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是真是假?)
三顾茅庐,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诸葛亮由此成为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 。在《三国志》里,有关"三顾茅庐"的记载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更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 。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什么会一再传唱?
话说时值建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群臣皆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得听从;而孙权则在年少之际便承袭了他的父兄所创立下的基业,盘据江东,占有绝对的地理优势 。
文章插图
而当时的刘备呢?他真在做什么呢?他当时正依附于刘表,刘表对他也很好,但刘备总是表现得非常忧虑,在某一次的宴会期间,刘备如厕后回来之时是满眼带泪 。刘表觉得有些奇怪,这时刘备便说道,因为他看到自己的"髀肉复生",不禁长叹自己已经是岁月老去,却依然一事无成,因而便很伤心 。
文章插图
刘备的这番话反而引起刘表的怀疑,他便让刘备迁往荆州附近的一个小县城住下 。刘备拜访了当地的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即司马德操),司马徽向他举荐了"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说只要得到其中一个人,就能得到天下 。
后来颖川的徐庶都前来投靠刘备,他也说诸葛亮乃是当世之贤 。刘备想让徐庶去请诸葛亮,徐庶却说:"此人只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还需枉驾顾之 。"
文章插图
后来,刘备作带领关羽、张飞,亲赴襄阳(即今湖北襄樊)城西二十里地的隆中卧龙岗探寻拜谒诸葛亮 。前两次他都未曾见到诸葛亮,直到第三次他才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就在卧龙岗的草庐中,自两人相见之后,刘备与诸葛亮畅谈起了天下的局势,诸葛亮还提出了"鼎足三分"的计策,这让刘备大为喜悦 。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也愿意出山辅佐刘备去谋划以夺得江山 。这便是后人皆知的刘玄德"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的"隆中对"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认可"三顾"之说的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曾对传主做出过这样的评价——"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由此可见,陈寿在为诸葛亮作传时是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立场上的,这就使得他笔下的刘备三顾诸葛亮可信度非常之高 。这就是正史当中的记载,也就是"三顾茅庐说" 。
文章插图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是假,诸葛亮"毛遂自荐"是真 。鱼蒙的《魏略》书中说刘备并未屈驾去拜访诸葛亮,是诸葛亮自愿归附刘备的 。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当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当时刘备也屯兵于樊城,诸葛亮预见到曹操要攻打荆州,于是便北行而要求见刘备 。
刘备当时正与众宾客言谈,因为刘备从未听说过诸葛亮的名字网,因此也就对他毫不在意 。在过了一会儿之后,等到别的客人都走了,只剩下诸葛亮还停留在那里 。刘备问他为什么还不离开,诸葛亮便向他进言荆州的形势,以及刘备现在所应该采取的对策,刘备听完之后是大为动容,觉得诸葛亮这个人才非常难得,从此待以上宾 。
有人认为"晋见说"很符合历史 。《魏略》较早于《三国志》,鱼蒙此说应当比较可信 。若以当时的情形来分析,诸葛亮既然有心去辅佐刘备,他为何还会两次避而不见呢?并且诸葛亮时年方才二十七岁,"皇叔"刘备又怎么会愿意去屈节下顾呢?这的确让人心生怀疑 。
推荐阅读
-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典故 有事钟无艳 无事夏迎春什么意思
- 余秋雨文化散文名篇:莫高窟 莫高窟课文
- 一生必去的10个美丽国家 美丽的国家
- 作文素材积累:文章优美语段摘抄 优美文章摘抄
- 什么才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 民有民治民享
- 20年纪念日一定要庆祝 结婚20年是什么婚
- 希腊神话/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
- 陕西地道美食排行榜 陕西风味小吃
- 在电脑上怎么制作表格 通讯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