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后不久,我就买了本《发展心理学》来读,罗布特·费尔德曼写的教材,一本137万字的宏篇巨著,当父亲,我是第一次,我希望能够有理论的武装,面对新生命不至于束手无措 。除此之外,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大学时期形成了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我想亲眼见证,一个心灵的诞生与成长 。
古今中外,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都极有默契的将身体和心灵分开对待,无论是灵魂永生还是六道轮回,为何会存在心灵和自我意识?它是从来就有而逐步苏醒的过程?还是一夕之间觉醒从婴儿一跃成为人?为何三岁之前没有记忆?人的性格气质是天生的么?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是世上最大的秘密 。
在孩子会说话没多久,我就迫不及待的问他:你在来我家之前是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大部分时间令他困惑,偶尔会迎合我讲些虚无缥缈的答案 。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原谅自己父亲的好奇中二 。
孩子是一步步长大的,他会翻身了、会爬了、会站了、会走路、会说话,这些外在的成就都是清晰可辨的,唯独心灵的成长不可捉摸,总是伴随着后知后觉的惊讶 。大约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吃辅食挺久了,某天在饭桌上,他狼吞虎咽吃了很多,大人们在都夸赞他吃饭吃的好,而他对赞扬反应剧烈,他很清楚是他吃饭的举动被认可,也有着继续取悦大人的心理动机,进而更加卖力的干饭,一直到现在,儿子吃饭从未成为一个问题,我们甚至认为他有当吃播的潜质 。他的心灵可能是那一刻诞生或者被我们觉察的?
2岁时的一件事,更使得我们确认要把他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 。不到2岁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一个双语托班,有一天我对老婆说:我看群里发的视频,儿子似乎对外教的英文有些茫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准确回应,咱们以后要在家里多讲英文 。我说这段话的时候,孩子就在客厅玩耍,我也像之前一样,以为他不太懂这么复杂的语言表述 。说完那句话之后的时间里,他一直情绪不好,不好好吃饭、摔玩具、也不理我,我一直以为他是调皮 。直到晚上一直折腾不睡,在我即将崩溃的时候突然福至心灵,我说:儿子,你是不是因为爸爸中午说的那句话伤心 。他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挂着泪珠向我点点头,这一幕我到现在都记得,我把他拥在怀里向他道歉 。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儿时经历的被贬低和奚落的记忆猛的涌出来,此刻是两个受伤的孩子互相温暖彼此 。
我会在家里放音乐,有时会刻意的播放些世界名曲,但似乎没什么效果,他对贝多芬巴赫没什么特别兴趣,后来也放弃了刻意,放我自己喜欢的歌 。有一天他在玩玩具,哼着一个调子,仔细分辨是披头士的《Yellow Submarine》,而我并没有单曲循环过,只是按照歌单顺序播放,他单记得了这首,他有自己的音乐偏好 。后来慢慢发现,他喜欢旋律简单、情感平缓空灵的歌,比如《送别》、《long long journey》、《友谊地久天长》等,我为他新建一个歌单 。
重复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手段,儿童更是对重复极为痴迷,重复的故事、重复的游戏、重复的电影、重复的食物,我曾经很认真的问他,为什么要重复听故事,他说会忘记 。在我看来,这很难理解,因为有些故事他显然已经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这里边似乎隐藏着大脑神经发育的某些秘密,我这种定型的大脑显然是无法体会的 。他也有自己的电影偏好,他疯狂迷恋马特达蒙的《火星救援》,巅峰时期一周要看两遍,每到周末就央求我给他找太空电影 。在我儿时也有这样的疯狂迷恋,那是《西游记》,时代的变化在我们父子两代人身上体现,齐天大圣、金箍棒、筋斗云被火箭、太空站和星际探索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