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轮当午凝不去 , 万国如在洪炉中 。—— 王毂《苦热行》
绿树阴浓夏日长 , 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芳菲歇去何须恨 , 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 , 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 , 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杨万里《夏夜追凉》
写三九天的诗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 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赞美江南的诗词1、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2、忆江南 ——唐·皇甫松兰烬落 , 屏上暗红蕉 。
闲梦江南梅熟日 , 夜船吹笛雨萧萧 , 人语驿边桥 。
3、忆江南 ——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
弱柳从风疑举袂 , 丛兰裛露似沾巾 , 独坐亦含嚬 。
4、望江南 ——宋·苏东坡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 。
试上超然台上看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烟雨暗千家 。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齐眉举 , 彩侍紫霞记 。
天上九朝岛冉冉 , 尊前一笑玉差差 。
人唱自家词 。
篱下菊 , 醉把一枝枝 。
花水乞君三十斛 , 秋风记我一联诗 。
留着晚香时 。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七日后 , 董会是垦前 。
二月之间泽以此 , 余年河止万三千 。
日拟醉华筵 。
歌白雪 , 除是雪地传 。
看取长生部屡倒 , 眼前橘粟术何直 。
自唱鹊桥仙 。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天共水 , 水远与天连 。
天净水平寒月漾 , 水光月色两相兼 。
月映水中天 。
人与景 , 人景古难全 。
景若佳时心自快 , 心远乐处景应妍 。
休与俗人言 。
8、望江南 ——宋·朱敦儒炎昼永 , 初夜月侵床 。
露卧一丛莲叶畔 , 芙蓉香细水风凉 。
枕上是仙乡 。
9、望江南 ——宋·周邦彦游妓散 , 独自绕回堤 。
芳草怀烟迷水曲 , 密云衔雨暗城西 。
九陌未沾泥 。
桃李下 , 春晚未成蹊 。
墙外见花寻路转 , 柳阴行马过莺啼 。
无处不凄凄 。
10、忆江南 ——唐·温庭筠千万恨 , 恨极在天涯 。
山月不知心里事 , 水风空落眼前花 , 摇曳碧云斜 。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11、江南柳 ——宋·张先隋堤远 , 波急路尘轻 。
今古柳桥多送别 , 见人分袂亦愁生 , 何况自关情?斜照后 , 新月上西城 。
城上楼高重倚望 , 愿身能似月亭亭 , 千里伴君行 。
12、望江南 ——唐·李煜闲梦远 , 南国正芳春 。
船上管弦江面渌 , 满城飞絮辊轻尘 。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 , 南国正清秋 。
千里江山寒色远 , 芦花深处泊孤舟 。
笛在月明楼 。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14、梦江南 ——清·屈大均悲落叶 , 叶落绝归期 。
纵使归来花满树 , 新枝不是旧时枝 。
且逐水流迟 。
15、宿新市 ——宋·杨万里春光多在柳梢头 , 拣得长条插酒楼 。
便作家家寒食看 , 村歌社舞更风流 。
1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炉烟郁郁水沉犀 , 木绕禅床竹绕溪 。
一暇秋蝉思高柳 , 夕阳原在竹荫西 。
17、十景塘散步横塘如带障底田 , 十景名今久不全 。
只有菜花秋稼好 , 黄云黄锦似当年 。
18、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芦苇弄秋声 , 轻舟泊晚汀 。
客情成鹤梦 , 人迹似流萍 。
横渡炊烟暗 , 障川渔火明 。
倚樯闲眺处 , 片月逼人情 。
19、春梦——唐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 , 故人尚隔湘江水 。
枕上片时春梦中 , 行尽江南数千里 。
20、江南——汉无名氏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
梦幻西游乡试答案 古代常识古代成语“汗牛充栋”的意思是(形容藏书繁多)古代成语“沐猴而冠”的意思是(形容虚有其表)古代成语“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形容一水之隔)古代成语“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形容沉默不语)古代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形容不战而胜)古代成语“门可罗雀”的意思是(形容门庭冷落)古代成语“一曝十寒”的意思是(形容没有恒心)古代成语“含沙射影”的意思是(造谣陷害)古代成语“投桃报李”的意思是(礼尚往来)古代成语“一日三秋”的意思是(形容思慕心切)古代成语“瓜田李下”的意思是(容易引起误会)古代成语“剖腹藏珠”的意思是(比喻爱财如命)古代成语“白龙鱼服”的意思是(形容微服出行的危险)古代成语“开门揖盗”的意思是(比喻引狼入室)古诗“风、雅、颂”中的“风”是指(《国风》)古时用“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 , 其中与“辰”对应的是(龙)以下不是古代“订婚”习俗的是(送戒指)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 , 次子应该称为(仲)以下不是古代“春节”习俗的是(赏月亮)中国古代人们所说的“元旦”是指哪一天(春节)“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指农历几月(五月)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古时对厨师职业的人称为(庖)彗星在古代称为扫帚星 , 如果形容某人为“扫帚星” , 是(指此人会代来不祥之事)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看 , 以下与月亮无关的是(夸父)战国时期 ,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 , 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赵国)“算盘”是古代的计算用具 , 正规的算盘中间用档木把算珠分为两栏 , 上栏每列两珠 , 下栏每列的珠数是(五珠)算盘发明后 , 人们用珠算口诀帮助记忆 , 以下口诀错误的是(四上二去五)古代的“走马灯”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灯(能够旋转的装饰灯)“五禽戏”起源于汉代 , 它属于(强身健体的功法)古代发明的“云梯”按用途来讲属于(攻城器械)战国时期的兵器大多用哪种材料制成(青铜)“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 , 用来保护哪个部位(头部)“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 , 后来被俗称为(秤砣)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 , 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代所称“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五岳之说自古就有 , 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古人的“谥号”指的是(人死后的美称)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书画)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公历七月20日至八月中旬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 , 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在我国古代 , 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黄昏)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朔日)“最小的容量单位”的答案是(盏)襁褓使婴儿用的被子 , 古代也用“襁褓”来指(未满周岁)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古人说的元旦是哪一天(正月初一)古代说的元旦是(春节)我国农历把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日)我国农历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佛教礼仪《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佛教)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跪而头叩地)古人讲究谦辞礼让 , 谈到自己儿子时一般称为(犬子)古人讲究尊称礼节 , 谈到对方父亲时一般称为(令尊)唐朝时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鉴真)古人所称的“拙荆”是指自己的(妻子)在古代 , 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令阃)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佛教)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东汉)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常用牲畜的是(兔)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备活动的是(赏灯)佛教所称“圆寂”是(指佛门中人去世)古代所称“先考”是一种尊敬的称法 , 指的是(已逝世的父亲)甲的儿媳与乙的母亲是妯娌 , 乙应该称呼甲为(祖父/祖母)甲与乙是连襟 , 则甲的女儿称乙的岳丈为(外公)以下与自己“辈分相同”的亲属是(姨夫的弟媳的外甥)以下亲属中 , 辈分比自己高的是(表弟的侄女的外婆)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金兰之交)佛门中主持“水陆法会”需要几天时间”(7天)“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 , 其中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菩萨戒)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 , 则以下两人属于“亲家”关系的是(甲的父亲与乙的祖母)拜佛时香客送上的“香火钱、香油钱”是用来(捐赠给寺庙)在寺庙里总管各项事务的一位僧人称为(主持方丈)“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它位于哪个省(山西)佛教中人所用的“钵”是...
描写西湖的诗1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 , 与蓝天相连接 , 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 , 在阳光辉映下 , 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
2 , 《湖上》宋代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 , 草长平湖白鹭飞 。
风日晴和人意好 , 夕阳箫鼓几船归 。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 , 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 , 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 , 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
暖风晴和的天气 , 人的心情也很好 , 趁着夕阳余晖 , 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 , 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
3 ,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 载酒来时 。
不用旌旗 , 前后红幢绿盖随 。
译文:西湖风光好 , 荷花开后清香缭绕 , 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 , 用不着旌旗仪仗 , 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
4 ,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 , 佳景无时 。
飞盖相追 。
贪向花间醉玉卮 。
谁知闲凭阑干处 , 芳草斜晖 。
水远烟微 。
一点沧洲白鹭飞 。
译文: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西湖任何时候都是美景 。
驱车去追寻 。
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 , 绿草斜阳正美 。
水波幽远 , 烟雾飘渺 , 白鹭飞来 , 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
5 , 《长相思·游西湖》宋代 康与之 南高峰 , 北高峰 , 一片湖光烟霭中 。
春来愁杀侬 。
郎意浓 , 妾意浓 。
油壁车轻郎马骢 , 相逢九里松 。
译文:南有高峰 , 北也高峰 , 两峰之间 , 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 。
春天来了 , 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 , 愁绪万千种 。
郎的情意浓浓 , 妾也情意浓浓 , 妾坐油壁香车 , 郎骑青骢宝马 , 记得 , 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
...
