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古诗: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全部注释】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
3.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
5.凭:托 。
6.传语:捎口信 。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
逢入京使 岑参鉴赏】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
1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流使得两袖湿漉漉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与家一封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
2 东望故乡,道路漫长,离我千万里远 。想到这些,不禁流泪,沾湿衣袖 。在羁旅途中偶逢故人,却无纸笔,只能凭你以口带信给我的家人,告诉他们我在外平安,不必挂念. 。
这是一首思乡的古诗 。
逢入京使古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大意我自己翻译了,赏析自己去http://baike.baidu.com/view/644598.htm看吧 。
向东望去,回乡的道路是那么的遥远; 两眼湿漉漉的,抑制不住 。
在马上相见,没有纸笔; 就请君替我捎口信回家报个平安吧 。
《约客》赵师秀《逢入京使》岑参《论诗》赵翼三首诗的赏析及原文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门户虚掩,灯影摇摇,已过夜半客人却还没有来到,诗人并无焦虑神色,拈棋闲敲,因为陪着他一起等待客人的,还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声响胜一声的蛙鸣 。
这种声音一衬,夜色更为静谧,而这夜色更静谧,又衬得诗人更为闲适轻松 。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赏析: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 。
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
【《逢入京使》的诗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
逢入京使的诗
小题1:赴安西途中,托付他捎口信向家人报平安小题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
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诗歌的标题《逢入京使》以及“凭君传语报平安”,分析出诗人是在赴安西途中,托付他捎口信向家人报平安 。
小题2:根据诗歌的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 。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
点评:诗歌鉴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 。
诗词的内容是诗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和季节㈡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写作缘由 。
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省市,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
㈢看意象,领悟意境 。
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
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 。
同时对常见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 。
㈣看诗眼,把握情感 。
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 。
把握住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
如《望江南》中“肠断白苹洲”一句就把青年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惆怅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
逢入京使的大意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
逢入京使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诗词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
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给出范式..一份标准卷..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与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
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 。
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
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
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
推荐阅读
- 司法警务是干什么的
- 送寿桃有什么讲究
- 物业费收入怎么确认
- 珂字开头的诗句七字
- 形容漂亮的古诗词
- 姥姥过世寄语一路走好 从此世间再无外婆朋友圈
- 绿豆和韭菜能一起吃吗
- 几月份栽月季成活率高
- 旅客误机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