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快消包是什么,为什么手机变成了生活的“快消品”( 二 )


年轻人品牌清单的变短,加之丰裕时代产品的同质化(前面说了,只要是充分竞争的领域,性能趋同就不可避免),也意味着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在“产品忠诚”之上建立更重要的“品牌忠诚”,最终挤进更多年轻人的品牌清单 。
譬如营销达人李叫兽就曾指出:“如果说单纯的产品忠诚,像是通过‘婚姻协议’来维持婚姻,那么‘品牌忠诚’就像是通过‘感情’来维系婚姻 。如果你想让产品不被用户当做持续使用的工具,并想进一步拉近跟用户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让品牌本身也能像产品一样,给用户提供额外价值 。”
那么,什么才是“额外的价值”?
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或许得切换到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此时此刻,整个商业文明正在发生某种质变 。我个人非常赞同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斯科特·麦克凯恩那句名言:“所有行业的本质,其实都是娱乐业 。”
他在《商业秀》一书中指出:成本,市值,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学术语,其实远非商业行为的全部,娱乐业的“感情原则”正在对商业完成一次全方位清洗 。在他看来,大众消费品牌若想成功,必须与用户建立一种感情体验,他们愿意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能够一遍遍享受这种感情体验,得到产品外的其他附加值,“不管是出售产品还是服务,商业的实质就是‘做秀’ 。” 麦克凯恩谈到 。
看似有些贬义的词汇,但背后却切中了一个关键逻辑——就是对于消费者在意的情感或价值原因进行“关联”与“表达” 。在管理学界,这毫无疑问是个中性乃至褒义词 。而OPPO多年秉持的营销之道,其实是对上述理论的实践 。
譬如3月31日的盛典就是一场不错的情感与价值“关联” 。
OPPO通过年轻人所喜爱的符号,与年轻人走到了一起:OPPO不仅向年轻人传达他更懂年轻人喜好,更愿意与年轻人玩到一起,甚至作为纽带搭建粉丝与明星间的互动平台 。
具体点说,众所周知,OPPO拥有全行业最强大的代言人阵容,但与其他厂商单纯将明星视作“代言人”不同,从这场盛典即可看出,OPPO通过营造“明星家族”这一颇具IP属性的概念,完成了代言人与品牌的超高契合度,实现了“1+1大于2”传播效果(我相信这场娱乐盛典的受众不是单一明星的粉丝,而是所有年轻人) 。
另一方面,与其他品牌代言人在发布会上走过场式“站台”不同,OPPO成功将一场手机发布会,打造成了刷屏级内容本身——这种产品,代言人与高品质内容三者之间的超高融合度,也让OPPO自身的品牌势能一次性集中爆发,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更具“性价比”的营销方式 。
所以从营销学的专业视角,你至少能从这场发布会学到两点:
第一,品牌代言人不该是一个生硬的平面形象,而应该与品牌达成更高的契合度,让其成为企业维护与年轻用户情感关系的“载体” 。
第二,内容、广告和营销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化,在“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媒体属性和品牌效应将变得愈加重要 。
“品牌力”的锻造
其实个人觉得,OPPO的商业逻辑大可归为一点:他们希望用户喜欢OPPO的产品,还希望用户喜欢OPPO品牌本身,通过一系列产品和营销革新,OPPO也在不断强化与年轻用户的沟通细节 。
最近几年,OPPO在产品层面的投其所好有目共睹,凭借对供应链和研发能力的强大掌控,OPPO以年轻用户需求为导向,逆向深入供应链上游进行软硬共进的创新与定制,在拍照,游戏和续航等年轻用户核心诉求上持续深耕 。此外他们还颇为重视年轻人的审美趋向,譬如这次R15就携手国际色彩大师Karim Rashid完成渐变设计,就体现了OPPO对全球年轻用户共性审美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