冬至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吗?冬至节简介 冬至 ,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 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过了冬至 ,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 , 阳气始生 , 日南至 , 日短之至 , 日影长之至 , 故曰“冬至” 。
冬至过后 , 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 , 热在三伏”的说法 。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 ,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 , 北半球白天最短 , 黑夜最长 , 这天之后 , 太阳又逐渐北移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 ,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 ,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 , 君道长 , 故贺 。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 ,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 阳气回升 , 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 也是一个吉日 , 应该庆贺 。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现在 , 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 , 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 , 盛于唐宋 , 相沿至今 。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 。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 , 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 例行放假 。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 , 君子安身静体 , 百官绝事 , 不听政 , 择吉辰而后省事 。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 军队待命 , 边塞闭关 , 商旅停业 , 亲朋各以美食相赠 , 相互拜访 ,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唐、宋时期 , 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 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 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 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相传汉朝时 , 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 , 百姓不得安宁 。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 , 十分凶残 。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 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 , 取“浑”与“屯”之音 , 呼作“馄饨” 。
恨以食之 , 并求平息战乱 , 能过上太平日子 。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 , 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 , 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 寒风刺骨 。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 , 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 心里非常难过 , 就叫其****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 , 捞出来剁碎 ,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 , 再放下锅里煮熟 , 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
服食后 , 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
后来 , 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 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 , 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 , 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
相传 , 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 , 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 赞不绝口 。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 , 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 , 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 , 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
相传 , 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 , 他的儿子不成才 , 作恶多端 , 死于冬至这一天 , 死后变成疫鬼 , 继续残害百姓 。
但是 , 这个疫鬼最怕赤豆 , 于是 , 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 用以驱避疫鬼 , 防灾祛病 。
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 , 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 , 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
早在南宋时 , 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 , 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 , 后逐渐盛行开来 ,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
馄饨发展至今 , 更成为名号繁多 , 制作各异 , 鲜香味美 , 遍布全国各地 , 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
馄饨名号繁多 , 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 , 而广东则称云吞 , 湖北称包面 , 江西称清汤 , 四川称抄手 , 新疆称曲曲等等 。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 , 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 , 知是明朝冬至天 。
”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 , 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 , 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
与自己有关的作文素材 ○素材1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 , 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
由于“虞常事件” , 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
单于采用各种手段 , 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
然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 , 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
他对前来劝降的李陵说:“以死报国 , 是我早就下定了决心 , 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 即使是受刀剑 , 下油锅 , 肝脑涂地 , 我也心甘情愿 。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 , 他也没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
匈奴单于最后无计可施 , 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 , 与羊为伴 。
19年后 , 归国时已是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 苏武忠贞不屈的精神永垂青史 。
○运用拓展可用话题一:爱国尽忠分析:敢于以死报国 , 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
正是如此 , 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 , 世人效仿的楷模 。
可用话题二:尊严分析:有人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
” 有的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
”有的人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
” 还有的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
