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有关的古诗词

1、《劝学诗》
作者: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 , 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白首方悔读书迟 。
译文:“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闽南俗语 , 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 , 三更时灯还亮着 , 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 , 五更的鸡就叫了 , 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
2、《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 , 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 , 年少今开万卷余 。
晴云满户团倾盖 , 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 , 男儿须读五车书 。
译文: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 , 昔日常参议朝政 , 直言相谏的他 , 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 , 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 虽然他年少 , 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 , 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 , 秋水顺着道路 , 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 , 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 , 以求功名 。
3、《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 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 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 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
4、《白鹿洞二首》
作者:王贞白 (唐)
读书不觉已春深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不是道人来引笑 , 周情孔思正追寻 。
译文:专心读书 , 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 ,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 , 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
5、《劝学》
作者:孟郊 (唐)
击石乃有火 ,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 不学非自然 。
万事须己运 ,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 岂能长少年 。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 , 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 , 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 , 只有通过学习 , 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 , 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 , 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 , 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谁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赵东荪叶嘉莹 , 女 , 号迦陵 , 是海内外著名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 , 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 , 毕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研究 , 成果丰硕 , 成就卓著 。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 , 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 , 诲人不倦度人无数 。
诗词给叶嘉莹力量 , 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 , 新知识”家教的女子 , 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 , 获得疗愈 。
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 , 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 在一种看似虚幻的寄情中 , 叶嘉莹展开了自己多难、真实而审美的一生 。
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丰富一点 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 , 5篇有目无辞 , 亦称“诗三百” 。
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 , 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 , 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
【与学习有关的古诗词】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 , 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 。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 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学者必求师…是那首古诗,诗人是谁出自《师说》唐代 , 韩愈 。
原文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 其为惑也 , 终不解矣 。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 。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
老师 , 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 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 , 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 , 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 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
生在我前面 , 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
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 , (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 , 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 , 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 ,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 , 无论年纪大小 , 道理存在的地方 ,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扩展资料: 解析: 提出中心论题 , 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 , 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 , 又针对现实 , 借古非今 。
“必有”二字 , 语气极为肯定 。
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 , 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 , 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 , 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
最后紧扣“传道”二字 , 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 , 一反时俗 , 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 , 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
创作背景: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 ,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 , 这一年韩愈35岁 , 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 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 , 职位不高 , 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 ,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 。
《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 , 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 , 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 某一方面比我好 , 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 。
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 , 平等化了 , 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 。
这些思想是和他后来发展的“道统”思想矛盾的 。
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古诗的知识!!快快快!“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
约在魏末晋初 ,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 , 既无题目 , 也不知作者 , 其中大多是抒情诗 , 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 被统称为“古诗” 。
展开 编辑本段意义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 , 不必一人之辞 , 一时之作 。
大率逐臣弃妻 , 朋友阔绝 , 游子他乡 , 死生新故之感 。
或寓言 , 或显言 , 或反复言 。
初无奇辟之思 , 惊险之句 , 而西京古诗 , 皆在其下 。
”(《说诗语》)晋、宋时 , 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 , 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
到了梁代 ,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 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 , 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
同时 , 萧统《文选》 , 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 , 有作者的称“杂诗” , 无名氏者为“古诗” 。
古诗源因此 , 梁、陈以后 ,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 , 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 , 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 , 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
古诗词包括现代诗吗应该是不包括的 。
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现代诗:写法自由 , 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
古诗:语言凝练 , 内涵丰富 。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 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
古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 ,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现代诗”名称 , 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
现代诗的含义: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 , 是心灵的映现 。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 , 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 , 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
“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 , 以直率的情境陈述 , 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古诗词中有一个古字 , 就可以说明这是古代的诗或词 。
现代诗从字面也可以理解为是现代的诗 。
这个从时间上就有区别 , 即使现在的诗人模仿古人诗词的写法 , 那也算不上是古诗词 。
而且古诗词是经历过漫长岁月的古人智慧的结晶 , 有些古诗词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 是历史的沉淀 , 且富有深意 。
现在的诗人即使写出和古诗词风格一样的诗词 , 那也是不能算是古诗词的 , 毕竟这种诗词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 , 还是一首崭新的诗词 , 这又怎么能说是古呢?所以我个人认为古诗词和现代诗是有区别的 , 且古诗词不包括现代诗 。
学习古诗词,对孩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简说意义 , "读史书使人明智 , 读诗书使人灵秀 。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 , 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 , 更加文明和高雅 。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 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 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
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
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 , 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 ,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 , 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
其实诗的好处 , 是终生受用的 。
中国这么千百年来 , 能够流传到现在的诗词 , 像李白、杜甫的 , 一定是在万千人中最好的 。
那些不够好的早就淘汰了 。
所以读的古诗词 , 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使穷贱易安 , 幽居靡闷 , 莫尚于诗矣 。
”即是在贫困卑贱的地位之中 , 还能够安分不乱动 , 不想为非作歹 , 不想贪赃枉法 。
内心有一种平静 , 不追求物欲 , 不为了追求而心惊胆战 。
“幽居靡闷”是说 , 当一个人幽静地独处 , 就是没有朋友 , 也没有烦闷 , 有诗作为伴侣 。
古人说“尚有古人” , 就是说当读古人的诗的时候 , 古人都变成了朋友 , 苏东坡、辛弃疾、陶渊明、杜甫……都在眼前 , 就不会烦闷 。
生活出现不幸 , 把它用诗来表现的时候 , 那诗是一种艺术 , 当把悲哀变成一首诗的时候 , 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 , 悲哀忧愁可以借着作诗消解了 。
所以读诗词有莫大的好处 。
诗言志、歌咏言 , 正是因为在诗词中的学习、漫游与体验中 , 于诗词中有了自己的感受 。
感受到了唐·王勃:“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
”之精神 , 感受到唐·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真情 , 也领悟了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寂 , 体会到了清·林则徐:“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 无欲则刚 。
”的境界 。
诗词的诗力、诗理、诗情、诗趣改变性格 , 使人能够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 , 重新认识生活 , 感悟人生 。
从诗词中 , 学会了一份冷静 , 一份忍让 , 一份宽容 , 一份坚强 。
勤读这篇古诗词的意思 原文是《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 有人从学者 , 遇不肯教 , 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言:“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
遇言:“冬者岁之余 , 夜者日之余 , 阴雨者时之余也 。
”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 译文: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 , 董遇不肯教 , 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 , 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 , 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 , 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 , 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

季老先生对古诗文积累持什么态度?著名学者、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 。
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 。
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 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 , 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 , 也要让孩子们从小吸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 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
季羡林教授提倡小学生要多背古诗文 , 在小学阶段至少要背200首古诗 , 50篇古文 。
季老先生还教育21世纪的青年要能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
三贯通 , 这才算是一个能“读书破万卷”的人 。
我们不光要学好母语 , 并要学好外语 , 不能偏向于一门学科 。
而且古诗文、文言文也同样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