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德经第七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德经》第七章说明的道理: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不只为自己生长而存在 。天地无私的化育、繁荣万物 。繁荣的万物又通过自身作用反过来改造天地 。天地被万物不断更新,进而历久常新,所以长生 。
圣人总是置身于众人之后,综合全面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审慎的考虑矛盾的各个方面 。所以当圣人抓住主要矛盾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他总是得到众人的支持,所以他身先了 。圣人考虑事情总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小范围,从更大的视角看待整个趋势,认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总是向着更长远更有利的方向做事,所以身存了 。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反应了什么哲学本质和规律的关系翔吧灭楼组丛 :你好 。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注释:
①,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或其生存不为自己 。
②,长生:长久生存 。
③,后其身而身先:把自身放在众人后面,反而得到众人的爱戴与拥护 。“后其事”是一种谦让与收敛的精神 。
④,外其身而身存:把个人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
感受:本章在说明【无私】的益处,从天地不自生而能长生,下推到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而能成其私 。在要人铲除利己之心以立人、达人、成人、成物这一点上,孔子【毋我】;老子【无私】 。孔、老是相同的 。由此也可以知道圣人事业的共同基础了 。
【道德经第七章说明了什么道理】【道题永恒,道用无穷 。】是本章的总体观点 。
《道德经》第七章 利他即是利己的意思原文
————————— 七章 —————————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3】 。
【注释】
1.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 。
2.长生:长久存在 。
3.成其私:成就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
今译:天长存,地久在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存在 。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摆在众人之后的位置,反而赢得拥戴;将自己的身体与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不正是因为它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
引述
本章由天道推论人道,老子用天地运作的自然规律来阐释圣人退身忘私,最终成就其理想的处世智慧 。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曾有人说老子是最大的阴谋家和功利主义者,教世人处心积虑为达成目的采取虚伪的手段,比如本章中“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被解读成为了获得拥戴、保全自己(“身先、身存”),就要做出“后其身、外其身”的姿态,甚至有人讥讽说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谋略,认为老子说的意思是想要达到目的,就要敢于付出代价 。这种只看现象不问因果逻辑的误读让老子背了很大的黑锅 。老子所倡导的利他行为,是取法天地、顺任自然的表现,而“身先、身存”,不过是这些行为所致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并非刻意为了某个结果而做出利他行为,这样的解读显然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是相悖离的 。
由天道推论人道,老子倡导的是一种大格局 。格局决定了发展机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心怀天下,公而忘私,方能容纳万物,海阔天空 。若是心胸狭窄,只为一已之私,则必然眼界受限,顺境尚好,一旦陷入困局,则难以自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