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 。古诗语言更是精炼、形象,尤其是格式工整,朗朗上口,充满着想象力和深邃的意境 。通过朗读还可以体会诗人炼字炼句,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领会诗歌创作的意境,使读者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
如何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一种作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翰墨转化为有声语言,变更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加入的庞大的头脑活动历程 。
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光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明确,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作为培育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 。
学生的头脑本事强了,他的概括本事、表达本事、构造语言的本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 。
这些本事作用于语言上,学生一定会说得趋于简明、流通、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效果一定是熟能生巧 。
表现在语言上,学生就能渐渐取得发音清楚、音量适中、熏染力强的效果 。
一般说来,朗读本事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本事也通常比较强 。
这也验证了朗读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所以说,朗读是培育语感的一种好要领,应有效地增强训练 。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语义和语法的能力 。
如果对精致的文章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范例的敏感和鉴别能力 。
反之,听到不准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欠亨的句子,就会从情绪上感到不适,并加以倾轧 。
如何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 要有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 。
乱读、滥读不是朗读 。
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朗读看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简单过渡 。
教师缺少给学生朗读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
在学生朗读课文时,也没有用心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而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关注度不够,因此更无法指出学生刚才的朗读时出现的问题,最终只是无所收获的朗读 。
所以在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 。
如在初读时,老师要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
从而让学生慢慢地进入语境,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进而在初步理解基础上进行表达性朗读,在此其中让学生去试读、练读,从而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读出情趣 。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读出“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的明净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的磅礴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的生命的欢乐,教学生读出“瀑布”的高下,“瀑布”的曲线,“瀑布”的动感,“瀑布”的光彩欢快,生动与热烈,通过朗读,让学生全面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同时更深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所以通过朗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教学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
2 要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 。
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
为能准确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全面加强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通过精心地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从而使师生的朗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水平,全面展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朗读时如需激情引导时,应用范读指导 。
如在教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时,教师应自己示范朗读 。
让激情澎湃的朗读感染学生 。
让学生产生马上想朗读的热情,从而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 。
然而,范读也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精华部分,而不能漫无目的、从头至尾、一遍又一遍地去读 。
如在《月光曲》一课中描写月光内容的段落是精华部分,老师可在播放《月光曲》的过程中示范朗读,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大海的景象,使学生较快地融入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去,再指导学生朗读这种部分内容,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不同的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作用,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互换一下先后次序,它们所担负的不同任务、教师要体现的目的和意图也就不同 。
因此,教师要对朗读训练过程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
以下为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
有表情的朗读为美读 。
这种朗读方式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适合意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 。
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进行感悟 。
放录音的过程要求学生对比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朗读,对比两者的朗读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进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
使学生品味到朗读的乐趣 。
分角色朗读适合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 。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
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请七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的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到童话的情境,尤其是读到皇帝的新装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学生皱了皱眉头,显示出对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的厌恶 。
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
配乐朗读 。
歌曲既有优美的旋律,又有美妙的意境 。
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调动课堂气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在进行配乐朗读时,要注意乐曲与课文内容的相辅相成 。
背诵就是诵读 。
古诗文教学适合这种朗读模式 。
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 。
这样既能加强对课文的认识,也能增强语言感知能力,从而积累佳词妙句,品味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全身心地去指导学生朗读,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从而让教师和学生的朗读达到声请并茂、和谐婉转的水平,全面表现出作品的音韵美、语言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进而为语文的课堂教与学及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古诗诵读大赛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培育青少年的民族精神 。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含义深刻,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
一、活动基本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校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古诗文语言、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
二、活动组织安排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该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由单位分管领导及教研员、学校校长组成的组委会 。
2、精心组织,广泛动员 。
各单位应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和课外阅读等时机,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 。
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更多青少年在诵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
3、全员参与,形成氛围 。
各单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开展展示、比赛、表演等形式,努力营造诵读古诗文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经典诗文的热情,并在诵读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
三、学习古诗文的好处1、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 。
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 。
3、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以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运用出来 。
古诗词在生活中的作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 。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 。
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
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 。
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
比如: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
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 。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
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 。
而古诗词名句中却...
诵读的好处古人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也有人说书读不熟乃语文学习之大忌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那么,什么叫诵读呢?总的来说,学生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就叫诵读;分开来说读出声音来是读,而诵读则不仅要读出声音而且还要有高低、有长短、有顿挫、有节奏 。
为什么强调学生要坚持诵读呢?首先,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过去老先生教学古典诗文一般都是先教学生读,再给以粗略的讲解,然后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让学生诵读,他从学生的诵读中就会知道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诵读的重视程度 。
第二,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
学生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就相当于有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获得了独立阅读的能力 。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只有反复诵读课文,对于一些好文章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才会在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遣词用句方面达到一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于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
第三,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学生反复诵读大量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以后,文章里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行文特色都会不断的被吸收、积累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
”只有不断的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才会自然而然的得以提高 。
读写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
第四,反复诵读还可以使学生获得美育教育 。
好的文章无不具有语言美音乐美等诸多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 。
学生诵读后既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更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
此外,由于诵读是口、耳、脑同时并用的综合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当然,诵读的好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使其养成习惯,不仅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会提高其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其一生受用不尽 。
古诗诵读大赛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 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
...
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
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 。
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生:看见了 。
...!师:什么样子??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
”(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
师:吃了饭牧童做什么?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
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 。
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
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 。
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 。
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 。
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 。
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
三. 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
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
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 。
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
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
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
另外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
比如要告诉学生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 。
比如,我在...
阅读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本着教学的经验,略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尊重个性化理解,创导自主诵读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拿诗意来说,我认为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韵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时,上课伊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词人,学生根据注释大概了解诗意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诵读.先是划节奏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比赛谁能美美地背诵,最后根据画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这一家子的生活如何?你有什么感受?词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体验理解,并能背诵和说说词的意境,思维活跃,表达优美,虽说法不尽相同,但词的意境美已淋漓尽致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已悄悄地感染了学生,情感得以共鸣.学生在自主的诵读中,得到了个性化理解.二、反复吟诵想象,读中悟情.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教师应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牧童》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四个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皎洁的明月,广阔的原野、悠扬的笛声,无悠无滤的牧童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位牧童吹着木笛放牧归来,他来不及脱下蓑衣就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放牧归来的牧童,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四是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教师描绘意境,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吟诵加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形成画面.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因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三、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语言积累古诗词积累,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课内外结合,要前后联系,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例如,我们高学段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巧妙地根据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读前面学的诗词,适当推荐同主题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我在执教吕岩的《牧童》时,引导学生回忆描绘童趣的诗词,如《所见》、《村居》、《小儿垂钓》等,又出示介绍白居易的《池上》对比略读,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让学生投醉快乐童年,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另外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整合教学,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又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收到很好的效果.四、拓展实践,深化古诗词的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文化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它精练的语言,深远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是值得每一位学子去学习和运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小学古诗词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
推荐阅读
- microsoft visual c 2005可以卸载吗
- 首钢园从哪个门进去
- 名人励志诗句大全
- 描写求婚的诗句
- 怎么制作表情包 怎么制作表情包软件
- 保时捷911 GT2 RS纽伯格林赛道有被兰博基尼Aventador SVJ击败的风险
- 植物净化器——可以看到和净化
- 吃葡萄干有哪些优缺点 吃葡萄干的好处和坏处
- 支付宝单方面删除好友再加上 支付宝删除好友后对方列表里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