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qǔ cháng bǔ duǎn
[释义]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语出] 《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
[正音] 长;不能读作“zhǎnɡ” 。
[辨形] 短;不能写作“矮” 。
[近义] 扬长避短
[反义] 故步自封
[用法] 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
表达思念情人的诗句
1.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肠断 一作:断肠)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 , 隔绝十年 , 相互思念却很茫然 , 无法相见 。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 , 自己却难以忘怀 。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 , 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 , 因为我四处奔波 , 灰尘满面 , 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 , 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
两人互相望着 ,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 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 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
2.玲珑骰子安红豆 , 入骨相思知不知 。
出自: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唐代: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 , 天生旧物不如新 。
(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 , 里许元来别有人 。
井底点灯深烛伊 , 共郎长行莫围棋 。
玲珑骰子安红豆 , 入骨相思知不知 。
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 , 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 , 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 , 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 。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 , 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 , 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3.日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长江水 。
出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 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长江水 。
此水几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不负相思意 。
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 , 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
日日夜夜想你 , 却不能见你 , 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 , 两情相爱相知 。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 , 别离的苦恨 , 什么时候消止 。
只愿你的心 , 如我的心相守不移 , 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
4.平生不会相思 , 才会相思 , 便害相思 。
出自: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 , 才会相思 , 便害相思 。
身似浮云 , 心如飞絮 , 气若游丝 。
空一缕余香在此 , 盼千金游子何之 。
证候来时 , 正是何时?灯半昏时 , 月半明时 。
译文: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 , 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 , 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
身像飘浮的云 , 心像纷飞的柳絮 , 气像一缕缕游丝 。
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 , 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症候的到来 , 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 , 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
5.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出自: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度 通:渡)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 , 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 , 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 , 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
共诉相思 , 柔情似水 , 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 , 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 , 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
苏轼的诗词有何特点?
苏轼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今四川眉山人 。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 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超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 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 , 长于策论 , 文风纵横恣肆 ,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 。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典范”;他的词 , 被称为“为词立法” , 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 , 并称宋代四大家 , 擅长画墨竹 , 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
纵观苏轼诗词的特点可以用“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四个词概括 。
二、思想根源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 , 建功立业 , 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 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 , 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 如屈原沉江 , 贾谊泪逝 , 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 , 独怆然而涕下” , 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 。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 , 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 。
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 , 但抱负不能施展 , 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 。
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等 。
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 , 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 , 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 , 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 , 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以及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成为其诗词特点的主要源头 。
苏轼少年读书时 , 就能把儒、释、道三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1] 。
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思想志向 , 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
苏轼少年时 , 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2] 。
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 , 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 , 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
后受迫害时 , 不苟且偷生 , 宁愿付出生命 , 像“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 。
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 , 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 , 又想富贵寿考 , 岂能两全?母亲愿你去完成理想 。
”读到这里时 , 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 。
苏母说:“你能做范谤 , 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曾用“坦荡之怀”来概括自己的性格特征 。
苏轼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 , 只要回到朝廷上 , 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 不盲从哪一派人物 , 也不愿随波逐流 。
因此 , 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 , 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 。
关键时候 , 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 , 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 , 不吐不快” 。
他的这种狂放性格 , 势必与“摇手举足 , 辄有法制”的专制社会发生尖锐矛盾 。
据说苏轼很喜欢《庄子》也深受其影响 。
《庄子·逍遥游》[3]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 , 有神人居焉 , 肌肤若冰雪 , 绰约若处子 。
大浸稽天而不溺 ,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
”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 。
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 , 有一得道真人 , 肌肤像冰雪样洁白 , 姿态像处女样美丽 , 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 , 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 。
——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 。
此外 , 《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 , 所解牛数千矣 , 而刀刃如新发于硎 。
”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 。
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 鲲之大 , 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 其名为鹏 , 鹏之背 , 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是鸟也 , 海运将徙于南冥 。
南冥东 , 天池也 。
”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 , 《庄子》里还讲了很多 。
苏轼发现《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 , 这是非常奇妙的 。
苏轼自幼就像佛家所讲的有慧根 , 像道学家所说的有感悟 。
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 , 这是苏轼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
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 , 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 , 齐齐久矣 , 皆不足道 。
”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 , 则是始终执著 , 没有改变的 。
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 , 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 , 还照样说 。
经过多少危苦患难 , 仍然是那样忠直 。
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 。
三、艺术成就苏轼一生经历坎坷 , 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二十一岁中进士 , 之后仕途多难 , 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 , 苏轼历尽苦难 , 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
元丰末年 , 苏轼时来运转 , 甚至有过“未周岁而阅三宦”的殊遇 。
“人在玉堂深处”时 , 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 , 无限绿阴青子”;他告诫自己说:“居士 , 居士 , 莫忘小桥流水” 。
他升为翰林学士时曾作《八声甘州·寄参廖子》词 , 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 , 白首忘机 。
”苏轼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苏轼尽管有失望 , 有牢骚 , 有悲愤 , 却始终在追求着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
这都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 , 忧国...
