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花

诗词中的花
------------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
清者乐雪,雅者乐花 。
雪与花,特别是梅花,像是孪生姐妹,若即若离,有这种种微妙的关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交相辉映,尽显丰姿 。
人们常以花喻雪,谈到下雪,总说是梅花飘舞 。雪还素有“六出梅花”的美名 。以雪喻花就更寻常,苏州梅花出名,早春时节,千树皆白 。暗香浮动,人称“香雪海” 。刘禹锡《杨柳枝》中有这样的句子:“昨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入 。”
既然互为本体和喻体,雪和花似乎令人难以分辨了 。然而,富有哲理的宋诗,还是巧妙的区别出它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王安石的《梅花》诗吧 。是的,雪有雪的优点,梅有梅的长处 。卢梅坡《雪梅》说:“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话虽如此,雪与花还是互相搀杂了对方的特点 。从王禹称《春居杂兴》“荞麦花开白雪香”句中可见,雪香未必不如花香 。而周邦彦《浪淘沙慢》中所描绘的“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香”,告诉我们花白也未必逊于雪白,
落雪与落花,由于季节的因素,却令人产生截然不同意境 。落花的时候,是李后主《清平乐》中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教人伤怀 。落雪的时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人奋进 。
还是李煜在《浪淘沙》中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黯然销魂者,落花岂非亦有份?可是《咏梅》中的落雪却带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结果 。可见和雪关系最恰的,也只有梅花 。同样是主席诗,《冬雪》中写道:“梅花欢喜漫天雪 。”又有韦庄《浣溪纱》:“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在寒冬,幸亏有梅与雪做伴才让大地还有生气,也幸亏有雪衬托才显现得出梅的高洁 。卢梅坡另一首《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
雪与花,还都可以传达物是人非的心境,这一点,中外诗句相映成趣 。法国诗人维庸问:“去年之雪今安在?”感叹人事苍茫,而中国诗人崔护,却在《题都城南庄》中吟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也是充满了怀旧的思绪 。
风花雪月,也许太缠绵了些,却是人间纯真的情感 。所以,我亦乐雪,我亦乐花
词中的‘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
诗词中是如何描写花的
诗词中是这样描写花的,供欣赏 。
《花》唐 张南史花,花 。
深浅,芬葩 。
凝为雪,错为霞 。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
《花》明 张羽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
《花》唐 黄滔莫道颜色如渥丹,莫道馨香过蕖兰 。
东风吹绽还吹落,明日谁为今日看 。
《花》宋 任希夷今年轻作东风客,秋紫愁红满故园 。
邂逅妖娆成一笑,待归端有几枝存 。
《花》宋 宋白谁将枝叶染还裁,却使馨香次第来 。
春柄定教三月主,天心合与一齐开 。
如何零露方滋菊,岂得东风不为梅 。
低蹙艳容愁似语,也疑由命不由才 。
《花》唐 戴叔伦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 。
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 。
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
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满江红段克己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
堂上客,须空白 。
都无语,怀畴昔 。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
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答:是菊花 。
借花喻人,借物言情 。
处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生世之感 。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植物有着特殊的寓意,如:柳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植物类) 秋风寒蝉低吟着贫士失职的悲愤与凄凉,梨花春雨飘洒着弱女怀人的寂寞与哀怨,羌笛琵琶传递着北地男儿的铁血与剑胆 。
还有海棠芍药、鲈鱼莼菜、篁竹野塘、飞絮浮萍、残星孤掉、铁马冰河……在这诸多意象中,出现频率之高、构筑形象之美、负载情绪之深的,当推植物类意象 。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一、菊 菊,不仅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而且作为一种花卉,还有着晚开晚荣、傲对秋霜的得天独厚、卓尔不群的禀性气质 。
在万物凋败的萧瑟秋风中,这粲然迟开的菊花显得尤其的夺目,诗人从菊花身上发现了它不愿争春斗妍、孤世高标的气节,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提到菊花,就不可避开的要提到这个人尽皆知的诗人,他就是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隐逸之宗”陶渊明 。
陶渊明的爱菊成癖在当时其本人和其他人的诗文中广有记载 。
后世的文人们常常将陶渊明和菊花视为一体,后世文人的笔下的菊花于是还有了“归隐”的象征意义 。
二、莲荷 莲荷是水的女儿,她的清丽灵秀的自然之美代表着女性美的绰约风姿,自古以来就是“美与爱”象征 。
用莲荷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情境的欣赏和追求也是常见的 。
譬如:唐代王维的《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
——写的是开轩对美景,举酒赏荷花的美好心境 。
唐代王昌龄的《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写的是诗人置身莲荷美景,闻歌辨人的美好情趣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归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写的是酒醉误入藕花深处,自然美景带给词人的流连沉醉的愉快趣乐 。
“莲”即“怜”的谐音,语意双关,芙蓉喻所爱恋的对象,借以表达爱情的或明或暗,成熟或不成熟的种种状态 。
与之相类的还有《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以莲子来表达爱情的纯洁无邪和热烈坚贞,“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语意双关,赋予诗境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朦胧美,既将少女的悠悠情思形象地传达出来,又含蓄婉转,余韵不绝 。
三、芭蕉 植物之中,可与文墨濡染的,除梅兰竹松荷之外,能与之相媲美的当属芭蕉 。
芭蕉似乎生来就和“雨”联系在一起,雨打芭蕉都有着音乐之美 。
白居易诗云“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
”杜牧诗曰“芭蕉因雨移,故向窗前种 。
”杨万里有诗“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
” 雨打芭蕉固然动听,但淅淅沥沥的雨声,不免勾起诗人们无限的愁思和怅惘 。
于是,芭蕉夜雨便换化成诗人笔下各种难言的愁绪 。
元人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
”雨打芭蕉,声声如诉如泣,最易引人触目伤怀,抛不尽的相思泪,写不完的红豆情,俱在这夜雨霖吟中涌上心头,使人不忍听闻 。
女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填了一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点滴霖霪的芭蕉雨是女词人身世孤苦的凄惨,是女词人天人两隔的哀伤,更是女词人家国无望的伤痛 。
伤心枕上三更雨,滴不完心头永久的痛,可说是芭蕉诗的绝唱 。
四、芳草 芳草,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一是怀人盼归 。
《楚辞·招隐士》写山中环境险恶,不可久留,盼望“王孙”早日归来,其中有这么两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后来, “春草”、“芳草”、“青草”以及“萋萋”就成了怀人盼归的意象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实暗含了《招隐士》的典故,“王孙”指朋友,“萋萋”形容青草茂盛,又暗寓作者心中充满怀念的情意 。
除了用芳草表示自己的思念,也有自己居身在外,反过来用芳草表示思念故乡亲人的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芳草萋萋”是暗说怀人思乡,而紧接的两句就是明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离别远行、离愁别恨的诗歌多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主要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更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空间的分布上,连天的碧草也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
五、柳 “柳”与“留”谐音,由“留”而引发人们留别、留恋、留情、挽留等意念,于是柳成了与送行人有关的特殊事物,古人在送别的时...
请你举一例吟咏与花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并说说其中寄予的象征
