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出自哪一首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哪首古诗( 二 )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出自哪一首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哪首古诗

文章插图
△《樊川文集》书影 资料图片
被误解的唐代清明
接下来的问题是,唐人是否不够重视清明节呢?答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唐人是两节并重 。唐明皇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即说: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有时则是更加重视清明,因为寒食只能享用冷饮冷食,而清明可以热饮热食,使人各个方面更加舒坦愉悦欢快 。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就说: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后人之所以形成唐代更加重视寒食的印象,那是因为两节相连而寒食在前,一切节日活动包括祭祀活动,都从寒食开始 。王泠然《寒食篇》云: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意思是寒食与清明一玩就是两天,不少年份连带上巳就是三天,远胜重阳与腊日的单日休闲 。寒食白天禁火,王建《寒食行》因此说: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古人认为纸钱必须经过燃烧,才会被逝者收取 。这个三日特指三月三日,亦即与寒食节重叠的上巳节 。甚至民间制作新火,或皇帝颁赐新火,都是从寒食夜开始的 。
中唐韩翃为皇帝所熟知的通天之作《寒食日即事》,可以看作是汉唐一以贯之的赐火传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因为有火而更加热闹,更加受到从帝王到平民的普遍热爱 。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写道: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皇情爱嘉节,传宴与箫韶 。表明皇帝更为喜爱重新用火的清明节,因而大开筵席,宴赏重臣,演奏古乐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活动几乎年年举行,所以张说还有类似的诗篇,如《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的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的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孟浩然写于长安的《清明即事》曾对此颇有不平: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顾况之子顾非熊的《长安清明言怀》也说: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
京城如此,民间亦然 。即使是经过安史之乱,地方上的清明节,依然盛况如前 。杜甫《清明》说: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某些年份,三月三日上巳节因与寒食节或清明节重叠,形成节上加节的双倍热闹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的清明兼上巳,就是清明与上巳同为一天 。李穆的《三月三日寒食从刘八丈使君登迁仁楼眺望》,则是上巳与寒食重叠:花柳清明节,亲宾上巳筵 。诗人将重叠的双节三月三日寒食,提前并入次日的第三个节日清明节,称作花柳清明节 。因为清明兼有自然节气和人文节日的双重特性,所以唐代诗人尤其是晚唐五代诗人,往往像李穆那样,将寒食、清明和上巳相连或偶有重叠的那段时间,统称为清明或清明时节 。又因为寒食与上巳只是民俗节日,所以从未出现寒食时节或上巳时节的说法 。皮日休的《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就是这样: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诗题是寒食,诗句却是清明 。温庭筠《禁火日》同样如此:骀荡清明日……春鬓杏花红 。或者将这段时间写作近清明 。温庭筠《寒食前有怀》:春寒寂历近清明 。诗题明明是寒食前,时间上更靠近寒食,但诗句却是近清明 。清明节多出现在农历三月,二月次之,四月极少见,因此唐诗中又有清明二月天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