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顿悟的诗句

1. 三乘五性皆醒悟 , 方知自有珍珠库 。——《颂证道歌·证道歌》
2. 内观各自普光明 , 顿悟中生大驩喜 。——《元夕病中》
3. 积迷如望洋 , 顿悟不违咫 。——《生日病腹疾书事》
4. 度远出寒公案在 , 渐修顿悟话头长 。——《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
5. 老来顿悟妻儿累 , 却羡山中有发僧 。——《宿范譓卿书房》
6. 圆明顿悟 , 无私普照 , 善行周全 。
7. 道要仙机 , 顿悟方知 , 物物尽捐 。——《洞天春》
8. 顿悟如如缘合后 , 深谢真师垂顾 。——《酹江月》
9.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游山西村》
10. 能于一唯间 , 顿悟冠三千 。——《曾景山犹子觅诗》
人生顿悟的诗句 1.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2.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代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 ,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
3. 《画眉鸟》宋代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 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不及林间自在啼 。
4. 《纳凉》宋代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 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 , 风定池莲自在香 。
5. 《清平乐·春晚》宋代 王安国
留春不住 , 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 昨夜南园风雨 。
小怜初上琵琶 , 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 , 春风自在杨花 。
苏轼《定风波》诗词 1、原文
定风波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 , 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2、译文
三月七日 , 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 , 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 ,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 就做了这首词 。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 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 , 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 , 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 , 照样过我的一生 。
春风微凉 , 将我的酒意吹醒 , 寒意初上 ,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 回去吧 , 对我来说 , 既无所谓风雨 , 也无所谓天晴 。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 于简朴中见深意 , 于寻常处生奇景 , 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 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 , 下片着眼于雨后 , 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 篇幅虽短 , 但意境深邃 , 内蕴丰富 , 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 , 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
求 描写赞美蓬莱仙境的诗词逍遥缥缈 , 触摸仙迹神踪——游人间仙境蓬莱阁有感“丹崖琼阁步履逍遥 , 碧海仙槎心神飞跃” , 这是初踏入“人间仙境”彩绘坊 , 费新我老先生帮我留下的对于这个神秘而又向往已久的地方的最初记忆.带着过多的期许 , 夹杂丝丝的后怕 , 脚步在忐忑与激动中踏上了仙境之旅的台阶.九曲回环的石阶引领旅人的脚步游走在蓊蓊郁郁的苍松翠柏之中 , 娓娓引荐介绍着一处处饱经沧桑的古刹名胜 , 耳畔不时飘荡着淡淡的古筝以或扬琴之类的天外之音 , 若即若离 , 轻柔缥缈 , 我曾奋力的挥一挥手 , 闭上眼睛 , 深吸一口气 , 似曾想把握什么 , 似曾已经把握了什么 , 却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 那时的脑中真是一片空白 , 可能只要略用一下思维 , 调用几个词语的工夫和行为就会打破这里的美好的一切.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当时的感觉 , 就像忽然发现一朵盛妍的鲜花 , 花蕾与带着清香而又纯净的露珠悄然相伴 , 很想仔细靠前欣赏一下 , 闭上眼睛的同时慢慢深呼吸着靠近 , 品味它的香甜 , 但是却又不敢靠的太近 , 因为她们都是一触即碎的.彼情彼景 , 由不得你有一丝一毫的放肆与张扬 , 你会心甘情愿的放轻脚步 , 调匀呼吸 , 生怕打破这最初也是固有的神境意味.还未曾真正踏上烟云缭绕的人间仙阁 , 却已分明嗅到了仙人的气息 , 尝到了仙境的味道 , 这里真的如此神奇!转过绿树掩映的八角十六柱万民感德碑亭 , 抚摸着碑身上微凉却火热的语句 , 还没来得及从万民百姓颂扬康熙的音容中转过神来 , 已经来到了丹崖仙境坊 , 从导游小姐那里得知 , 跃过此坊 , 即可真正的进入仙境了 , 所有的期待和渴望在这一刻慢慢膨胀到了极点 , 我不知当时是怎样从人间跨入神界的 , 或许是飞了过去 , 以或更准确的说是飘了过去.穿过古朴而略带威严的白云宫、显灵门 , 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环套式的古建筑群 , 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飞檐走栋 , 参差错落 , 光影相合 , 苍青厚重的古墙上不时爬着绿油的爬墙虎 , 行走于期间的青石古道 , 仿佛轻踏远古时代久远的脉搏 , 时间空间在这里有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搭配和交融 , 头脑中忽然会跃出一个词语——“无间道”.从这个宫飘到那个殿 , 从一个园林转入另一处景致 , 携带着目不暇接的景、物和人 , 感受着从海上慢慢泛来的海雾和海的咸腥味道 , 真有自己已飘然成仙 , 与众仙家聚于厅堂院舍、奇峰俊树之间 , 谈天论世的精妙感觉 , 分不清何者为我 , 何者为他.随着神游的深入 , 人间仙境蓬莱阁的神秘面纱也慢慢被一层一层撩开 , 一排径直的蹲狮石阶之上 , 在一千多年的古槐和苍松陪护下 , 让很多仙人都钟情的蓬莱阁主阁终于露出了她的面目 , 她坐北朝南 , 为双层木结构楼阁 , 底层四面回廊 , 正门上方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亲手所书“蓬莱阁”三个大字 , 字体雄强浑厚 , 再加“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等大型碑刻楹联 , 使其具有了超凡厚重的人气和沧桑.蓬莱阁就这样清幽而傲气的高踞在褚红色的丹崖山巅 , 临风抚海 , 以碧海蓝天为衬托 , 以田横峻岭为屏障 , 北望长山列岛 , 南依刀鱼水寨.至此我恍然顿悟为何传说中的八仙对此情有独钟了 , 不愧为“碧海春融”、“神州胜境”.登上蓬莱阁后 , 扶栏远眺苍茫碧海 , 真有“九千仞天 , 登梯得路;三万里海 , 破浪乘风”的感慨油然而生.无怪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此处时 , 即兴题联“八仙过海 , 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 , 风景这边独好.”再将目光跳过暗灰的古城墙 , 你会惊奇的发现 , 黄海和渤海千里相会于此 , 交换着各自的颜色和往事;清幽静谧、蜿蜒的石子小路游走在凝翠滴绿的碧草红花之间 , 忽隐忽现;银白色的海鸥在霓裳似的海雾中起落飞翔 , 随心所欲地在金黄温润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印;厚重沉稳的古港码头 , 传达出来自很久以前的声音;浩瀚苍茫的大海亲切地拍打着礁石的脊背、沙滩的肚皮 , 诉说着潮起潮落中的故事…… , 直到此时 , 心中还苟存的最后一丝忐忑和后怕也被涤荡殆尽 , 取而代之的是激动和超然逍遥的感觉 , 这时才会明白 , 原来的顾虑总是多余 , 仙境就是仙境 , 蓬莱阁果真名不虚传.在心满意足中 , 迈出了白云宫 , 也即迈出了天界 , 我再次回到了凡间 , “留恋处 , 蓝舟催发……”再次不舍地回望仙坊古刹的倩影 , 再次品味天上人间的各种滋味 , 坐在宽敞的旅游巴士中 , 思绪还在不断的飞转 , 为何此处有如此的魅力 , 仅仅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古韵?还是由于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 , 使其充盈仙气 , 真应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还是……?但总觉理由不够充分 , 缺少了什么 , 哦 , 对了 , 是不是由于售票窗口和检票口服务人员那浅浅的微笑和关切的话语 , 导游小姐那娓娓而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 , 还有那在不经意间回头时看到的默无声息的环卫保洁人员?……我终于明白 , 原来这里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外 , 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批执著而又默默无闻的仙境制造者和守护者 , 是他们给了仙境以灵气和活力 , 也是他们为游客创造了最超值的享受氛围 , 在这里我们领略的不只是自然造化的神奇馈赠 , 更主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终于在脑海中搜寻到这个令自己还算满意的