【画菊】 朝代:宋代 作者:郑思肖 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译文】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 。
只有它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 字 。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 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
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 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
【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 《山园小梅》 。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 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
【背景】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
【赠荷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常相映 一作:长) 【注释】1. 菡萏(hàn dàn):荷花 。
2. 伦:同等,同类 。
3. 绿荷:碧绿的荷叶 。
菡萏:未开的荷花 。
4. 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 。
卷,卷缩 。
舒,伸展 。
5. 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 。
开,开放 。
合,合拢 。
6. 天真:天然本性 。
7. 翠:指荷叶 。
8. 红:指荷花 。
9. 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
【译文】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
这花和叶长久地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 。
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 。
一旦被慧眼识中 。
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 。
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
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
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 。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 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
“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 。
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诗词中的花】古诗词:花的意象
1.海棠的:海棠花在盛唐时代还叫梨花,或海棠梨,而且一直到中唐的前期海棠花还没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 。
海棠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是在中晚唐以后,王建《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写道:“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
”这里的海棠花还是一棵树,还没完全成为审美意象 。
后来在中晚唐的薛能、郑谷、温庭均等的诗中,才逐渐的采用了海棠意象 。
到了宋朝,写海棠花的人就比较多了,如苏东坡,他被流放到黄州,住在定惠院那里的东山上,旁边有一株繁茂的海棠花,看到这株海棠花,顿生同此天涯沦落之感,感到他和海棠花都是从蜀地流落到此偏僻山野的有名而孤苦之物,写了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赏也》的诗,他还另外作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云雾空蒙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2.桂花的: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 。
在文学中,桂花也是个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 。
《中国文学中的桂花意象研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对桂花作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
一,咏桂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是个纵向勾勒 。
桂花意象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在唐代获得了初步发展,至宋代达到繁荣,明清阶段渐趋衰落,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时过程 。
二,桂花的审美形象及其艺术表现 。
花卉的美包括外在自然美和内在神韵美两方面 。
桂花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外在物色美自不待言;作为名花,也有其品格上的象征含义 。
两种美都重要 。
三,咏桂重要个案分析 。
对咏桂文学中出现的重要意象“月亮”,和桂花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研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典故“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等,从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桂花这一意象 。
3.菊花的: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介绍一些好的对联以及描写花卉的诗词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小楼西...
描写牡丹花的古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 。
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
唐·王维《辛夷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天下真花独牡丹 。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 。
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
唐·韩愈《答张十一》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
南朝陈·徐陵《侍宴》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
唐·骆宾王《晚泊》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
唐·王维《临湖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唐·杜甫《为农》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 。
娟娟:美好貌 。
净:光洁 。
雨裛:湿透 。
红蕖:荷花 。
冉冉:柔弱貌 。
唐·杜甫《狂夫》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
唐·高蟾《上商侍郎》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 。
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 。
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
宋·周邦彦《苏幕遮》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
宋·米友仁《临江仙》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 。
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
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 。
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 。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 。
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 。
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
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
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 。
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
更多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71574.html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卉”字的诗句
花中之魁:梅花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被誉为“花中之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
梅花秀雅不凡,冰心玉质,古香自异,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
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