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描写章丘的诗词

1、《春残》是宋代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寄居某地所作 。此诗一反大多数李诗雄浑的写作手法,采用雅致纤细的表达方式 。以白描方式来叙事,描写晚春之景,难得的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 。单纯的表现了作者客居异乡,在愁病中的思乡之情 。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
2、《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 。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
3、《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 。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
4、《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词,写作时间只知道是某年的三月初三 。
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 。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 。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空"字,毕现失望之情 。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 。接着转折: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
关于章丘特产的广告词
章丘大葱济南章丘种植大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优良品种“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达到2米,单株重1斤左右,有的达到3斤多,章丘大葱被称誉为“世界葱王” 。
龙山小米章丘名产“龙山小米”,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 。
“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是一种无公害食品 。
明水香稻明水香稻,因产于章丘市明水地带(明水街道和双山街道)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 。
其粒微黄、呈半透明状,颗粒饱满、米质坚硬、色泽透明、油润光亮;米饭吃起来十分爽口,清香之气能令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所以济南百姓俗称“香米” 。
黄河大米
史上谁的诗词最柔婉?
我我觉的应该是清朝的纳兰容若.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
又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
又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
欲眠还展旧时书 。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
幽窗冷雨一灯孤 。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又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
一钩新月几疏星 。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
小阑干外寂无声 。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
又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
又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
闲阶小立倍荒凉 。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 。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
2.读诗入意境 。
欣赏诗歌还要“读” 。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
3.提高欣赏情趣 。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
关于李清照诗词的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词是精金美玉,既讲究铺叙情致,又执著于典重故实 。
中国词学史,尽管词人繁星纷呈,但据词论家勾勒的简洁轮廓中,李清照风致洒落,才思高秀,以花中第一流身份,可拔女词人头筹 。
知人论世是走近作家作品的重要蹊径,品评文字不能依靠纯美暇思,语焉不详,或用力过度,均会有畸轻畸重之偏论 。
李清照之词倜傥有丈夫气,在有宋一代,已具青蓝胜概 。
论清照词的评家也多,刘辰翁、沈曾植、陈廷焯、李调元、吴小如……依序品来,历代评词之人,或赞或驳,有着繁简不一的心境 。
清照人生,文情并茂,留下的资料却斤斤可量 。
陈祖美先生却用力颇勤,有着坚实厚重的评论才情 。
她从清照汴京待字从容起笔,缓缓评析清照合卺初嫁、汴京泣别、重返汴京、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避难京华、定居临安的落花身世,从中可知,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时代,相知相谐的燕婉新婚,生活得清明华兹,简约生动,因而,初期之作,虽不全是怜花惜春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情优雅娇嗔,少女与少妇的悠游情思,也已压倒须眉;可是,随着年龄滋长、世事踵华,李清照历经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既有身为嫠妇之悲,又有再嫁离异之怆,既有忧郁惝怳的爱国忧思,又有寤寐不忘中原的感慨,因而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 。
读陈祖美先生所品评的李清照,仿若是影着了一幅磊块幽折、沉郁凄怆的女词人图,里面又繁复有多种曲折浇薄的情绪 。
尤其是,祖美先生力解清照词,生动解颐地评议赵李二人的感情世界,识见可嘉 。
由于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浇薄,李清照在新婚之际,即与赵明诚劳燕分飞,被迫泣别汴京,因而写下一些寓有政治块垒的新婚别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行香子》等,而并非世俗论者所附会的,因赵明诚“负笈远游”,而写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 。
再如,她与明诚“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世人共知,依然世俗理解,必是让人心生艳羡的 。
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祖美先生,对李清照词作人生展开的种种厘析,那种为文造情的企羡念想,宛然星散 。
实际是,李清照的佳话婚姻,也曾笼有婕妤之叹,甚而有庄姜之悲 。
虽然后来,两人益发相赏如初,但李清照词作中描画的那些因伉俪睽违产生的怨情,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赵明诚冷落妻子、章如冶游等蛛丝马迹 。
可是这一点,却并不是每个评词人都体贴的解读到位 。
譬若《声声慢》,即是才识高雅如沈祖棻先生者,也以为,此词是李清照写于晚年之时的块然独处,辛苦艰难,还对元人乔吉以“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仿李清照有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斥之为文字游戏,对词作的内容,仍定性为有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而陈祖美先生之品清照词,比之沈祖棻的品赏,却有不同异见,她并不将其看成是忧伤国事之作,明确指出,实为中年不欢的李清照,唱一曲内心的隐衷给夫君赵明诚听 。
且,祖美先生并非简单索隐,而是胪列有六条事实例证,一一厘析清照之词的隐微含义,是以体贴明悟的解析,捋浮去层层误解的尘埃,吻合地将剖析清照写此词的竹节式心绪,显影地还原出她的隐衷心曲,并就此郑重引申出清照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所作词中无一乡国之念,惟有儿女情长,在前、中期创作中,这是李清照坚持的诗与词之间的楚河汉界 。
祖美先生认为,研究之事实,并不一定是以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而为荣,也不以又开掘了某种深度而欣喜 。
她的品析清照词,实是设身处地地运用古代女性视角,将社会学的解读方法,婉转地转换为对李清照情感心理的逆探,在细枝末节里,流动着个人的体悟,因而,让人既留恋于她剖析出的伤心人别有怀抱,也在短幅讲析“闺怨”式词作中,体会一番明快的评论况味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急找..李清照早年的关于爱情的诗词!!!!
楼上的筒子们说的很多是她后期的作品啦,很多还不是爱情诗.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辞海》1989年版)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
(《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 。
明诚自愧勿如 。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
”正易安作也 。
(《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
(《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同上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
□□金锁,管是客来〔口沙〕 。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犹赖有□□ 。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龙娇马,流水轻车 。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
(□:原缺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
形容泪水的诗词有哪些?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忆江南·多少泪》五代:李煜多少泪,沾袖复横颐 。
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
摘花销恨旧风流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
两眉何处月如钩?《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宋代:秦观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
无一语,对芳尊 。
安排肠断到黄昏 。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宋代: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 。
愁到眉峰碧聚 。
此恨平分取 。
更无言语 。
空相觑 。
短雨残云无意绪 。
寂寞朝朝暮暮 。
今夜山深处 。
断魂分付 。
潮回去 。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有关豪情万丈的诗词有什么?
1.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2.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
3.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4. 咏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
5.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题菊花译文: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 。
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 。
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让这美丽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
作者简介: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 。
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 。
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
黄巢本并无夺取天下之雄才大略,亦曾数次兵临绝境,但因朝廷无信,藩镇割据,成就了黄巢最后直捣长安 。
但黄巢残暴毒虐,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军队军纪差,攻克长安之后不思进取,未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未建立后方根据地,最后被唐军击败 。
赏析: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
2. 乌江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
清照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 。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赏析:作者经过乌江,有敢于生于乱世而又无英明的君主 。
借楚霸王项羽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故作了《乌江》 。
3. 咏石灰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 。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
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 。
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 。
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
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 。
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
“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 。
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
【李清照描写章丘的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