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口腔医院


光华口腔医院

文章插图
4月17日,12个小时内黄花岗街道顺利完成9.7万人次的核酸检测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马艺天 摄
晚上9点,越秀区黄花岗街道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点的居民已经寥寥无几 。4月17日,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12个小时,黄花岗街道顺利完成9.7万人次的核酸检测,这样的数据在以往则需要两天半 。
疫情发展变幻莫测,抢到时间就有更多机会跑赢传播风险 。作为越秀区面积第二大、人口第一多的街道,黄花岗街道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8日以来,街道累计完成约30万人次检测 。背后,是公共卫生委员会用高效的联动和凝聚力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为提高街道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
黄花岗街道大规模筛查的顺利完成,是越秀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1年6月底,广州启动了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7月31日之前,全区已经建立起区、街和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立“指挥高效、统一协调、部门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也进一步做实了镇街疾病预防控制网底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马艺天
应急机制高效响应小团体办大事
4月16日下午,在黄花岗街道办事处,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
“人员怎么调配还是要以我们的安排为主,这样用人更合理,每个人的负荷不至于太重 。”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昭辉一边翻看前一日核酸检测的人员安排情况一边说 。一旁,黄花岗街道社卫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毅钦补充道,“另外,我们也加强跟民营医疗机构的联系,提前一天报需求 。”
这是黄花岗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会议的普通一幕 。本轮疫情以来,街道、社卫、社会机构等多方面对面的线下会议反复讨论商量,不同角度问题的汇总,为大筛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一针见血的意见 。而背后,是街道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产生作用 。近几轮筛查就是各成员单位高效协作的一场战“疫” 。
“我们办大事不能仅仅只是靠行政命令,就拿社卫中心来说,他们属于区卫健局管辖 。现在有了公共卫生委员会,我们的合作调度作用更使得上劲了 。”余昭辉说,“有了社卫的帮助,我们与支援医疗单位的沟通也更顺畅 。光华口腔医院就帮了非常大的忙 。”
“光华口腔(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概有200人左右的支援,加上我们自己的40人左右,分布到整个街道15个点位 。”街道社卫中心社区部副主任、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何文介绍,当天下午到7点左右,就完成了9万多人的采样 。而在以前,超过7万的量都很难完成 。而在疫情之初,这一时间是两天半 。
有了公共卫生委员会一套确立的机制体制的赋能,街道小团队也能办大事 。紧急情况下,社会力量更是提供了对基层联防联控的有力支持 。
在几轮筛查中,物管企业广东美园上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单位持续几天都在相关点位支援 。从布置到收尾,为街道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委员会的沟通不仅在线下,更在线上 。在“黄花岗医疗支援群”,街道一声需求,民营医疗支援即刻响应 。
黄花岗街道统筹谋划、调度布置、宣传发动,共集结辖内7家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后备力量,及时接送人员、物资,并组建“战时工作群”,统一信息出入口,强化协同作战和互相补位,及时解决问题,建立一套精准高效的指挥协调、人员调度、应急保障工作机制,实现了医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
自4月8日以来,黄花岗街道已连续完成数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其中,4月11日、4月12日、4月17日,在不到12小时内采样均超过9万人次,几轮采样累计完成约40万人次核酸检测 。
优化三人小组上门方案减轻基层压力
早上八时,何文已经到达社卫中心 。在平时,核酸检测、固定点位疫苗接种以及常规上门排查人员的调配都是他的工作范围 。
日常情况下,可供调配的社卫中心、街道办以及辖内派出所民警可调配人员大概有15人 。目前需要上门进行采样和流调的户数大概40户,还有大概居家健康监测人员30户需要上门检测 。三人小组的工作量勉强能够负荷,而到了紧急情况时,他们则会面临陡增的需上门户数 。
“之前的三人小组工作模式从流程上来说,在人数不多的时候还可以 。但是如果能精简流程,就能应对更大的人数需求 。”何文说,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三人小组的职责不断调整、细化 。
通过社卫中心与街道、派出所的反复沟通尝试,黄花岗街道对三人小组的上门流程进行了优化 。调整后,社区居委和派出所先合力通过电话对人员进行简单的流调查,确定对方在家或者是沟通好了之后,医生再上门进行采样等工作 。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三人小组的工作压力,也腾出更多人手应对其余的防疫安排 。
“在上级还没有细化这些工作职责的时候,我们基层已经开始实验性的内部沟通,尝试先行先试 。”何文说 。
在工作中,常规上门排查工作只有三名人员,背后是三个不同单位的协作 。从街道党工委到派出所再到社卫中心,不同单位在公共卫生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依托多方磨合试错,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优化分工、流程的过程中着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也为广州创新打造公共卫生治理典范城市积累了经验 。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工作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17日,在水荫路117号星光映景大厦,员工正在有序接种疫苗 。广东美园上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提供引导 。这是黄花岗街道在星光映景大厦开展的疫苗接种专场活动上的一幕 。
“早上大概8点左右就到现场布置点位,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也经常参加 。街道、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有多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 。”项目经理宁帆宁帆说,“我们本身就是辖内的物管公司,在街道需要我们的时候,第一要帮助街道做好动员工作,其次,一些支援现场的工作我们也要积极做好 。”
黄花岗街道和社卫中心在磨合中也加深了默契,在近期的疫苗接种工作中,黄花岗街依托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成立疫苗接种专班,在辖内设置3个固定疫苗接种点,并组建流动小分队 。自3月17日,至今连续开展26场进小区、进楼宇、进单位专场接种行动 。每到一处,均根据实际调配足够医护,协调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支援,招募志愿者,让居民群众和企业人员享受到“下楼可接种”的便利服务 。
与紧急疫情形成对比,疫苗接种工作已是街道的常态化工作 。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成立强化了区域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和防控的协同能力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体制机制延伸到长期管理的工作中 。
“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职责还包括开展公共卫生政策、知识宣讲,动员辖区居民参与公共卫生行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街道达标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等 。”余昭辉说,黄花岗街还将根据辖内老年人接种的情况,发挥社卫中心专业优势,在每个社区开设咨询专场,面向老年群体答疑解惑、宣传动员,同步开辟接种“绿色通道”,为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贡献力量 。
黄花岗的实践是越秀乃至广州探索的一个样本 。广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区、镇(街)和村(居)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 。一套体系的确立,一组机制的落地,都为基层治理消除了协调资源的阻碍,也构筑了跨区域医疗人员、防护物资和后勤保障体系的精准化和高效化调配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