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曲中数量词 古诗词大全数量词对仗50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 ”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里“几”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 。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气流畅韵味平添,收到“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无垠,而一“绝”一“灭”的现实又是这样荒寒冷落 。因为“千山”、“万径”画面美而凄冷欲绝,才愈衬托出雪天寒江独钓的孤高诗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含意 。诗中的形象是优美的,含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幽静美;其意境又是深邃的,具有一种不甘屈服的思想上的寄托 。此诗堪称“奇绝”,这同数字“千山”、“万径”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是宋代诗人晏殊的《破阵子》的上阕,它描写了美丽的暮春景色 。词中景物描写生色交辉,动静照应,十分生动 。最妙处则在三四两句,对偶句中选用了“三四”“一两”两队基数,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意点了一两笔,却把个极其幽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疏落落长着的青苔,听见那林阴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 。显然这里的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诗人选用在这里,把听觉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诗 。诗中句句用了数词 。“三千”指离家之远, “二十”指入宫之久,“一”、“双”指声泪俱下,怨情之悲 。全诗四句二十字,从空间之大写到时间之大,再写到凄切哀怨情感之悲, 四个数词充分发挥了修辞作用 。首先,“三千”、“二十”表多的数词与“一”、“双”表少的数词在诗中相辅相成,两两相对组成对偶句式;其次,四个数词,在表达上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数“多”者表虚也,数“少”者表实也 。“三千”和“二十”皆为虚数,夸张故乡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浓缩了宫女远别故土、幽禁深宫的复杂内容,表达了她们乡情之长,宫怨之深 。“一”与“双”皆为实数,“一”表示每听见那为封建帝王赏心悦目的《何满子》舞曲时,就呜咽着,就“双”泪直流,通过“一”、“双”两个数词,让宫女积蓄已久的悲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揭示了宫女深沉哀怨,生动再现典型环境中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 。
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确指,有时是虚指,有时举其成数,有时极言其多,而成为夸饰之词,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写饮酒中生活情趣则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黄河之长则说“三万里黄河东入海”,写边地之远则说“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写剑图阁之险阻则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邀见次数之多,琵琶女出场之难则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沉重的愁思、怨愤则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些数字虽有夸张成分,但都通俗浅显,表现出的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且饶有诗味 。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的遣词造句手段,在构成诗词结构美上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句先写近景翠柳枝头黄鹂成双,相向和鸣,“两个”黄鹂,从“点”着墨;次句写万里晴空白鹭自由飞翔,姿态优美,“一字成行”,从“线”入笔,接写远景;第三句写“千秋”雪,突出时间永恒,是写“面”;第四句写“万里”船,显得空间广阔,是写“体” 。这样,全诗点、线、面、体相互交织,远、近、时、空相互对照,结构灵巧,一气呵成,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立体美和参差美 。
总之,诗歌中的数词,往往“一字之奇”,或使全诗生姿添色 。或使诗意隽永含蓄,或使诗句灵活飞动,像一粒璀璨的珍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古典诗词中的词牌名有哪些???
1. 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
5.. 采莲令 词牌名 。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
7. 苍梧谣 词牌名 。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
9.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
10. 朝中措 词牌名 。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
11.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
12.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 。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
洞仙歌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
18. 风流子 词牌名 。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
21. 隔浦莲 词牌名 。
22. 关河令 词牌名 。
23. 桂枝香 词牌名 。又名《疏帘淡月》 。
24. 过秦楼 词牌名 。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
25. 汉宫春 词牌名 。
26. 好事近 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
27. 贺新郎 词牌名 。
28. 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 。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
38. 留春令 词牌名 。
39. 柳梢青 词牌名 。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 。“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
43. 绿头鸭 词牌名 。
44. 罗敷歌 词牌名 。又名《采桑子》 。
45. 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
46. 满江红 词牌名 。
47. 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
49. 梅花引 词牌名 。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 。后作词牌 。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
54. 南柯子 词牌名 。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
56. 南乡子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60. 菩萨蛮令 词牌名 。
61. 菩萨满 原为唐教坊曲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62. 戚氏 词牌名 。柳永自创的新调 。
绮罗香 词牌名 。始见于史达祖 。
63. 千秋岁 又名《千秋节》,出自秦观的《淮海词》 。
64. 千秋岁引 词牌名 。
65. 青门引 词牌名 。
66. 青门饮 词牌名,又名《青门引》 。
67. 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
68. 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
69. 清平月 词牌名 。
70. 鹊桥仙 词牌名 。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
71. 人月圆 词牌名 。
72. 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
73. 阮郎归 词牌名 。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
74. 瑞鹤仙 词牌名 。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
75. 瑞龙吟 词牌名 。
76. 三姝媚 词牌名 。
77. 山亭柳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
78. 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 。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
79. 生查子 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名 。敦煌曲子词中已有此曲 。又名《陌上郎》、《愁风雨》、《梅溪渡》等 。
80. 声声慢 又名《胜胜慢》、《神光灿》、《人在楼上》、《寒松叹》等 。
81. 双双燕 词牌名 。
82. 霜天晓角 词牌名 。又名《月当窗》、《踏月》 。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
83. 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
84. 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
85. 思远人 词牌名 。
86. 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
87. 苏武令 词牌名 。又名《过秦楼》、《苏武慢》 。
88. 诉衷情 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名 。
89. 琐寒窗 词牌名 。又名《锁窗寒》 。
90. 踏莎行 词牌名 。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空篌曲》 。
92. 望海潮 词牌名 。柳永所创 。柳永与孙何人布衣之交,后孙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见不得,创作了新调《望海潮》一词,请歌女楚楚在孙何面前唱,才得以进见 。
93. 望江南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 。后进入教坊 。
94. 西河 词牌名 。又名《西河慢》、《西湖》 。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虚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
96. 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 。《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 。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
97. 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
98. 谢池春 词牌名 。
99. 行路难 词牌名 。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 。后用为词调 。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
