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学习方式上,脱平庸匠气之俗 。
庸者,平常、不高明也 。“匠”字义为装在套子里的斧子 。“匠气”指亦步亦趋,只在别人的成规里打转,没有己意,不能创新出奇 。
浸染此俗有两类人 。
第一类是因袭前人不能自拔,师古而泥古,学古而赝古,没有自己的主张 。清“四王”作为当时文人画的主流正统,固然是当时文人主流的佼佼者;但总体画风不免流于雷同,因袭古人程式化过多,而显匠气 。宋元文人画家不但是作为一个群体和画工有别,且内部自身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过人之处,这是“四王”无法企及的 。譬如,米芾的“米家山水”刻意立异独创,后学者众,清恽格评曰:“脱尽畦径,果非时人所能梦见”;追求创新出奇的倪瓒,将“淡”发挥到极致,创出远离众人的脱俗之格 。
第二类是彻底不学古人之法,完全脱离古法束缚 。沈宗骞称之为“格俗”:“既不喜临古人,又不能自出精意,平铺直叙,千篇一律百思特网 。”脱匠气之俗,首先要知“俗弊” 。钦抑从古法出发,揭露俗的种种弊端:一是不学古,只会学于俗;二是学古只知其形,不知其神,则学而无功;三是学古混杂,不专精,不加辨别,不能博采众长集大成,而成杂学;四是学古只为阿逢世好,哗众取宠,不下苦功,鄙弃基本功技法,则始终心手不应,劣弱颓靡 。其次要有方法 。沈宗骞从修养入手的脱俗主张说得好:“欲求雅者,先于平日平其争竞躁戾之气,息其机巧便利之风 。揣摩古人之能恬淡冲和、潇洒流利者,实由摆脱一切纷争驰逐、希荣慕势,弃时世之共好,穷理趣之独腴 。”
其二,技巧形式上,脱用笔、用墨、用色之俗 。
笔、墨、色之雅俗,关系到中国画能否表现出富有魅力的形式美 。黄宾虹总结出雅的笔墨形态为重、大、高、厚、实、深、润、老、拙、清、秀、和、雄等,俗的笔墨形态为死、板、刻、浊、薄、小、流、轻、浮、甜、滑、飘、柔、艳等 。
笔、墨、色运用应注意脱除几种俗态 。
一为无书法用笔之俗 。书画用笔同法,画画如写字,用笔须平、留、圆、重,如“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如高山坠石,忌涂、描、抹,忌无起伏收尾、无一波三折,忌墨中无笔、人被笔所用 。
二为不显笔力之俗 。笔力是笔迹之美的特征 。“骨法用笔”,无论中侧锋,也无论表达阳刚或阴柔,笔力感都要强健、入木三分 。
三为无神采之俗 。用笔写意,意在笔先,取神为上 。明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写意亦不必写到,笔笔若写到便俗 。落笔之间,若欲到不敢到便雅,神到笔不到乃佳 。”
四为死墨之俗 。用墨求墨韵生动、活而不死,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要墨中有笔、墨法华滋 。
五为色似之俗 。设色“随类赋彩”,以色貌色,但并非是追求“色似”,百思特网而应是既重自然之色,又重心源之色 。设色赋彩不以繁简衡量,而以气韵生动为极致 。
六为无对比之俗 。艺术法则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只有一种因素,没有对比,则不构成美 。如用笔的刚而能柔、巧拙互用,用墨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点染的分明与不分明,设色的浅淡与深沉、浓艳与清雅……诸如此类,对比的双方和谐相处,艺术表现才能破除单一,丰富而生动 。
七为无内美之俗 。中国绘画讲求内美,主张抒发性灵,反对形式主义,笔、墨、色都应在画家思想感情的支配之下 。无内美不能成为高雅艺术 。
其三,志趣修养上,脱名利欲望之俗 。
名利欲望历来被士人斥为世俗、市井气 。文人最为鄙薄画家为声名利禄束缚,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气节 。如赵孟頫以宋朝贵胄身份出仕元朝而失节,备受后世诟病,认为他为逐市井之利而陷入世俗的庸碌之中 。因此其书画之品格也被认为“谄媚”而俗 。
推荐阅读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是指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 86爱情暗示什么意思 386是什么意思
- 车站的由来,虹桥站设计的由来
- 被子怎么选? 聚酯纤维和棉哪个好
- 微信置顶文字怎么设置?微信长按2秒,可以解锁6个隐藏技能
- 最好的年纪嫁给黄磊,十年生三娃 孙莉个人资料图片
-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 英国简写为什么是GBR gbr是哪个国家
- 七月初七生日的女人命运怎么样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