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_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望洞庭古诗背景,就是相当于古诗意思的扩张,大概要240字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 , 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 。
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 , 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 , 写下了所见的美景 , 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 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 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 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 浮岷江 , 观洞庭 , 历夏口 , 涉浔阳而东 。
」
《望洞庭》古诗描写了洞庭湖的哪些景象?
1.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 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2.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 因为太阳已落 , 湖水不反光 , 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
3.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
4.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
1. 全文: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2.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 , 遍洒澄净湖面 , 湖面平静无风 , 犹如铁磨铜镜 。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
【望洞庭古诗诗配画】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
那翠绿的君山 , 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
3. 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
微波不兴 , 平静秀美 , 分外怡人 。
诗人飞驰想像 , 以清新的笔调 , 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 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4.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 浮岷江 , 观洞庭 , 历夏口 , 涉浔阳而东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5.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 浮岷江 , 观洞庭 , 历夏口 , 涉浔阳而东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望洞庭诗句还能提出什么 问题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注释:(1)洞庭:湖名 , 今湖南省北部 。
(2)湖光:湖面的光芒 。
(3)两:指湖光和秋月 。
(4)和:和谐 , 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5)潭面:指湖面 。
(6)相:相互 。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 , 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 , 隐约不清 ,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
作品译文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 , 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 , 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 , 从远处望去 , 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
《望洞庭》的全部诗意是什么?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 , 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 , 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 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 , 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 , 轻轻着笔 , 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 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 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
1.作品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2.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
3.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 浮岷江 , 观洞庭 , 历夏口 , 涉浔阳而东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写望洞庭这首诗的背景.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 浮岷江 , 观洞庭 , 历夏口 , 涉浔阳而东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译文 风静浪息 ,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 , 平滑光亮 。
遥望洞庭 , 山青水绿 ,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 , 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
扩展资料: 简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 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 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 因为太阳已落 , 湖水不反光 , 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 , 即湖中的君山 。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
全诗纯然写景 , 既有描写的细致 , 又有比喻的生动 , 读来饶有趣味 。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 俨如琼田玉鉴 , 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
“和”字下得工炼 , 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
而且 , 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 , 传达给读者了 。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 , 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 , 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 , 波澜不惊 , 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
否则 , 湖面狂风怒号 , 浊浪排空 , 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 , 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
...
望洞庭的诗意
诗意:秋夜明月清辉 , 遍洒澄净湖面 , 湖面平静无风 , 犹如铁磨铜镜 。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
那翠绿的君山 , 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
诗文: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扩展资料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
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 , 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 , 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
微波不兴 , 平静秀美 , 分外怡人 。
诗人飞驰想像 , 以清新的笔调 , 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 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
古诗背景图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tangshi/poem44.htm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欣赏) http://www3.upweb.net/index237-img/showlog.php?id=3408 (望洞庭)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013580(夜雨寄北) 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424.htm (岑参-逢入京使) http://bbs.ywms.net/space/14512/viewspace_955_aid_856.html (滁州西涧)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E2%C1%D9%B0%B2%DB%A1&in=14&cl=2&cm=1&sc=0&lm=-1&pn=13&rn=1http://web.mmyz.net/cyq/mzhxd/tangshishangxi/poem/poem210.htm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赏) http://www.writebar.com/photo/Photo_Class.asp?ClassID=20&page=15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469.htm (朱熹-观书有感) 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716.htm (陆游-示儿)
望洞庭 刘禹锡诗意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诗意: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 , 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 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 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 因为太阳已落 , 湖水不反光 , 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 , 即湖中的君山 。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
全诗纯然写景 , 既有描写的细致 , 又有比喻的生动 , 读来饶有趣味 。
扩展资料:《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 , 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 , 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 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 , 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 , 轻轻着笔 , 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 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 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
参考资料:望洞庭-百度百科...
刘禹锡望洞庭写作背景10字
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 , 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 , 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 。
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 , 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 , 写下了所见的美景 , 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 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 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 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
推荐阅读
- 主力压盘的目的是什么 主力一直压盘的目的
- 吊装带的特点用途有哪些
- 比亚迪宋怎么充电
- 自然堂雪域紫草面膜怎么用 自然堂雪域面膜怎么样
- 梅花鹿吃什么食物为主
- 合成酶的原料是什么
- 描写吉林的诗句有哪些?
- 幻痛蝴蝶徽章如何佩戴
- 豆角叶有什么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