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唐子西语录
古诗词在囯学中的地位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
(一)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
《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 。
(二)诗歌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个体自我最为幽微的探索,不是哲学,而是诗歌 。
生命、爱情、寂寞、苦恼、感动、彻悟,在这些即时的、神秘的、独特的精神体验中,诗在风吹云动、花开叶落的境界里,揭示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有限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赋予短暂的生命以意义 。
(三) 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
诗和音乐相伴而生,所以,音乐节律就成了诗歌最重要的结构方式 。
从早期诗歌蕴含的古老民间歌谣的情态,到楚辞音韵婉约缠绵,再到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或格律诗,这些精美雅致的诗歌形态,以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是智慧和敏感心灵的结晶,是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
【关于落叶的古诗词名句】 所以,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
...
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
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
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
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
前度题红杳杳 。
溯宫沟、暗流空绕 。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 。
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 。
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 。
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 。
望我家在何处 。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
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
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扩展资料: 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 。
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 。
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
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
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 。
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 。
“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 。
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 。
“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 。
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 。
“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 。
“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 。
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 。
“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 。
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求古诗词中写落叶的名句,有关叶的成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联系古诗,谈谈秋意象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
341102)江西省赣县田村中学 钟益忠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
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
(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
(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
(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
(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 。
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
(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 。
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
假如当是一篇作文或者作业的话,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够了,你可以参考后再修饰一下 。
描写树叶的古诗词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红叶(高启)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 。
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菱荇沼 (薛涛)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
山中 (王维)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
关于描写秋的古诗词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萚:飘落的枯叶 。
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 。
漂:同“飘”,吹 。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
《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
木叶:树叶 。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
木下:树叶落下 。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
序:时节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
嗾:怂恿 。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
嗯形容秋天落叶美景的古诗词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
写出含有"秋"字的古诗词个3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
木叶:树叶 。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
木下:树叶落下 。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
序:时节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
嗾:怂恿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
府·杜牧《 齐安郡中...
推荐阅读
- 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 关于鱼与水的古诗词
- 江南梅雨的诗句
- 除了作业帮还有什么软件可以挑战诗词
- 迷妹
-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学生的行为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 华为p30怎么升级鸿蒙系统
- 影剧院 游艺厅等密闭式休闲场所可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
- 京东小金库怎么提现,京东小金库为什么不能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