描写寺庙的诗词 古代文人雅士喜欢游览名胜古迹 , 其中包括寺庙 , 写下了很多关于寺庙的诗词:1、《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2、《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 但 余钟磬音 。3、 寺庙颂鸣钟香鼎绕红尘 , 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 , 刮来膏血奉诸神 。3、云 怨 词 (清 。陈维崧)春山云幅和 , 山前春水 , 朝来齐绿 。指点前村古寺4、花祭腾:庙宇 避世不须山 , 门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 游人宿佛堂 。5、朝中措——陆游 冬冬傩鼓饯流年 , 烛焰动金船 。彩燕难寻前梦 , 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 , 兰成久旅 , 回首凄然 。明月梅山笛夜 , 和风禹庙莺天 。6、《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7、蝶恋花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 , 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 ,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 , 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 神仙须是闲人做 。8、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李白 挂席凌蓬丘 , 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 , 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 , 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 , 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 , 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 , 佳趣满吴洲 。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10、《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 ,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 安禅制毒龙 。11、《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 暮持筇竹杖 , 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 , 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 , 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 , 松风直似秋 。1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13、《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14、《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 , 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 , 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 , 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 , 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 , 永康我王国 。1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 但余钟磬音 。16、《题杭州孤山寺》张祜 楼台耸碧岑 , 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 , 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 , 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 , 钟声在北林 。17、《题杭州灵隐寺》 张祜 峰峦开一掌 , 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 , 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 , 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 , 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 , 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 , 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 , 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木百丈苍髯须 , 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 , 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 , 绝胜絮被缝海图 。18、《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 , 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 , 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 , 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 , 终日醉醺醺 。19、《望悬空寺 》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 , 凭虚结构工 。梵宫依碧献 , 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 , 僧寒谷口风 。跻攀真不易 , 遥望意无穷 。20、《过悬空寺》 明 郑洛石壁何年结梵宫 , 悬崖细路小径通 。山川缭绕苍寞外 , 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 , 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 , 安得山僧是远公 。21、《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 , 重寻兰若问山僧 。峰头青鸟来还否 , 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 , 我闻佛法演三乘 。凭虚顿悟心无住 , 好歩禅关最上层 。22、《登悬空寺》 明 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 , 缥缥层楼结构难 。清梵漫疑云外度 , 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 , 客到孤峰五月夜 。为问远师曾沽酒 , 好邀明月共盘桓 。23、《题悬空寺》 明 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 , 白云几度封 。萝悬千洞月 , 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 , 檐前宿老龙 。慧光千万丈 , 日夕满恒宗 。24、《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 , 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 , 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 , 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 , 飘然意欲仙 。25、《枫桥寺》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 , 雁声嘹呖搅人眠 。昔年曾到枫桥宿 , 石岸傍边系小船 。26、《赋得寒山寺送别》高启枫桥西望碧山微 , 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 , 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 , 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 , 乌啼时节送君违 。27、《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 恐惊天上人 。
