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和微信的区别 sns是什么意思( 四 )


不仅如此,未来的流量黑洞可能还会附加其他功能 。阿里、京东两个电商巨头已经开始布局内容生态,将商品内容化作为一个主要的战略,而基于内容再植入社交也成为自然路径 。
可以说,它们几乎在原有的电商平台上,长出了自己的小红书、今日头条、抖音……再进一步,它们还尝试在电商平台上引入游戏功能,通过易上手的小游戏实现拉新、留存、激活、成交,淘宝的“旅行青蛙”和京东的“衣范儿”都是典型案例 。就连抖音和快手这样的坐拥庞大流量的社交和信息流平台,也上线了小游戏,而电商模块的功能更是早已落地 。
到了这个时候,原来单一的App已经开始转变成为“电商 信息流 社交 游戏”的超级综合体 。假如这个设想能够顺利实现,这种流量黑洞的威力又该多大?
四、流量去哪儿了如果仅仅观察社交和信息流两类平台的异动,就推导两者已经融合成流量黑洞,未免不够严谨 。我们不妨将视角放大到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口径缩小到单个App,看看流量具体的流动轨迹 。
我们把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进入过TOP 20月活跃用户排名的App进行排名,共计24款App参与 。具体方法是,将头部App的每月排名记为得分,如第3名就是3分,再将每个App的得分加总并除以周期数(17个月),最后的结果由小到大排序就得出了最终的TOP 20排名(图2) 。
从这个数据上看,除了、QQ等依然强势外,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信息流和社交的综合平台并未占得优势 。
再对反映排名月活变化的标准差进行统计,来反映变化幅度的大小(图3) 。我们发现,上升最快的是字节跳动的王牌产品——抖音,已经从2018年的第60名上升到第20~22名左右 。其另一个王牌产品——今日头条却下降严重,2018年6月以后,排名掉出20名以外,长期处于第23~24名之间 。
需要指出的是,今日头条的月活下降需要考虑两个外部因素:

  • 一是随着知名度上升,其内容版权问题日益暴露,遭遇诸多内容版权方起诉要求支付版权费;
  • 二是2018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约谈字节跳动,随后,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进行全面整改,内涵段子App更是遭到永久下架 。
问题来了,腾讯一直凭借和QQ稳居冠亚军,其江湖地位也可以说是在社交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而作为新晋明星的字节跳动,其整体月活数据在头部App中并不亮眼(尽管有外部不可控因素的作用) 。但如果它们的表现并不突出,我们如何佐证信息流和社交融合的平台将形成流量黑洞的观点呢?
前面说过,流量黑洞的特点在于其嵌入了社交网络,并推送了精准信息,形成了高黏性,因此可以大量占用用户时间 。
从“占用时长”的维度看(图4),社交平台虽然使用时长占比在下降,但仍然是占用时长最多的品类,其余占用时长最多的是信息流App,包括移动视频、新闻资讯等,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游戏和电商占据了一定份额,但信息流平台和社交平台对于占用用户时间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强 。
从占用时长的增量上看(图5),信息流和社交平台也分走了绝大部分的增量 。
  • 一方面,信息流平台通过视频等轻量化形式占据了用户越来越多的时长 。其中,短视频占到了增量的36.6%,已经不能简单用“增长迅猛”来形容了 。
  •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让用户实现了更加深度的嵌入,这体现在即时通信和微博社交的增量占比较大上 。社交平台还有如此大的增长空间,可能也是部分观察者没有想到的 。
其实,这种统计是没有严格区分信息流和社交两类平台的,抖音、快手这类App显然被分入了短视频(信息流平台) 。但如果考虑信息流平台和社交平台本身水乳交融的趋势,流量黑洞的存在无须辩驳 。就连阿里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也开始布局“内容电商”,对于流量的焦虑呼之欲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