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 。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 。正视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而是为了追忆和缅怀,并从中汲取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
从孔子开始,以史育人成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龚自珍在总结这一传统时指出:“出乎史,入乎道 。”他认为历史同国家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他从“灭国”与“去史”的因果联系中,指明了“尊史”、以史育人的重要性 。他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想要明白高明的治国方式,必须先反观历史;如果想要毁灭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这个国家的历史 。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历史将直接决定着后人的抉择 。
反观历史,从中汲取有用的计谋,才是根本之道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什么意思“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意思是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把握住社会规律 。而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的史观消亡 。
出自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古史钩沉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
译文:
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把握住社会规律 。要灭亡别人的国家,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们记载过去事实的历史;毁坏颠覆别人国家的政权,破坏别人国家的法度,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们记载过去事实的历史;断绝别人国家的贤能人才,堵塞改变别人国家的思想文化教育途径,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们记载过去事实的历史;污蔑诛伐别人国家民族的祖宗,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们记载过去事实的历史 。
《古史钩沉论》是龚自珍在母亲去世后所写,共4篇 。龚自珍从历史中指出现实与现实有关的问题 。
第一篇重点谴责独裁专制制度的危害 。龚自珍认为统治者不应该依靠强大的权利而使众人屈服 。
第二篇集中讨论了史籍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他认为世人应该以史为鉴 。
第三篇评论当时儒学经典的不纯 。当时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不容更改,但是他却说科举考试中的儒家经典是错误的,是不纯的 。他这样说,不仅是对科举考试的讽刺,也是对当时严格控制士人思想行为作法的反感 。
第四篇里面所讲的“宾宾说”是龚自珍历史观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皇帝对待士人应该以对待宾客那样尊重 。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由史学出发,参入大道,想要了解,通晓大道,一定要先学习历史,了解前人古事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处谁说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处是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古史钩沉论》,意思是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 。“道”是的意思是指人间正道,历史发展规律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道”中,最“大”者当推治国安邦之道 。因此,凡欲治国安邦者,首先必须研究历代为政者的治国之道,特别是治国安邦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借鉴 。龚自珍的这一真知灼见,上承中华先哲,下启当代精英,实为治国安邦之真谛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 。正视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而是为了追忆和缅怀,并从中汲取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