化用诗词的作文题目有哪些 画龙点睛 巧妙化用诗句 巧妙化用诗句 《怎一个“情”字了得》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 , 化用了 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 “ ”) 《忙兮忙兮奈若何》 (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 , 化用 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 “ ”) 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以诗句作题记 , 导引全文 以诗句作题记 , 导引全文 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 题记:“山 , 沉稳 , 敦厚;水 , 灵动 ,  聪慧.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以诗句开篇 , 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 溪舴艋舟 , 载不动 , 许多愁” , 这是李清 照生命的颜色 , 灰暗、沉闷;“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 , 雄浑、 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 名句开篇 , 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 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 , 却含蓄深沉 , 极具概括 性 , 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 启迪人们对自己要 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诗句开篇 , 先声夺人 以诗句开篇 , 先声夺人 《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高 考佳作)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 ,  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 ,  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 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 交错 , 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作者运用了苏轼《题西林壁》 , 杜甫《春望》. 用诗句写景 , 境界优美 用诗句写景 , 境界优美 唐人眼中的花 , 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 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 , 很美. 宋人眼中的花 , 伊人憔悴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 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 , 红瘦绿肥 ,  很美.清人眼中的花 , 飘零流水 , “花谢花飞花满 天 , 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 , 游丝无力 , 楚 楚动人 , 也很美.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  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 中黛玉的诗句 , 紧扣话题 , 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 , 有的繁 盛美丽 , 有的满目凄凉 , 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 , 历史 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 , 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 而且 风流华美 , 读来满纸花色蕊香 , 令人折服. 用诗句议论 , 观点鲜明 用诗句议论 , 观点鲜明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 , 是理念的超越.患得 患失后 , 深谙自己的心跳.是“荣辱不惊 , 看庭 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 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 洒 , 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 眼神 , 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为自己的情 思而偏移 , 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 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 霄”中收获一份乐观 , 从“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 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 ,  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 , 成为后人仰望的一 种超凡的高度! 用诗句议论 , 观点鲜明 用诗句议论 , 观点鲜明 《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的 牵挂 , 是‘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的 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的祝愿 , 是‘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 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用诗句抒情 , 情感丰富 用诗句抒情 , 情感丰富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 可用 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 , 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化 诗 成 句 化 诗 成 句 化 诗 成 段 化 诗 成 段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种表 达过于直白 , 会让人感觉有些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诗句后面有一定阐 述(或解说). 如: 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 惊 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 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如: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如: 思念就是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就可化作 ①“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 无言垂泪千行”. 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就可化作 ②“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 杨柳岸”. 化用下列诗句 化用下列诗句::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参考答案: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 , 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 , 是最 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 , 疑是经冬雪 未消”的玄妙 , 陶醉于“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 黄时雨”的飘愁 , 沉浸于“细看来 , 不是杨花 , 点点 是离人泪”的哀怨 , 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 , 是与 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
诗词释文请问: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送别》 弘一法师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 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 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 惟有别离多 。
