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原文 凿壁偷光的寓言故事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同时《凿壁偷光》也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 。
《凿壁偷光》文学典故如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凿壁偷光的故事原文 凿壁偷光的寓言故事】
从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匡衡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非常有毅力的人,这也是我们印象里的匡衡的形象,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那个长大之后入朝为官,意气风发最后却因为贪污被群臣集体弹劾,最后落得贬为庶人下场的不为大众所知的匡衡
年少努力,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喜欢看书,热爱学习 。可是当时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 。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去有很多藏书的大户人家家里干活,不要求工钱,只求大户人家的主人能够把家里的藏书借给他看 。主人看到匡衡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便同意了 。但是这样一来小匡衡白天得帮主人干活,就只能在晚上才能看书了 。可是匡衡家太穷了,晚上没有条件用油灯看书,也正是因为如此,家里昏暗的环境下,让他发现了墙壁上的缝隙,以及从缝隙中透过来的微光,也就发生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凿壁偷光”故事 。
讲解诗经,平步青云得益于自己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匡衡和其他的士子一样,踏上了出仕的道路 。可惜匡衡考试并不太理想,接连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
这个职位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当时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郡一级设太守、都尉、监御史三官,而在其中太守权力非常大,所属县令、县长的任免均由其荐议,郡府各属吏均由太守自己从本郡人中任免,掌握虎符,竹使符,以此节制本郡驻军 。在太守之下有一个职位,叫郡文学,职责是掌管郡学校,而郡文学卒史是郡文学的下级属吏 。换成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在教育局上班的公职人员 。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的话,可能匡衡这辈子都不会在仕途上走多远了,跟天子没有太大的交集 。但是匡衡有一个特点,他对于《诗经》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在当时小有名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幼时的汉元帝注意到了他 。等到汉元帝继位之后,更加赏识匡衡的才华,匡衡也得以一飞冲天,一路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并封为了乐安侯,辅佐皇帝,署理全国政事,一时间风头无两 。

忘记初心,以权谋私匡衡坐上了丞相之位后,难免开始膨胀,便开始想到了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划更大的利益 。汉元帝封他为安乐侯,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但在匡衡的操作之下,利用了郡图的漏洞,私自多占了四万多亩,为自己带来了大量的利益 。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汉元帝时期位极人臣的匡衡到了汉成帝时期风光不再,在成帝即位之后东窗事发,匡衡的这一恶行被群臣告发弹劾,最终沦落到了贬为庶民的下场,返回故里后没几年便凄惨离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