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23首其五这是一首什么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写作背景

马诗23首其五这是一首什么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这是一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的诗,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
【马诗23首其五这是一首什么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写作背景】《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
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23首其五这是一首什么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写作背景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
李贺,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过上隐居生活 。
马诗23首其五的意思是什么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月似钩,月亮像弯刀一样 。
马诗23首其五这是一首什么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这是一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的诗,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