弘一法师 , 俗名李叔同 , 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 , 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 , 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 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 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 在多个领域 , 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同时 , 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 , 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 , 如智永和怀素 , 尽管身披袈裟 , 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 , 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 , “狂来轻世界 , 醉里得真知” , 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
《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 , 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 , 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 , 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 , 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
《送别》分三段 , 第一段是“写景” ,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 , 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 , 是对第一段的重复 , 其实不然 , 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 , 犹如日落 , 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 , 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 , 用无所明指的象征 , 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所以 , 《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
《江南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1、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
2、原文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3、注释
①莺啼:即莺啼燕语 。
②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
③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
④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
⑤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 , 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
4、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 , 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 ,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
而另一方面 , 宪宗当政后 , 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 , 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 , 一心事佛 , 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太监杀死后 , 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 , 僧尼之数继续上升 , 寺院经济持续发展 , 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 , 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 , 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 , 到头来是一场空 , 不仅没求得长生 , 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 , 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 , 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 , 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 , 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 , 故题为《江南春》 。
5、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 , 唐代诗人 。字牧之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 , 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 , 后历任监察御史 , 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 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 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 , 多清丽生动 。以七言绝句著称 , 境界特别宽广 , 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谓之小杜 , 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 《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
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出处?“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原文: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译文: 三月七日 , 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 , 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 ,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 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 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 , 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 , 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 , 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 , 将我的酒意吹醒 , 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 , 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 回去 , 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 , 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 , 风雨忽至 , 朋友深感狼狈 , 词人却毫不在乎 , 泰然处之 , 吟咏自若 , 缓步而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 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长子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 。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 , 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参考资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百度百科
如何快速提高诗词水平? 写自己真正有感觉的 , 喜欢的事情 。“灵光乍现”随身携带纸和笔 , 把所闻所感立即记下来 , 留下那稍纵即失的感觉一想法 , 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素材 , 并多读课外书 。动笔之前理清思路 , 跟题目对话 , 然后拟大纲 。先把想到的统统写下来 , 之后再仔细剪裁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先从生活作文入手练习 , 多读书 , 用心读 。获得的东西一定会在你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要主题鲜明 , 结构严谨 , 层次清楚 , 材料充实 。剪截浮词:“美锦剃衣修短有度 , 虽玩奇采不倍领袖 。”前后照应 , 起伏折叠 , 明珠暗投 , 落地有声 。时间推移 , 空间变换 , 认识发展 , 人物事件 , 合理安排 。人人心系笔下所无.以情动人.寓意含蓄 。情发于中.文形于外 。平字见奇 , 常字见险 , 陈字见新 , 朴字见色
多背唐诗 , 潜移默化 。
【有关顿悟的诗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