36 、 下面不是王国维所认为诗词区别的是? ( 1 分) A . 词言长 B . ...
伍有传奇传承了传奇游戏的任务角色设置 , 战士、道士、法师三大角色是整个无忧传奇的主角 。
三大职业 , 霸气的攻击、爆发的威力 , 近战之王属于战士;疾光电影间 , 操纵自然元素的法师睥睨万敌;莫测的身影、未知的伤害 , 道士总存在于料想之外 。
三个职业各有特点和专长 , 若能组队前行 , 不仅能互补各自的不足 , 更能将彼此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 无论是刷怪升级 , 还是扫荡副本 , 都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进入游戏之时 , 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 习惯玩传奇的玩家都会了解三大角色的区别 。
在进入游戏之后还可以选择不同职业的英雄一起刷怪 , 在这个传奇的世界 , 不再孤单的战斗 。
...
苏轼的作品 他的诗
苏轼憾悟自题生平心似已灰之木 , 心如死灰 , 身如不系之舟 。
平生坎坷 , 问汝平生功业 , 官场失意 , 黄州惠州儋州 。
一贬再贬 。
苏轼在海南岛儋州获赦回归路过润州时 , 曾同表弟程德儒同游金山 , 见山上有一幅自己壮年时的画像 , 目睹相貌英姿焕发的昔年 , 对比如今的两鬓飞霜 , 不胜感慨万千 , 随即在原肖像旁书写了这首六言绝句 , 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 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 。
苏轼的思想根源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 , 建功立业 , 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 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 , 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 如屈原沉江 , 贾谊泪逝 , 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 , 独怆然而涕下” , 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 。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 , 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 。
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 , 但抱负不能施展 , 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 。
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等 。
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 , 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 , 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 , 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 , 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以及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成为其诗词特点的主要源头 。
以乌台诗案为界 ,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 , 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 , 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 , 乃造平淡 。
首先 , 在题材上 , 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 , 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 嫉恶如仇 , 遇有邪恶 , 则“如蝇在台 , 吐之乃已” 。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
黄州贬谪生活 , 使他“讽刺的苛酷 , 笔锋的尖锐 , 以及紧张与愤怒 , 全已消失 , 代之而出现的 ,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 , 透彻而深入 。
”其次 , 在文化上 , 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
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 , 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 , 齐齐久矣 , 皆不足道 。
”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 , 则是始终执著 , 没有改变的 。
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 , 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 , 还照样说 。
经过多少危苦患难 , 仍然是那样忠直 。
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 。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 , 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二十一岁中进士 , 之后仕途多难 , 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 , 苏轼历尽苦难 , 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
元丰末年 , 苏轼时来运转 , 甚至有过“未周岁而阅三宦”的殊遇 。
“人在玉堂深处”时 , 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 , 无限绿阴青子”;他告诫自己说:“居士 , 居士 , 莫忘小桥流水” 。
他升为翰林学士时曾作《八声甘州·寄参廖子》词 , 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 , 白首忘机 。
”苏轼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苏轼尽管有失望 , 有牢骚 , 有悲愤 , 却始终在追求着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
这都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 , 忧国忧民的精神 , 乐观开朗的胸襟 , 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而这一切 , 都倾注在了他终身不懈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 。
总之 , 苏轼以自己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词学主张和成功实践 , 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
开一代词风 , 革新诗作 , 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作为一代文豪 , 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文学财富 , 其思想性格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他作为我们民族土壤里长就 的一棵参天大树 , 其文学遗产 , 不仅承续着历史 , 滋润着现代 , 也必将泽惠于未来 。
古诗“山青花欲燃”中是体现了哪两个互补色彩的对比
在古典诗词中 ,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
一般而言 , 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 , 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 , 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
一、互文 。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 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 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 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 , 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 , 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 如“忠不必用兮 , 贤不必以”(《涉江》) , 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 , 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 , 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 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
理解这种互文时 , 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 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
如“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 其上句省去了“皎皎” , 下句省去了“迢迢” 。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 , 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 , 亦指牵牛星 。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 , 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 , 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 , 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 , 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
1.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 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
2.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 , 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 , 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
3. 当窗理云鬓 , 对镜贴花黄 。
(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
当窗以取亮 , 对镜以整容 。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 , 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 , 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
4.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 , 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
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
5.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 , 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
如: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 , 并非栗的只是深林 , 惊的只是层巅 。
