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书 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三 )



医论类:《诸病源候论》

诚然《病源》亦有方剂 , 不过纵观全书仍是以议论为主 。初学者茫然无从 , 不知读书当自何起 , 不学无术之辈 , 往往一辈子坐堂 , 也不过为耳食计 , 一无可取 。想要在中医学中不迷茫 , 临床时有定见 , 那么最佳的初学书就是此书 。此书有三妙 。第一妙 , 此书为无方之书中最重要的六本之一 , 是除却中医三坟及伤寒金匮外最为重要的书 。第二妙在于内容 , 详解病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中医重在诊病 , 喻嘉言所谓议病式是也 , 若不能心中犀照在临证之前 , 又如何成竹在胸于坐堂之后?第三妙在于文字 , 中医三坟个个古风深邃 , 今人不习句读 , 不善小学 , 诸子百家 , 均所未读 , 如何能入素问灵枢之门径 , 而此书文采颇佳 , 文义贯通 , 读之必喜 。读此书并非一蹴而就 , 这是一本极其关键的医书 , 初读就当精心 , 详细思考所以然 , 日日摩挲两个月方可 。之后再读内难伤寒及各家 , 至于临证之时 , 此书仍为案头必备 。

伤寒类:《伤寒贯珠集》、《伤寒论条辨》、《本经疏证》、《经方例释》、《伤寒论教材》、《金匮要略教材》

学习《伤寒》不要相信什么厥阴病千古之谜、六经八纲之类 , 六经与经络有关毫无疑问 , 多看医案自知 。至于将六经与节气相照 , 从阴阳反推 , 更属无谓 , 适足以加重疑惑 , 无益于临证分毫 。再如六经统御诸病 , 是无知者的孟浪之言 , 万勿轻信 。遇有不懂之处 , 暂时留存即可 , 之后多读历代 , 往往迎刃而解 。读伤寒注解不要愁眉苦脸 , 要知精华皆在古方之中 , 尽在加减之妙 , 因此推荐《疏证》、《例释》两书 , 两书均讲述仲景加减法及方药功效 , 且结合《外台》、《千金》 , 与古法多有契合处 。邹氏之书胜在详尽 , 失在附会;莫氏之书胜在汇补 , 失在简略 , 然而都是好书 。以上四书需要极其刻苦 , 远非一朝一夕可成 , 呕心沥血 , 焚膏继晷 , 夜以继日 , 殚精竭虑亦不足以表达艰辛 , 还望坚持 。至于后三本 , 与前四本相互参看即可 。

课余医话推荐:《医医病书》、《沈绍九医话》

总结:大二需读之书不多 , 却需要付出极大的热情和极重之辛苦 。尤其学习《伤寒》 , 更是重中之重 , 是学习中医之地基 。然而即便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 , 仍然不能与人诊病 , 尤其不能以《伤寒》原文之一症 , 测算独一无二之个体 。要知中医历代皆在进步 , 诸老之贡献不亚于开辟鸿蒙 , 切记 。

大三读书建议

在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后 , 需要学习中医的重中之重《素问》 , 以及金元四大家的理论精华 。

经典:《素问》、《医经原旨》、《内经知要》、《寿芝医略》、《灵枢》、《难经》

建议先读《医经原旨》《内经知要》 , 此二人注疏颇能持中 , 且是节选 , 十分易读 。读完之后再读《素问》《灵枢》 , 读这两本书万不可有功利心 , 古人发明新论都是先有治法医案之完备 , 然后求证与《内经》 , 所以理法方药相和 。今人有追名逐利者 , 读《内经》只为发前人未发 , 寻章摘句 , 妄想超越千古 。这与当年胡适誓要以拼音替代汉字的初心是相同的 , 也与陆渊雷发表《伤寒》与《内经》无关的初心是相同的 。干祖望称 , 医生为了医道让自己出名是没错的 , 但总不能忘记廉耻 。至于《难经》 , 根本不需要注解 , 极其易读 , 也极其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