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和大华是一个公司吗,海康大华分析

文|周有辉
机器人行业的上市潮又添一支劲旅 。
近日,安防第二名大华股份(002236.SZ)公告称,旗下正上市辅导的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 。八位投资者增资2.6亿元,换得股权12.58% 。投资方包括宜宾绿能、无锡芯创一号、合肥国轩高科、朱江明 。
这次增资扩股的信号明显,大华股份也想分得机器人上市潮一杯羹 。早在2021年9月,大华股份就曾启动分拆华睿科技至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而大华股份的老对手海康威视则在今年3月17日,宣布分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并向创业板递交了招股书 。
两家战火从安防领域延伸到了机器人领域,似有“不死不休”之态 。在AI的推动下,海康市值破4000亿,大华破600亿 。
华睿科技成立于2016年,2020年整合为大华机器人业务,核心产品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目前还在拓展机械臂,销售渠道上高度依赖大华系公司以及零跑汽车 。少量的物流无人化项目还是大华股份自有的富阳生产基地所提供 。
不过华睿科技的总体业绩表现仍然与海康机器人相去甚远 。
公告显示,华睿科技2021年营收为6.8亿元,净利润为6212万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营收为4.95亿元、净利润仅为470万元 。
而海康机器人2021年营收为27.68亿元、净利润为4.82亿元,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8.1亿元、净利润为4.28亿元 。
紧随海康机器人大打价格战
华睿科技和海康机器人的架构设计和运营策略几乎一致——借母公司进行业务、资金输血,并用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优势迅速打开市场 。
具体从产品来看,华睿科技业务分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两大板块 。机器视觉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场景的读码、定位、测量、缺陷检测等,实现生产过程“机器换人”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移动机器人在2020年成立,核心产品为室内物流的潜伏型、叉取型和移载型AMR 。
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产品与大华股份原有安防业务的计算机识别产品交叉很深 。例如安防人脸识别的核心技术涉及:图像采集、人脸检测、图像预处理、人脸特征点提取和人脸匹配/识别 。这些底层技术和工业、仓储场景所需要的视觉识别类似,能够互相迁移 。
大华股份运营管理中心总裁张军昌就曾表示;“把我们这么多年的视频、音频技术积累融合起来,再加上AI软件(灵魂),形成我们的机器人 。”依托大华生态发展的效果十分拔群 。华睿科技对大华系公司在2021年销售金额就超过1.1亿元,2022年1-9月销售超过3800万元 。
值得一提的是,华睿科技和海康机器人都拥有安防行业极其深厚的渠道体系,这为其开拓早期的机器人市场打下基础 。一位机器人行业猎头对36氪表示:“海康和大华整体文化比较温和,公司大到现在也还是能感受到‘工程师’文化,不是‘PPT先占领市场’的打法,无论对员工之间还是面对客户都有很强的服务心态 。”
因此对于行业目前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机器人售前售后问题,海康和大华相比其他创业公司都有更大的优势 。
战略相似,意味着双方在机器人赛道也将重演在安防市场的激烈竞争 。两者在安防市场共处于第一梯队,2020年,两家企业在中国市占率合计达64%,全球市占率合计达45% 。
在劳动力成本愈发升高的趋势下,机器人业务的增速相较其他创新业务的发展更快,尤其是在2016年-2020年快递物流行业扩张潮下,大华、海康两者都看上了这块“肥肉”,在项目竞标中大打价格战 。
【海康和大华是一个公司吗,海康大华分析】一位工业移动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对36氪表示:“华睿科技目前就是盯着海康机器人打,用降价的方式抢项目 。”但是目前来看效果不佳,海康威视和中国电科一直都是海康机器人Top 2客户,供应链和信息系统也是高度依赖海康体系,这使得海康机器人的打法和成本更具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