9.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 , 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
不然 。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 , 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 。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 , 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 , 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 ,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 , 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 , 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 。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 , 还有凡指互文 。
如: 12.东西植松柏 , 左右种梧桐 。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
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 , 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 , 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
二、列锦 。
所谓“列锦” ,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 经过选择组合 , 巧妙地排列在一起 , 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 用以烘托气氛 , 创造意境 , 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 , 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中 , “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 , 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 , 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 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
再如“星河秋一雁 , 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 , 下句...
请你举一例吟咏与花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并说说其中寄予的象征
【画菊】朝代:宋代作者:郑思肖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译文】菊花开放的时候 , 百花已经凋谢 。
只有它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 , 让人心生喜悦 , 觉得与众不同 。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 , 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 , 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 托物言志 , 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 ,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
郑思肖 , 南宋末为太学上舍 , 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
元兵南下 , 郑思肖忧国忧民 , 上疏直谏 , 痛陈抗敌之策 , 被拒不纳 。
郑思肖痛心疾首 , 孤身隐居苏州 , 终身未娶 。
宋亡后 , 他改字忆翁 , 号所南 , 以示不忘故国 。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 , 拆字组合 , 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 , 隐寓“大宋”二字 。
他善画墨兰 , 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 , 人问其故 , 答曰:“地为人夺去 , 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 , 忧愤坚贞 , 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 , 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 , 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 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 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 , 描绘了傲骨凌霜 , 孤傲绝俗的菊花 , 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 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 , 已成不解的情结 , 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 , 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 , 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
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 , 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 , 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 , 前者质询 , 语气坚定;后者陈述 , 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 , 与主题略显游离 。
更重要的是 , 前者点出“北风” , 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 , 反抗之情 , 跃然纸上 。
当然 , 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 , 但三诗并立 , 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 , 则更为深广 。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
【梅花 / 梅】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 , 有一首相当著名 , 那就是在作者之前 , 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 , 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 , 也不娶妻生子 , 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 , 过着隐居的生活 。
所以他的咏梅诗 , 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
作者此诗则不同 , 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 , 却能推陈出新 。
你看他写的梅花 , 洁白如雪 , 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 , 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 , 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 , 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 , 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 , 积极改革 , 而得不到支持 , 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 , 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 , 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 , 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
【背景】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 , 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 , 非常郁闷 。
【赠荷花】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 , 花入金盆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 , 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常相映 , 翠减红衰愁杀人 。
(常相映 一作:长) 【注释】1. 菡萏(hàn dàn):荷花 。
2. 伦:同等 , 同类 。
3. 绿荷:碧绿的荷叶 。
菡萏:未开的荷花 。
4. 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 。
卷 , 卷缩 。
舒 , 伸展 。
5. 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 。
开 , 开放 。
合 , 合拢 。
6. 天真:天然本性 。
7. 翠:指荷叶 。
8. 红:指荷花 。
9. 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
【译文】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 , 花被供入金盆 , 叶却归于尘土 。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 , 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
这花和叶长久地互相映衬 , 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 , 真让人愁煞心肝 。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 。
世上的花与叶 , 本是同根生 , 同枝长 , 花儿万紫千红 , 千姿百态 , 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 。
一旦被慧眼识中 。
便移栽金盆 , 倍受呵护 。
但绿叶却受到遗弃 , 飘零落地 , 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
花入盆 , 叶作尘 , 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
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 , 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
“惟有”二字 , 同中取异 , 以下四句 , 全承它而来 , 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 , 荷花的开放闭合 , 种种风姿 , 天然无饰 。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 , 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 , 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
但这首诗 , 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 , 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
“任天真” , 既是写花 , 又是写人 。
以花性写人性 , 立意新奇 。
最后两句进一...
