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学好古诗词,让孩子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呢?

作者:宝宝知道我是小扒扒
年初有一档关于古诗词的节目火爆全国,董卿的气质主持,选手的才华横溢,还有四位老师点评时展现的口才和博学,观众无一赞不绝口地看着,羡慕着,崇拜着??
而冠军武亦姝的那首《飞花令》让粉丝更是赞赏,完美得诠释了一个“古代才女”,这个清秀女孩,如清水芙蓉般雅致的女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台上谦谦有礼,气定神闲 。
此情此景,孩子她爹看了异常激动,嚷嚷着说我们家妞妞以后长大也要成为如此佳人,现在就要开始培养国学功底,于是第二天就带回来全套《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然后让我读给才2岁半的娃听 。
尽管我已经用了非常温柔的语调,选了小孩最有兴趣的神话故事,可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读了几遍,娃都是一脸懵逼的瞧着我们,最后直接自顾自开始玩手指头 。
我哭笑不得对着娃爸,对孩子而言,早早进行这种“国学训练”,不如引导孩子用心发现国学中的古诗词的美好和乐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开始喜欢国学这种文化,爱上阅读,才是最好的方法 。
正如这诗词大赛的才女们,平日里对古诗词就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这绝对不是纯靠国学训练练就的 。古诗词给她们不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潜移默化地把她们塑造为如今的才女风貌 。
看到这,有宝妈的心里就有疑问了,直接读给娃听,娃不理睬;又不想强硬要求,毕竟孩子还小,那究竟怎样才能对孩子进行这诗词歌赋的熏陶呢?
很简单,你只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
唐诗宋词都是汉语言中高度凝练的一门语言,具有意境美和韵律美的特色,而正处于学语期的孩子,则能在这郎朗上口的语言韵律环境下,进行无意识的记忆 。
事实上,在妞妞小朋友还不满2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那是在我们睡前玩耍的游戏中,我把她坐在我的脚上,然后平躺着晃上晃下,一边玩一边学会的 。
掌握正确的方法也简单,你只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营造愉悦的情境
当今教学理念提倡在愉快的环境中教学,所以,孩子学习古诗词首先也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下 。
宝妈们可以选择一个孩子喜欢的游戏,然后一边玩游戏,一边开始进行古诗词教学,譬如我家妞妞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坐坐举高高”,我躺在床上,她扶着我的膝盖坐我脚上,我抬脚一次,就叫一句古诗词,她跟着念的时候就抬她起来,念完四句就“咻”把腿抬高,她就会从脚上滑到我胸前抱住,每次玩这游戏,她都是笑的乐开怀,嘴上总会囔囔着“再一次,再一次??”在这样愉快地情境中,古诗词教学效果显著不说,和孩子也能来一场愉快而亲密的亲子互动 。
2唱跳动起来
2-3岁的宝宝模仿能力可不得了,所以我们不如一起来“玩”古诗词,唱跳动起来,小淘气更是欲罢不能!
例如在教《夜宿山寺》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危楼高百尺”,就会双手合十举过头顶;
“手可摘星辰”,则是一只手伸出来做出摘星星的动作;“不敢高声语”,就是一个很可爱的“嘘”的姿势;
“恐惊天上人”则用一只手指指着天上??
将诗词和舞蹈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理解诗词的意象,对于记忆也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实乃收服熊孩子的神器!
3“浅尝辄止”地教
根据“右脑开发理论”的分析,2-3岁是一个能够无意识地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音律和节奏的黄金时期,所以孩子在读古诗词的时候,不必一定要理解其中含义,只需要引领她享受其中朗朗上口的音律的乐趣便足够了!
