真准备,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样板 。其次,结合诗的内容给学生作朗读技巧指导 。如停顿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重音要讲究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是重点,它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烈的情况;语速讲究急缓;语调要讲究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 。使学生明白,诗歌的声调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铿锵之声、音乐之美,诗歌声韵之美;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诗歌讲究节奏与对称,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魅力 。再其次,要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不轻易放过学生朗读上的一个细节,学生可以互评互议,共同提高 。立足于每一堂课解决一两个实际的小问题,如处理节奏、重音等 。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对学习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
二、 引导学生揣摩比较 。编入课本中的诗歌都是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位的,它的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诗中那些凝聚诗人智慧、情感乃至心血的字、词语、句子予以深入地探究,切实品出诗味来 。不然的话,轻则会使学生学来索然无味,重则抑制阻塞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我教王维的《鸟鸣涧》,对月出惊山鸟中的惊就让学生加以揣摩 。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诗眼,我们既可对它作连顺延性的联想也许是月光大亮了,使鸟儿感到分外的惊讶,也许是这皎洁的银辉来得过于突然了,引起了山鸟惊惶,再不就是今晚的月儿圆得有些异样,不由得使鸟儿莫名的惊恐;同时,又可作反向联想莫不是鸟儿们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里,借助今晚格外明亮的月色欣赏它们白天无法领略的美景而惊喜呢!试想,若是由于思维的情性,仅满足于将该句译为月亮出来了,惊起了入巢的山鸟,那又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古诗中像这样因一字着色而满篇生辉的很多,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花大气力加以揣摩品味,如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春风又绿江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微风燕子斜窗含西岭千秋雪云横秦岭家何在春江水暖鸭先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 。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时,常运用比较法来获得语感 。比如教学《再别康桥》,首尾段的句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开头的轻轻与结尾的悄悄不能对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在交流讨论中一个学生的发言使大家比较认同: 轻轻的是客观状态,悄悄的是主旨意向,诗人不能扰乱那份宁静,所以悄悄的走;悄悄不仅包含四处环境的静,也包含作者心理的静,也许作者写到这里很平静吧,自然不能换到前面去 。他认为这是作者不愿意扰乱康河的恬静与美丽 。他之所以理解得深,是因为从语境的把握上找到了感觉 。
三、 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现以教学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作以说明 。1.
感觉联想、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积累,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与强化的效果 。在以视觉扩展的点面辐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对莲叶荷花等物象在感官上由视觉向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迁移习习微风送来了莲叶荷花缕缕的幽香,在这炎炎六月的暑天,真是沁人心脾,凉意顿生,令人心旷神怡啊!2.
动静联想、想象 。我们欣赏诗歌时,往往要将作品中的静者化动或动者化静,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如前所述,我们虽已想象再造出诗句中的形、色、味等要素,但毕竟还是一幅孤立的、静态的画面,我们不妨进一步想象:朝阳冉冉升起,清风徐徐吹来,灿烂的阳光把金丝眼缕撒满了莲叶荷花,湖面上泛起了阵阵红波绿浪,空气中回荡着悠扬悦耳的渔歌这就不仅在光和色上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而且突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
四、 指导学生切身体察 。在诗歌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教师只是运用自己的感受的经验、方法、技巧,指导学生以自身的要求去体验和接受作品的情感,而不是教师直接注入 。我在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在教学《山居秋暝》时,饱含情感地描绘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秋图景,学生就自然会情随意迁,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自己就会散步在秋雨洗过的山谷,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到扑鼻而来的松脂、竹叶及荷花香味,看到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莲叶及波光粼粼的涟漪,听到山泉潺潺的音响和浣纱女舒心欢悦的笑声,于是陶醉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我又结合王维的身世遭遇略作点拨,学生就会很快地体会到诗人离尘遁世、归隐田园的怡情雅趣 。
五、 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 。批注是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批注方法,养成批注的习惯,是检验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学生能够敏锐地把握诗眼并能展开赏析,点明其精其妙,就表明他的语感好 。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诗生 。他们在读诗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可详可略 。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它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被尊重的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走进诗歌,或识记,或理解,或质疑,或探究,或抒情,并用笔把这些感受随时在诗行旁侧记下来,有效地训练了思维,增添了读诗的兴趣 。我通常是在学习某首诗之前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时的批注成果,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彼此批评激励,效果显著 。其中一些学生的点评见解独到,是我在备课时不曾想到的,颇受启发 。对一些点评不到位的,语言表述不规范的地方,我总要和大家一起想法帮助他修改 。有了不同的看法就引发同学一起讨论 。注意尊重和鼓励学生独有感受和体会,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给予肯定 。学习《归田园居》前,看到学生的一些批注就比较精彩 。如:误入尘网中中的误,学生批注到:表达深刻,体现了诗人深深的自责后悔之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学生发挥想象批注到:榆树和柳树在夕阳中招展着可爱的绿色的手掌,轻轻抚过房屋的后檐 。清风拂过,落英缤纷,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田园之景太美了 。
如何把诗词意境美融入小学课堂教 唐诗是中国文学璀璨的明珠 。数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代人 。家长教小孩普通话大都从唐诗开始,可见唐诗在小孩的成长中多么重要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唐诗呢?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和诱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引导学生习作诗歌,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让学生从一首或清雅,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的诗歌中体味画面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让学生踏上美的轻舟,穿越诗的河流, 找寻意象美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思维化了的感性映象 。意象一旦得到物化,就可以转化为形象 。因此,我们可以说,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内涵纷繁复杂的美学范畴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这些意象,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累诗歌创作的经验和素质 。习作时,便容易找到这种情感的寄托物 。意象有很多种类,如送别类意象,愁苦类意象,思乡类意象,抒怀类意象等等 。不同的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就是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
推荐阅读
- 包菜是属于什么菜
- 木星在古代被叫什么
- 200kg等于多少公斤
- 关于淮安的PPT 手机上怎么做ppt
- 白衬衣领子发黄怎么洗白,白色衬衣领子发黄怎么洗
-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入口」
- 心情不爽的诗句
- CAC是什么东西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