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礼泉烙面( 二 )


调烙面汤更有学问,舀几大勻肉汤加水烧开,首先加盐调少许醋,然后放入些许五香粉和鸡精味精等调料,尤其突出花椒大料,油泼辣椒必须用猪油烧热泼成的油辣子 。关键是加入调料的先后顺序要拿揑准,在家时听人讲调货咬住了汤就有味,至于如何咬住则在于各人的掌握 。
礼泉人大年初一早上不吃饺子吃烙面,这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风俗确有不同,过年吃饺子有阖家团圆之意,而吃烙面则有幸福绵长之说,我觉得后者立意更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然是特色美食,必定有其文化内涵,关键是烙面真比饺子香,吃烙面更显得有年味,小孩爱过年其实就是牵挂着那一顿烙面,如果没吃上烙面这个年肯定没过好 。民间过事待客早饭也是烙面,似乎这样待客才显得庄重大方 。烧一大锅油汪汪的烙面汤,熟肉切成骰子块,再切上葱花蒜苗韭菜撒入汤中,抓一小撮烙面浇上汤即食 。客人们随到随入席,八仙桌上摆几个下酒菜,然后一把酒壶一个酒盅转着圈儿轮着喝酒 。酒过三巡后,执事的喊一声“端汤”,几个厨师便不停的浇烙面 。端盘子的人更忙活,每盘子四碗面,须端平走稳,客人只管吃,主家不停上,一碗烙面只能挑两三筷头,每人吃上十碗八碗很平常 。客人吃的鼻尖冒汗,端盘子的忙得浑身是汗,头一拨刚吃完,第二拨又坐上桌了,厨师们只管给锅里续汤,东道主则为客人能吃好喝好感到高兴,礼泉农村把这种待客方式叫流水席 。
烙面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受到肉汤浸泡,非常入味 。吃烙面极其费汤,七十年代前后,人们的经济条件有限,过年时家家户户虽然都会煮点肉,但肉汤并不宽余 。所以那时候礼泉人吃烙面都有回汤的习惯,几筷头烙面吃完后,原汤又倒回锅中,烧开后接着食用 。这种吃法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太卫生,因而烙面也被礼泉人调侃为“哈水面” 。后来人们的卫生观念强了,吃烙面时把后续碗中的烙面挑在自己碗里,称之为“拣烙面”,这样回锅的汤就比较干净 。现在家乡经济条件好了,吃“哈水面”这种现象己经很少,不过我还是非常怀念儿时吃烙面,那“哈水汤”越熬越香!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逢年过节餐桌上大肉牛肉鸡鸭魚肉比比皆是,但我最爱吃的还是烙面 。每每回家,一碗烙面端在手,亲情乡情全都有,油泼辣子肉哨子汪汪的飘一碗,猛地吸溜一大口,那个滋味真的十分少有!在我眼里,和家乡的烙面相比,那些山珍海鮮清淡寡味的真没有吃头 。
【正宗礼泉烙面】 随着时间的更替,原来供应市场的烙面主要来自赵镇的新寨村、后寨村和索村,而近几年占领礼泉市场的却是建陵的磨张烙面 。在礼泉县城就有一家磨张烙面店,平常生意就非常火爆,主人除堂食外还兼营半成品烙面和调料,遇过年或重要客人需要接待时,吃一顿烙面或送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

正宗礼泉烙面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