4试着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情景解读
在某些情景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孩子已经掌握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古诗词中的画面 。
例如在洗澡的时候倒掉的洗澡水流向排水口,便指着跟她说:“看,黄河入海流!”;
带着她在阳台上看着太阳落山的时候,就指着太阳跟她说:“你看,太阳下山啦,白日依山尽”,结果每次恰好看到落日,她都会条件反射来一句“白日依山尽” 。
这举手投足间的童稚,总是让人如此忍俊不禁 。
古诗词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孩子这一生谁都夺不走的财富,我希望孩子能借着古诗词这把钥匙,保持心中的简单淳朴的信念,沿途领略诗词歌赋的美,即使失意受伤了,也能秉持着他人难以企及的慰藉,通向幸福 。
换句通俗点的话说,我希望我家孩子是在“泉眼无声惜细流”般流转缠绵的句子中长大,而不是“擦干眼泪陪你睡”这粗鄙的句子 。这是我身为父母的一个小小愿望 。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一是要讲明背诵的益处 。
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代诗词以其文字的精练、意境的深远和表达的准确等特点成为千古传唱的佳篇佳句,今人熟读并掌握一些古诗词,对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
我小时候就背诵过好多古诗词,不少诗词至今仍记忆犹新 。
而且这些熟记的诗词对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所以,作为家长,应当将背诵古诗词的这些好处告诉孩子,让孩子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
二是要讲清诗词的概况 。
背诵任何内容,最大的忌讳就是死记硬背,背诵古诗词更是如此 。
因此,家长朋友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孩子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
例如,在背诵一首古诗词时,家长要将这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诗词含义等讲解给孩子听,让孩子对这一首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理解 。
关于这一点,朋友们可以到我的博客上查找《唐诗三百首》和《古诗词集锦》就能查到有关资料的 。
三是要创新背诵的方式 。
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孩子就会渐渐失去对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当不断创新背诵古诗词的方式,以此来不断增强孩子的兴趣 。
例如,可以购买一些介绍古诗词的录音磁带每天播放给孩子欣赏悠闲的音乐和标准的普通话古诗词朗诵;同时可以购买一些相关的古诗词图书让孩子欣赏与具体诗词相配的优美插图 。
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边听、一边看,而不要强求孩子去背诵 。
此外,还可以与孩子开展“背诵古诗词擂台赛” 。
开始时可以采取“你背诵上句,我背诵下句”的方法,然后可以采取“你背一首,我背另一首”的方式 。
当孩子对古诗词掌握得比较多了之后,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古诗词接龙”的游戏,也就是当一个人说出一句古诗词后,另一个人须以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开始说出另一句古诗词 。
总之,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背诵古诗词,不要让孩子为背诵而背诵 。
只有努力培养出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后,才能达到背诵古诗词的真正目的,也才能真正起到背诵古诗词的效果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目标 。
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 。
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充分利用古诗词朗朗上口、押韵、对仗等特点,以及小学生记忆力的优势,鼓励他们利用晨读,课外时间诵读、积累 。
教师利用阅读指导课时间采用形式多样的考察办法,评选出古诗词诵读、积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诵读,积累古诗词,热爱古诗词学习 。
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兴趣 。
小学生最富有想象力也最具有好奇心 。
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它们的想象力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 。
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
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导学生想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旷达豪迈、不慕荣利的处世态度 。
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续写或改写古诗词,让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可引导学生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赏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1、动手画画,激发兴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教师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的西湖景致做了极力的渲染,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画下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
《山行》《如梦令》等都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形象更真切地了解文意,获得和作者同样的美的体验 。
2、音乐激趣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 。
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诗词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
河南省特级语文教师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她选的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
特别是她示范着把这首古诗词读唱出来,更是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感染了学生,感染了在场所有听课的教师 。
3、补充拓展资料,激发兴趣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的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 。
四、为学生搭建古诗词运用展示的平台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开展班级诵读比赛,可以让学生个人、自由组成小组等多种参与形式朗诵、背诵古诗,评选“诗书班级”、“小诗人”等,以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 。
五、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 。
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
对待韵律、节奏、情感读得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信心 。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如果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得到大幅度提高 。
如何培养孩子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一步:会读、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就是学会育读,培养孩子对古诗词、文言文的语感 。
小学课本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古诗的内容,而古文,孩子们则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形式也是由现代文带八古文 。
到高年级时,孩子们才真正开始学习文言文,比如郑人买履的寓言,教材中会配有译文,作为孩子学习的辅助 。
与中学要求一对一地翻译字词不同,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重在让学生感受古今词意的变化,比如“走”,现在的意思是“行走”,在古代却是“跑” 。
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育读一些精辟的名言名句和著名的诗句 。
所以,家长在都孩子学习古诗文时,不妨和孩子一起从读入手 。
无论是简单的古诗,还是稍微复杂一点的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会读,让孩子对照书中的译文和注释,一句一句地读出诗的平仄、文的停顿,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 。
第二步:读懂意思,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思育读是理解古诗文的一种方式,如果要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还需要查找诗文的写作背景,这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要容易一些,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自己理解一部分诗文,而低年级的孩子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引导 。
形象思维是代年级孩子的认知的主要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低,那么你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描述画面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 。
比如,教孩子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深夜里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故事,让孩子想象自己离开家的情景,并说说感受 。
学骆宾王的《鹅》,家长可以编排一套鹅的动作,对应诗中对鹅的描绘,这样,孩子在手舞足蹈地跟着比划的过程中就会把诗轻松记住 。
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可以尝试着体会古诗的意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
这时候 。
家长可以循循善诱 。
