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全攻略 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

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冬季混凝土施工全攻略)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会刊—


本文将从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原理、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介绍 。


什么是冬期施工
⊙根据JGJ/T1百思特网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定 ,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 , 即进入冬期施工 。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 并应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


一、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后之所以逐渐凝结和硬化 , 直至获得最终强度 , 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 , 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 。


当温度升高时 , 水化作用加快 , 强度增长液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 , 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 , 逐渐由液相(水)变成固相(冰) 。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 。因此 , 水化作用减慢 , 强度增长相应较慢 。温度继续下降 , 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 , 也就是完全液相变为固相时 , 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 , 此时强度就不在增长 。


水变成冰后 , 体积约增大9% , 同时产生约2500 kg/平方厘米的膨胀应力 。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 , 使混凝土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起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 。


此外 , 当水变成冰后 , 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百思特网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 , 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 ,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冰凌融化后 , 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空隙 , 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


由此可见 ,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 , 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 ,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 新浇筑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 , 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 , 减少固相 , 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试验研究还表明 , 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 , 强度损失愈小 。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 , 其强度还会增长 , 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 。对于预养期长 , 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 , 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 。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 , 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 , 后期强度都有不用程度的损失 。


由此可见 , 混凝土冻结前 , 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 , 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 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 , 一般称临界强度 , 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临界强度 , 各国规定取值不等 , 我国规定为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 , 也不得低于35千克每平方厘米 。
混凝土冻害的危害


1、降低混凝土强度



2、造成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4、降低混凝土耐久性能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及垃圾 , 尤其是新老混凝土交接处(如梁柱交接处) , 但不得用水冲洗 。

推荐阅读