谁知道《西游记》中出现的诗词?
《西游记》里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写景诗词、描人诗词、叙战诗词和传佛诗词 。
现一一叙述于下 。
一、写景诗词 唐宋诗词之中 , 不乏很多写景状物佳作 , 但没有几首能有《西游记》(后用“此书”代)诗词清白单纯 。
作为一部虚幻故事 , 势必有许多虚幻景物的描写 。
而既为虚幻 , 故此书之中的诗词 , 比常寻常写景诗词少了许多现实的约束 。
这便更便于作者的发挥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天庭的描写 , 如: ……金光万道滚红霓 , 瑞气千条喷紫雾 。
只见那南天门 , 碧沉沉 , 琉璃造就;明幌幌 , 宝玉妆成 。
……琉璃盘内 , 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 , 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 。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方式 , 把本身并不存在的天庭描述得形象生动 , 仿佛真有一个天庭 。
南天门“碧沉沉 , 琉璃造就;明幌幌 , 宝玉妆成”对仗工整 , 纯朴之词描述堂皇之境 。
关于水帘洞的描写如: 一派白虹起 , 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 , 江月照还依 。
冷气分青嶂 , 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 , 真似挂帘帷 。
又: 翠藓堆蓝 , 白云浮玉 , 光摇片片烟霞 。
【形容互补的成语】虚窗静室 , 滑凳板生花 。
乳窟龙珠倚挂 , 萦回满地奇葩 。
锅灶傍崖存火迹 , 樽罍靠案见肴渣 。
石座石床真可爱 , 石盆石碗更堪夸 。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 , 三点五点梅花 。
几树青松常带雨 , 浑然像个人家 。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其中美丽 , 读者自赏 。
当然 , 关于西行路上的景物:村落、树林、彩霞、夕照、寺院、皇宫……个个精彩绝伦 , 引人入胜 。
引一首写秋的诗如下: 枫叶满山红 , 黄花耐晚风 。
老蝉吟渐懒 , 愁蟋思无穷 。
荷破青绔扇 , 橙香金弹丛 。
可怜数行雁 , 点点远排空 。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枫叶满山红”道出时在金秋 , 菊花在晚风中摇曳 , 远行路上 , 蝉声“嗤嗤”“吟渐懒” , 其中似乎有点点愁绪 , 思家?恋国?唐三藏或许正想起唐王的话“宁要家乡一捻土 , 莫爱他乡万两金” , 果然“思无穷” 。
“荷破青绔扇 , 橙香金弹丛”两句最好 , 十个字 , 便把秋之“杀”与“喜”皆道出来 , 一面是“荷破” , 便是残败之象 。
古时 , 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时候 , 从四时看 , 秋为阴;秋又是战争的象征 , 从五行看 , 秋季属金 。
欧阳修道“天地之义气 , 常以萧杀而为心” 。
另一面是“橙香” , 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征 。
所谓“春花秋实” ,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 , 故诗人用一“金”字 , 尽述其中喜意 。
尾联二句“可怜数行雁 , 点点远排空”表述全诗的感情基调:无论秋天的果实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喜悦 , 毕竟西行路上 , 前途茫茫 , 不知何时返故乡 。
唐和尚看到雁归 , 正中思乡之情怀 。
吴承恩有另一经典之作 , 则是其写雪的: 彤云密布 , 惨雾重浸 。
彤云密布 , 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 , 大雪纷纷盖地 。
真个是六出花 , 片片飞琼;千林树 , 株株带玉 。
须臾积粉 , 顷刻成盐 。
白鹦歌失素 , 皓鹤羽毛同 。
平添吴楚千江水 , 压倒东南几树梅 。
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 , 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 。
那里得东郭履 , 袁安卧 , 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 , 王恭币 , 苏武餐毡 。
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 , 万里江山似玉团 。