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在给孩子讲解时,家长可以紧扣一个“愁”字,诗里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景愁”;有“别董大”的“离愁”;还有不知前路的“忧愁”……最后“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尾句又带出勉励朋友的昂扬情感,让孩子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境 。
第三步:会用,让孩子从诗中找到共鸣学古诗文最重要的不是会背,而是会用 。
当孩子积累了一些诗词时,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让孩子说一说描写诚实的诗句、表达乡愁的诗句 。
长此以往,当孩子遇到此类作文或情境时,就会自然想到这些诗句,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
【如何教孩子学好古诗词,让孩子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呢?】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经典古诗文的时候,要有所选择,着重选一些孩子平常用得着、有现实意义的古诗文让孩子诵读,并且想办法让古诗文的中情境与孩子日常生活体验 。
例如,《春晓》,孩子读这样的诗,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而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诗歌 。
如何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
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 。
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 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
”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 。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
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 。
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 。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 。
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 。
,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
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 。
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 。
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
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 。
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
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
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
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 。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
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
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
六、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 。
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 。
...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
美育,是培养孩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美育的基础工程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 。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呢?1、美化孩子的家居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最好先从孩子的身边做起,要做的第一点是美化家庭环境,让孩子处在一种秩序井然、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状态下,爱美之心就会悄然生长 。
反之,家中杂乱无章,给孩子的印象是粗俗的,这种粗俗的环境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培养”孩子粗俗的心灵 。
一个美观、优雅的居室,就是一幅百看不厌的风景画,即使是简陋的房舍和家具,只要搭配得当,放置合理,干净整齐,也能给人以雅致的感觉;反之,即使是高档的房舍和家具,如果布局杂乱,胡乱搭配,也会给人以俗不可耐的感觉 。
家居布置、家庭环境美化,实际上体现着人的修养 。
居室环境对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应帮助孩子创设一个简洁、朴实、和谐、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个人空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审美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情操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 。
2、要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
大自然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 。
那如水的月光,碧绿的原野,涓涓的溪流,柔和的垂柳,使人感到安静舒适;那汹涌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巍峨的高山,使人心旷神怡 。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具有美的特质,因而都是审美的对象 。
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 。
一个失去童趣的孩子,必然早熟,早熟就是生命过早失去弹性,过早定型,早熟必然早衰 。
早熟就是过早社会化,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儿童也因此过早失去天真与好奇,失去活力和想象力 。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
他们没听过鸟叫,不认识黄鹂和白鹭,自然体会不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光明媚之美;他们没到过山村,没见过烧柴做饭,没听过鸡鸣犬吠,自然体会不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闲静恬淡之美;他们没见过长江黄河,自然体会不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壮之美 。
家长们,老师们,带我们的孩子到公园去吧,到田野去吧,去看一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看一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
无论是小桥流水的优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滴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会使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受到审美的熏陶 。
3、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现实生活之美 。
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就是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进而产生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欲望 。
现在不少孩子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什么都“没劲”,一遇到挫折便唉声叹气:“没意思,活着真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生活中的美 。
罗丹说:“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
”我们应让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就在生活本身 。
巍巍在他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有一段话: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的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傍晚的村头,吹着横笛骑牛归来的牧童,一张张淳朴憨厚的脸庞上挂着满足的微笑;村民们在老树下纳凉,老人们在讲述着那古老的传说;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嬉戏;抽着旱烟袋的老人在对弈;亲密的三姑六嫂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着悄悄话;欢快的小河两岸坐着一对对唱着情歌的青年男女……这就是生活的美! 4、让文学和艺术滋润孩子心灵 。
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的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让孩子阅读中国古典诗词 。
可以这样说,唐诗宋词,是引导人们走进中国文化殿堂最好的入口 。
熏陶性灵,启迪文思,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都可以在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实现 。
所谓“书卷气”,所谓“文化底蕴”,首先就看胸中装有多少古典诗词 。
打开一部田园诗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细心描绘的一幅幅精彩的风情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 多么淳朴安谧的气象!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
” 多么洒脱自然的雅趣!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
多么适意自得的情态!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看到的真是令人神往的人间乐园啊! 教孩子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不一定都是审美教育 。
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人的艺术趣味、艺术情操 。
当前,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动机不纯,把掌握艺术技能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当做成名成家的捷径,一旦发现成不了“大器”,便立即终止孩子的艺术活动,急功近利现象十分严重 。
有的孩子刚刚学了一点艺术的“皮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考级...
