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身体差容易感冒怎样调理 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二 )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 。当知音已杳 , 伯牙毅然断弦绝音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 , 弦断有谁听” , 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 。伯牙的绝琴明志 , 一者做为百思特网对亡友的纪念 , 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 , 他的琴曲曲高和寡 , 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 。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 , 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 , 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 , 人才鼎盛 。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 , 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 。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 , 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 。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 , 从而一展胸中所学 。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 , 有的或隐身市肆 , 有的则终老山林 。由此可见 , 《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 , 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 , 及人生不遇的缺憾 。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
这么说来 , 友谊倒在其次了 。所以本篇称 , 《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 。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 , 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
《高山流水》 , 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 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 ,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後 , 伯牙痛失知音 , 摔琴绝弦 , 终身不操 ,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 , 传说俞伯牙善鼓琴 , 钟子期善听音 。俞伯牙所念 , 钟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 ,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 , 而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 , 俞伯牙破琴绝弦 , 终生不复鼓琴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
作为古筝曲 , 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 。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 , 一个是山东筝派 , 一个是浙江筝派 , 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 , 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 , 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 , 大指使用频繁 , 刚健有力 。即令是“花指” , 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 , 铿锵 , 深百思特网沉 , 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 , 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 , 同时 , 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 , 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 , 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 , 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 , 弹弦时略退少许 , 迎音迅速滑上 , 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 , 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 , 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 , 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 , 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 , 而以浑厚淳朴见长 , 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 , 妙技难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