好雪!柳絮漫桥 , 梨花盖舍 。
柳絮漫桥 , 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 , 舍下野翁煨榾柮 。
客子难沽酒 , 苍头苦觅梅 。
洒洒潇潇裁蝶翘 , 飘飘荡荡剪鹅衣 。
团团滚滚随风势 , 迭迭层层道路迷 。
阵阵寒威穿小幕 , 飕飕冷气透幽帏 。
丰年祥瑞从天降 , 堪贺人间好事宜 。
【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其中用词十分华丽而精确 , “六出花 , 片片飞琼;千林树 , 株株带玉”、“须臾积粉 , 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 , 皓鹤羽毛同 。
平添吴楚千江水 , 压倒东南几树梅 。
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 , 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 , 应用夸张的比喻 , 虚实结合 , 形象而生动 , 将大雪满天飞的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 , 使人如身临其境 。
同时也大量用典:“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 , 把诗歌有限的容量扩充到无限的空间 。
另一首描写一幅画的词也是我十分推崇的: 七贤过关 , 寒江独钓 , 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 , 折梅逢使 , 琼林玉树写寒文 。
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 , 雪迷山径酒难沽 。
真个可堪容膝处 , 算来何用访蓬壶? 不细品论 , 相信读者也会很喜欢的 。
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全书之中随处可见 , 我们在享受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同时 , 也不得不赞叹于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手法! 二、描人诗词 《西游记》作为一部小说 , 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是至关重要的 。
吴承恩除了通过故事的情节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形象深刻的人物 , 同时也应用了大量的诗词来描述 。
当然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说书者口头上的炫耀引人而准备的 。
但是我们今天仔细地看 , 便会发现他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 , 也有它自身不可估量的价值 。
单说吴承恩对妖神鬼怪幻化的美貌的描写 。
西天路上 , 众神欲试探师徒四人拜佛求经的诚意 , 幻化出四个美人 , 吴承恩在这里对四人做了仔细的描述: 妖娆倾国色 , 窈窕动人心 。
花钿显现多娇态 , 绣带飘飖迥绝尘 。
半含笑处樱桃绽 , 缓步行时兰麝喷 。
满头珠翠 , 颤巍巍无数宝钗簪; 遍体幽香 , 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诗词中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诗歌常用的有比偷、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对比、仿拟、排此、重复等约三四十种修辞方法 。
例如的诗《七律.长征》中的两句一一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这两句是修辞中的对偶 , 其中又用到了夸张 , 将"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
推荐阅读
- 2023广东高考本科提前批军校分数线公布 上军校要多少分
- onenote怎么把图片转文字? Win10系统中onenote将图片转换成文字的详细步骤
- 身份证在高考中有什么作用
- 李清照描写章丘的诗词
- win7手动安装语言包? Win8系统当中语言包应该如何安装?
- ppap的定义? Win7系统中ppap.exe进程如何删除?ppap.exe进程是什么?
- 蒲松龄聊斋诗句
- 结婚日子2021黄道吉日
- tomcat配置环境变量失败? Win10系统应该如何配置tomcat环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