如何培养宝宝热爱正餐?
把握饮食关键期 。
宝宝的食欲也有关键期,在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添加,否则宝宝就会不喜欢某类食物 。
当我家宝宝4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添加蛋黄,以后逐渐添加果泥、菜泥 。
很多人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却经常把胡萝卜放到饭里、面条里,到宝宝1岁多时,就连柿子椒、洋葱也成了他的菜肴,由于从小习惯了蔬菜、肉类、鱼类的不同口味,到现在为止,他对任何食物都充满好感,没有不喜欢吃的 。
不给宝宝吃过多零食 。
宝宝从1岁左右开始,一日三餐和我们的时间一样,只是他的饭做得更细 。
除了正餐外,上下午各有一次加餐 。
小宝宝生长快,活动量大,加餐是必不可少的 。
加餐的内容主要是牛奶、酸奶、水果(苹果、梨、香蕉等)、饼干之类的,我从不让他吃得太多太饱 。
像那些膨化食品基本就不让他吃,主要是因为那些食物吃了既没营养还影响宝宝正餐的进食量 。
一般到了吃饭时间,宝宝又饿了,就能吃得很好 。
吃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
有段时间,宝宝贪玩,不想吃饭 。
往往是把他从玩儿中引回来,没吃几口饭,就又跑去玩了 。
我从不跑过去追着他喂,我怕边吃边玩影响消化吸收,更怕吃不好食物会噎着他 。
因此我宁可让他饿一饿,也不追着喂 。
如果我反复叫他三次,吃饭的时间已有30分钟,他还不好好吃,我就把饭收起来,当做他吃完了这餐饭 。
几次下来,他就知道了妈妈的原则,也就能在每次吃饭时,认真吃,不到处乱跑了 。
可能是以上的育儿方法起到了作用,所以我家宝宝吃饭很省事 。
如果你家有个不爱好好吃饭的宝宝,不妨试试我的方法,看看对你家宝宝是不是有效 。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
1.改善阅读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归因心理(1)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几乎每个新学期,学生一拿到语文书,就会猛读一气 。
而等到老师讲这一课时,学生则懒得读书了 。
我认为问题有二:一是语文课上的阅读量太小,一篇几百字的课文,都要学两三课时,且程式化倾向明显,学生自然容易爱听不听,甚至不读厌读了;二是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分析、理解的东西仍然偏多,课堂上关于阅读的对话很多,而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太少 。
课文再好,一经肢解,阅读起来就索然无味了 。
所以首先要改革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进而读出自己,读出人生,让阅读成为很美好的一件事 。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自己理解的不要强求学生也全部理解;《教参》上这么讲的,学生也未必只能这么理解 。
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有误解,是可以通过日后的阅读加以纠正的 。
(2)语文教学不但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由、自在、自觉发展的时空,还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 。
许多学生把语文成绩不好归因于客观因素,比如家长没有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购买的书籍太少,或是学习环境嘈杂,或是自己脑子笨 。
于是上课注意力分散,下课从不阅读 。
有的学生则归因于主观原因,如虽家中有书却很少读,即使读也往往浮光掠影等等,于是发奋努力,很快取得进步 。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这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热爱母语的情感,进而坚定其克服阅读困难的意志,为多读多写和将来人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持久动力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 。
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 。
所以我们在教改实践中选择先放手,开设自由阅读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阅读,可以自己带书来看,也可以向学校阅览室借阅 。
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 。
三、 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大量读书语文素材的积累主要靠学生具体的感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理性的语文知识;主要通过记忆而非理解 。
换言之,学生要获得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能单靠直接经验,更多的是接受别人的间接经验,接受人类的文化、文明 。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呢?一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二是可以开展“购书、藏书、读书”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个人购书、藏书 。
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每月购书一册,建起自己的小书房,快乐地在书海中漫游 。
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天、一月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 。
我在班里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指导学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1. 课前诵诗一首——利用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时间,在小干部带领下齐背古诗词 。
这是借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涵泳法”,不但能积少成多,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文化积淀,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比较厚实的底子;2. 课外读书一本——交给语文教师文艺类或科学类书刊一本,如此一个班就有三十本流动的书 。
学生每周借一本,一学期的阅读量就相当可观了;3. 荐介美文一篇——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介绍与时俱进且文质兼美的美文一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