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群聊 群聊被网络暴力( 四 )


“闯入QQ群”就像是一个圈子对另一个圈子毫无预警的闯入,而这样的跨圈冲突在没有明显圈子边界的开放式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微博)会更频繁的发生 。
此外,上文提到,在同一个话题内构筑的“圈子”里原本也存在价值的分级 。
在过去,圈子内的低质量内容生产者会逐步被圈子内的规则所淘汰 。而在“过度连接”状态下,这些被圈子内淘汰的低质量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开放式社交网络吸引圈外人的注意 。
圈内人试图去吸引圈外粉丝本身也是一种过度连接 。由于缺乏相应基础,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存在缺陷,这样的圈外人捧出来的不一定可能是圈内的“优质内容生产者” 。
在饭圈(追星圈),许多“黑粉”便通过这种手段曲线获得自己在圈子内的话语权,将圈子内原本的高质量内容生产者淘汰出圈,劣币驱逐良币 。因为“只有我这样的,才能为明星带来流量” 。
因此,彼之大神,我之“杠精” 。高质量内容产出者与低质量内容产出者界限模糊,甚至高质量产出者的真实素质都良莠不齐 。单偏向一种思路寻找解决办法,自然不是最佳方案 。
三、回归圈子,但开放式社交并非“一段弯路”抛开网络不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中,所拥有的共识往往是少数 。
即便是“爱”这一永恒共识,一旦开始深入讨论亦有许多不同观点,观点之间亦有冲突 。
开放式社交过度连接的特质,让许多人有了“我所知道的常识便是世界的共识”这一错觉,这可能是开放式社交网站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 。
让拥有不同共识的人重新回归圈子讨论可能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各大互联网产品,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并开始有意识地向圈子模式靠拢 。
这里所说的圈子模式,不仅是过去的垂直论坛,也包含即时通讯工具里的群聊、或社交平台内置的群组功能 。比如知识星球、即刻、微博群与超话等产品和功能 。
Facebook在今年的F8会议上重点强调了其群组功能,在主页、Marketplace、Watch 等多个区域突出展示,并针对该功能推出了个性化的运营方式和更明确的商业模式 。
扎克伯格称此举为“向微信学习” 。当然,群组社交功能也成为微信与QQ最近几次大版本更新中的重头戏 。
总之,回归简单的群聊模式,可能有助于让互联网变得更有趣,更友善,减少喷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式社交已经走到尽头 。
事实上,“喷子变多”正是互联网伟大之处的体现,因为互联网最伟大的贡献恰恰在于连接所有人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无论社会地位如何,都能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讨论 。
而连接是有效讨论与寻找共识的第一步,如若连第一步都无法实现则有效讨论无意义 。
过去的圈子模式亦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参与讨论的人数少,又是少部分人掌握话语权,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内容缺乏创新,沦为互相吹捧与固步自封 。
因此,圈子模式的回归亦需要合理的机制与开放社交之间形成人员与内容上的交换 。
社交网络产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公开讨论和深度讨论中找到平衡,用产品引导更多的有效沟通以帮助不同圈子中的用户达成共识、相互理解,而不是引导他们之间相互“骂战”产生流量 。
作者:二因斯坦,TRI轻作者;王健飞,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
来源:***/s/_beOmK3kuqHHAqhAgEQHwA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