”其实 , 人皆有自尊心 , 皆有人格尊严 。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和脆弱 , 更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
可用话题三:人生的关键分析: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
把握住人生的关键 , 主要是把握好上述“四气”中的某一“气” , 如:人生的关键是要有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 。
可用话题四:选择分析: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当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时 , 我们往往要从中作出某种选择 , 此时此刻 , 你是果断抉择呢 , 还是进退两难呢?选择会涉及方方面面 , 小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选择 , 大到一所学校、一个地区 , 甚至一个国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
○素材2自沉汨罗的忠魂 屈原名平 , 战国时期楚国人 。
年轻时的屈原深受楚王信任 , 他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他革新政治、强盛祖国的理想 。
但是 , 以子兰、靳尚为首的贵族保守势力处处打击屈原 , 他们多次在楚王面前谗陷屈原 , 最终使昏庸的怀王“怒而疏平” , 后将他流放到汉北 。
但忠于怀王、热爱祖国的屈原并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屈服 , 继续与保守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 不久楚怀王受骗囚死于秦国 , 楚顷襄王即位 , 子兰、靳尚受到重用 , 他们对屈原的打击的迫害更甚 , 终于楚顷襄王“怒而迁之” , 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
随后 , 楚国被秦灭亡 , 流放中的屈原怀着未实现理想的悲愤与痛苦 , 自沉汨罗 , 以死来表明自己忠于祖国的心迹 。
○运用拓展可用话题一:坚贞的爱国者分析:在惨遭奸信谗陷之时 , 在被怀王驱除朝廷流放在江北之时 , 在被顷襄王驱逐到更远的江南之时 , 屈原都一如既往地怀念着他的国家 。
甚至 , 当得知自己的国家灭亡了 , 就用自己的身躯与才华来为自己的国家殉葬 , 这就是屈原 。
从肉体到骨头到灵魂 , 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
可用话题二:寻找人生的价值分析:屈原的爱国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
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时付出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
可用话题三:真理卫士分析:为了心中的真理和信念 , 多少人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 , 虽然过程是痛苦的 , 但是没有抽丝破茧的过程 , 哪里能有蝴蝶的翩翩起舞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高频考点好素材(万能易考好素材[常规经典素材])○素材1王夫之拒收礼物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 , 从来不为利禄所诱 , 不受权势所压 , 就是历尽千辛万苦 , 也矢志不渝 。
明朝灭亡后 , 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 , 失败后 , 隐居石船山 , 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
他晚年身体不好 , 生活又贫困 , 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
每日著述 , 以至脘不胜砚 , 指不胜笔 。
在他71岁时 , 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 , 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
王夫之虽在病中 , 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 , 拒不接见清廷官员 , 也不接受礼物 , 并写了一副对联 , 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 , 明月无心自照人 。
清指清廷 , 明指明朝 , 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
○素材解读为了事业与理想 , 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 , 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
※适用话题 气节与情操 高贵与低贱 忠君与爱国○素材2贝多芬只有一个有一天 , 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 , 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 , 就要求给他们演奏 。
贝多芬拒绝了 , 可是 , 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 , 竟强迫贝多芬演奏 。
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 , 他一脚踢开大门 , 回到住处 , 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 , 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 , 你所以成为公爵 , 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 , 却完全靠我自己 。
公爵在过去有的是 , 现在有的是 , 将来也有的是 , 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素材解读 贝多芬的拒演 , 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
※适用话题 爱国 人格的尊严 自尊与他尊○素材3黄道周节义千秋黄道周在南明福王政权中 , 官至礼部尚书 。
他在衢州抵抗清兵时 , 战败被俘 。
他坚决不投降清军 , 临到就义的那天早晨 , 两名已经降清的南明官员按礼仪进来拜见 , 黄道周痛斥他们对朝廷的背叛 , 两人灰溜溜地出去了 。
黄道周乘车...
九月九节日的来历九月九即重阳节 ,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 汉族传统节日 。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节日起源:其一:重阳的源头 , 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 , 农事备收 , 举五种之要 。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 祗敬必饬 。
”“是日也 , 大飨帝 , 尝牺牲 , 告备于天子 。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汉代 ,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云令人长寿 。
”相传自此时起 , 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 , 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 四民并籍野饮宴 。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 , 未知起于何代 , 然自驻至宋未改 。
”求长寿及饮宴 , 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 , 在季秋九月隐退 ,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 “大火”星的退隐 , 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 , 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 , 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 因此 , 在“内火”时节 , 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 , 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 , 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 是家居的火神 , 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 , 九月重阳 , 使女游戏 , 就此祓禊登高 。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 , 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 , 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 , “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 , 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 , 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 , 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 ,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 , 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 , 重阳“辞青” 。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
【描述三伏天的古诗词有哪些?】
推荐阅读
- 窗花怎么贴玻璃上
- 卸载残留在哪里清理
-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 麻子菜做法
- 带有玘字的诗句
- 掉头没掉好后倒一下扣分吗
- 带胆的暖壶可以带上高铁吗
- 三明治机第一次空烧要不要放盘子
- iphone12面容解锁不用上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