100. 行香子 词牌名 。又名《燕香子》 。
101. 燕山亭 词牌名 。
102. 夜行船 词牌名 。
103. 谒金门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出塞》等 。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
105. 忆秦娥 词牌名 。
106. 忆少年 词牌名 。
107. 忆仙姿 词牌名 。原为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创制 。因原词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后取名《如梦令》 。
108. 永遇乐 词牌名,亦名《消息》 。
109. 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
111. 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 。后用于词牌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
112. 玉楼春 又名《木兰花》、《西湖曲》 。
113. 怨三三 词牌名 。
114. 越江吟 原为琴曲名 。
115. 澡兰香 词牌名 。
116. 昭君怨 词牌名 。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 。调见苏轼的《东坡词》 。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
117. 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 。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 。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 。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
118. 祝英台近 词牌名,又名《宝钗分》等 。
119. 子夜歌 词牌名 。又名《忆秦娥》 。
120. 醉垂鞭 词牌名 。
121. 醉花阴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
122. 醉落魄 词牌名 。又名《一斛珠》 。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 。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 。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 。曲名由此而得 。
123. 醉桃源 词牌名 。又名《阮郎归》 。

诗词中数量词叠用的妙用是什么? 数量词往往给人以枯燥平淡、单调乏味的感觉,但一经诗人巧妙运用,却能使文辞生辉,韵味醇厚 。综观古典诗词,数量词的使用俯首即拾 。它们在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渲染气氛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嵌用“千里”、“万重”、“一日”三个数量词,不仅表现了舟行之速不可阻挡,而且也渲染了长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气势 。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声”之多用“四面”;写山之多用“千”字,渲染了边塞苍茫悲凉的气氛 。辛弃疾《西江月》通过“七八个”和“两三点”两个数量词,营造了一种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 。
二、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描景状物 。杜甫《绝句》中,数量词“两个”与“一行”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且具有喜庆意味的和谐画面;“千秋”和“万里”还从时间和空间上开阔了意境,引导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雪景图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实景实写,一笔写了三座山,两条水,一座洲 。并写了山的高度、气势及水与洲的关系,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 。
三、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 。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一句中,“万点”表明幽愁之深,它与后面的“海”字一起,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词人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也因此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赠汪伦》中的数量词“千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朋友汪伦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杜甫《登高》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对句之中,使读者深感诗人沉重的感情脉搏 。
四、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说事明理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用“千里”与“一层”以情喻理 。“欲穷”两句,形象地说明:只有登高才能远望;人们只有不断攀越进取,奋斗不息,才能有更惊人的成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两句诗,借“千帆”和“万木”以表明哲理,寓哲理于景物之中,体察深刻,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至今仍常被人用来说明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综上可见,把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与量词叠加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之中,这是我国古代作家在选用词语上的一大特色,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古典诗词时,只要我们对此深思细玩,一定是受益匪浅 。
咏柳这首诗前两句把翠绿的新叶比作什么,把柳枝比作什么,万条写出了什么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
拓展:
《咏柳》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
《咏柳》简介及赏析:
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
注解:
①咏:歌颂、赞美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③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
④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
⑤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
歌词中的古诗句 希望能帮到你,加油啊!!!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 。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露:显示 。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
【古典诗词曲中数量词 古诗词大全数量词对仗50】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 。红:红花 。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将息:养护,调养 。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 。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 。幽花:清幽的花 。明:绚丽 。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 。可人:喜人 。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 。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 。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 。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诗与词的区别于联系? (一)、诗、词、曲的概念: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信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 。
(二)、诗、词、曲的句法特点及联系:
1、在句法及修辞上,诗:四句或八句(排律10句以上,古风多双数句),每句字数相同,措辞严谨;词: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典雅;曲: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通俗 。
2、在艺术手法中,赋、比、兴,都是诗、词、曲最基本的运用手法 。
赋:既赋陈、铺陈、排比,就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事物景观、人物形态、主观行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法或写作章法 。
比:即比喻,是为了让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和特征显明,便于读者联想和想象 。
兴:即以物寓志,以景寄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观古人诗词,兴起者运用较为普通,兴结者不多见,而兴起兴结者,在一首诗中,尤为少见 。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今人对于诗词曲的好恶及应用文风,乃属个人偏爱 。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
二、诗与词的区别:
诗词的区别,除了格律、句式、句法上面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从起源开始,从而发展出来的意境、风格、内容、修辞手法上等等的不同 。
其一、诗刚,词柔;其二,表达的手法有别,诗直,词曲;其三,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别,诗显,词隐;其四、来由和归属有别,诗如男,阳刚,词似女,怀柔 。总归一句话,诗是诗,词是词,专就意境方面来说,疆界也是很分明的 。王国维曾言: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因为与律诗比,词更委婉、阴柔、通俗,更口语化 。
诗:有韵有辙即可;词:规定格式,规定字数,不可更改 。
诗词之别,既表现在音律方面,又表现在意境方面 。要细说来,还是有些复杂的 。简单而言,诗境阔、词言长,诗要庄重,词要妩媚;诗要隐显、词要隐婉 。两者各有所长 。是有大分别的 。
诗要庄重、其意象必须包容阔大、意境深远 。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 。所以,词要妩媚、要婉约、要细腻 。因为它是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编织 。词是以婉约派为正宗,虽然也有豪放词(如苏东坡的词),但豪放词首先数量上就较婉约词要少得多,其次,就是纵观一个豪放词人的所有词作,也是以婉约词居多,豪放词只是其中一个标新立异的分支 。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整首古诗咏柳
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