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为什么拜见蒙母,孙权劝学为什么写鲁肃

鲁肃为什么拜见蒙母
鲁肃拜见蒙母是因为他要告诉吕蒙母亲,他和他儿子结拜为兄弟,于是鲁肃也就成了蒙母的义子 。可见鲁肃非常在乎吕蒙这个异性兄弟 。这个举动不仅是古时结拜兄弟的一种礼仪,更是突出了吕蒙通过学习,变化太大了,变得让鲁肃这样的学士一定要郑重其事和他结拜兄弟 。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
孙权劝学为什么写鲁肃因为古人强调孝道,吕蒙对其母非常尊敬,拜蒙母是一种尊重,而且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因此鲁肃要去拜见吕蒙的母亲 。
在《孙权劝学》中,作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和孙权劝学的成效显著 。
宋代司马光《孙权劝学》节选原文: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译文: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他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

鲁肃为什么拜见蒙母,孙权劝学为什么写鲁肃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
作品赏析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
其实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